很快有人湊了過來。
謝修進(jìn)入國子監(jiān)已經(jīng)過去數(shù)月,和國子監(jiān)內(nèi)的許多人都已經(jīng)混熟。
而且他鄉(xiāng)試考中解元,在國子監(jiān)內(nèi)早已出名。毫不夸張地說,如今的國子監(jiān)內(nèi),無人不知他謝修。
尤其是,琉璃坊還未開張,謝修身上就掛上了琉璃佩,更是讓他在國子監(jiān)內(nèi)聲名鼎赫。
所以現(xiàn)在見他拿出小鏡子,立刻有人懷疑是琉璃坊出的新品,于是紛紛湊了過來,好奇打量。
離得近的,一眼就看見鏡中照映出的清晰人臉,于是忍不住驚呼起來:“咦?這是鏡子?竟照得如此清晰?”
很快有人跟著驚呼:“這瞧著不像是銅鏡,難道是琉璃坊新出的鏡子?”
謝修拿出小鏡子就是為了帶貨,自然不會隱瞞。
他笑著介紹:“的確是琉璃坊新出的玻璃鏡,因我小女兒擁有玻璃廠的半成股份,每次有新品出來,小郡王都會讓人送些樣品過來!
這話一出,眾人瞬間酸溜溜。
他們怎么就沒這個運(yùn)氣,生出一個小福星女兒呢?
瞧謝修得意的。
不過小郡王真是大方啊,竟然送了玻璃廠半成股份!
別看只是半成股,可那是日進(jìn)斗金的玻璃廠啊!
聽說玻璃廠的訂單都排到明年去了,真是讓人眼紅啊。
他們怎么就不會燒琉璃呢?
眾人一邊在心里泛酸,一邊打量謝修手里的鏡子。
謝修便又說道:“這玻璃鏡照得十分清楚,就是怕摔,落在地上就會摔碎,所以用的時(shí)候要小心些,你們好奇的話,可以拿去照一照!
說完他直接把鏡子放在桌上,讓這些人自己拿。
很快有人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拿起鏡子照了照。
看到鏡子里清晰的大臉,這人立刻被嚇了一跳:“這這這……這也太清楚了!”
其他人好奇地湊過去看,只是鏡子太小,只裝得下一張人臉,于是只能張口催促:“快讓我也照照。”
拿著鏡子的人有些舍不得,看了好幾眼才遞給下一個。
于是這些監(jiān)生們就圍在謝修身邊,輪流照起了鏡子。
一名夫子經(jīng)過,見他們圍在一起,手里還拿著一個小東西照來照去,立刻不悅地走了過來。
“都圍在這里做什么呢?成何體統(tǒng)!”
他板著臉呵斥,又朝拿著鏡子的監(jiān)生伸出手,“手里拿的什么?給老夫看看!
那人連忙解釋:“王夫子,這是謝兄的玻璃鏡!
“玻璃鏡?”王夫子不解,“玻璃也能做鏡子?”
這時(shí)謝修直接拿過鏡子,遞給王夫子:“王夫子請看!
旁邊的人還忍不住提醒:“王夫子你小心些,這玻璃鏡可不能摔!”
王夫子不悅地看了那人一眼:他有那么笨手笨腳?不就是一個玻璃小鏡子嗎?有什么稀奇?
正想著,他就看見了鏡中的老臉,嚇得瞬間瞪圓了眼睛!
這這這……這玻璃鏡照得也太清晰了吧!
雖然瞳孔地震,心驚不已,王夫子卻很快調(diào)整了面色,擺出一副波瀾不驚的鎮(zhèn)定模樣:“不過是面小鏡子而已,也值得你們大驚小怪?”
說罷他不悅地冷哼一聲,將鏡子交給謝修,轉(zhuǎn)身走了出去。
監(jiān)生們面面相覷,心里卻都在想買鏡子的事。
這玻璃鏡照得十分清楚,又稀罕得很,也不知道玻璃廠究竟做出了多少。
他們可得盡快讓人去買,晚了說不定就要等年后了!
眾人越想越急,于是跟謝修打了招呼后,紛紛跑去找人買鏡子。
而另一邊,王夫子大步離開后,第一時(shí)間找到了自己的小廝,神神秘秘地小聲吩咐:“你現(xiàn)在立刻去琉璃坊,問問他們是不是有種玻璃鏡,給我買張最便宜的!”
小廝驚訝地看著他,有些不解地問:“老爺,什么是玻璃鏡?”
“就是玻璃做出來的鏡子,總之你去琉璃坊問了就能知道,別磨蹭了,趕緊去買!”
說完還塞給他一錠銀子。
小廝見他催得急,趕緊去了。
然而等他趕到琉璃坊,卻見門口早已排起了長隊(duì),周圍還圍了不少人看熱鬧。
他實(shí)在擠不進(jìn)去,只能找人詢問:“這里怎會這么多人?”
被他問話的那人是附近店鋪的伙計(jì),聞言酸溜溜地說道:“琉璃坊換了玻璃窗,還推出了玻璃鏡,價(jià)格死貴,結(jié)果一堆人買!喏,那些排隊(duì)的,全是沖玻璃窗和玻璃鏡來的!
小廝一聽,瞬間驚愕地瞪大了眼:“這么多人排隊(duì),居然全都是沖玻璃窗和玻璃鏡來的?”
乖乖,他說自家老爺怎么催得如此急,原來老爺是猜到了這邊的情況!
不過這人也太多了,他得排到什么時(shí)候?
小廝正猶豫著要不要先回去報(bào)信,見又有人跑來排隊(duì),他嚇得趕緊排了過去,生怕自己再猶豫下去,又有人過來。
結(jié)果剛排好隊(duì),就有人排到了他后面。
小廝好奇地跟對方打聽,果然對方也是來給主子買鏡子的。
他忍不住在心里好奇:這玻璃鏡到底是什么好寶貝,怎么如此多的人排隊(duì)想買?
他不知道的是,司徒淵還給宮里送了鏡子然后讓泰和帝搞了個騷操作。
就是在上早朝的大殿外頭,擺放一面玻璃鏡,方便官員們照鏡子。
于是文武百官們一來上朝,就看見了這面鏡子。
一個個照過之后,瞬間真香。
所以一下朝,就派人來琉璃坊買鏡子。
不僅如此,姜二也在身上帶了個小鏡子。
他比謝修騷包多了,直接當(dāng)著工部同僚的面,對著鏡子照來照去,搔首弄姿,看得同僚們又是無語又是眼饞。
于是也偷偷派人來買鏡子。
有了這三位的帶貨,加上琉璃坊門口擺著的鏡子,玻璃鏡很快火爆了全京城。
各路客商聽說之后,更是跑得飛快,都想拿貨回去高價(jià)賣。
可惜鏡子的數(shù)量實(shí)在不多,不是司徒淵故意搞饑餓營銷,而是現(xiàn)在的產(chǎn)量跟不上,玻璃廠又要生產(chǎn)玻璃窗,鏡子自然只能慢慢來。
看上玻璃窗的人也不少,不過這東西又大又沉,不方便運(yùn)往外地,所以客商們都沒有考慮。
他們還是更想買玻璃鏡和琉璃器。
可惜玻璃廠如今加緊趕工玻璃窗,實(shí)在騰不出手生產(chǎn)普通琉璃器,所以這些客商注定只能失望而歸。
就在京城百姓們熱烈討論玻璃窗和玻璃鏡,紛紛跑到琉璃坊門口好奇圍觀的時(shí)候,泰和帝突然昭告天下,他要自掏腰包,為國子監(jiān)更換玻璃窗!
這下全京城的人都震驚壞了,國子監(jiān)上下更是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