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師父,這是膳房新做出來的糕點,請道衍師父享用。”小丫頭很平常地道了一句,卻給了道衍和尚一個意味深長的表情。
道衍和尚心頭一動。
面上則是平靜地立掌點頭:“有勞!
待小丫頭離去,道衍和尚又似是有些不放心一般,目光在周圍逡巡了一圈兒,確認周圍都沒有任何人,這才謹慎地伸手拿起盤子里的紙條,略顯急切地將其打開。
他深吸了一口氣,立刻凝神查看起來。
【據探,當日御花園祥瑞現世之時,開乾皇帝還曾提起過紅薯之另一重更為重要的作用:利用紅薯葉生長迅速且茂密的特點,還可以此為豬食,在整個大明皇朝之內,大大提升豬肉產出……】
朱允熥雖然還沒有將這件事情通過報紙廣而告之,但他也并沒有刻意去遮攔過這件事情。
道衍和尚一早便有心圖謀天下,他在應天府的暗樁和探子,自然也不可能僅僅只安插在最前線的層面,是以隨著時間推移,自然而然就得到了這個消息。
而這段時間,雖然朱元璋一直都在盯著燕王府,盯著朱棣和道衍和尚,可架不住道衍和尚明里暗里都藏了手段,這個消息終究還是通過了層層的嚴防死守,送到了這里。
道衍和尚瞇著眼睛。
越往下看,神情也不由越來越凝重了許多。
“嘶……光是這能夠緩解天下饑荒的恐怖畝產就已經堪稱神物了,不想其藤蔓竟還有如此用處……這樣的好東西,為何會落在那個人的手里?”
看著自己手里這份好不容易才得來的情報,道衍和尚心中不禁有種憤憤不平的感覺——都是站在背后下棋的人,憑什么他手里的棋都那么好??
當然,道衍和尚也從來不是什么怨天尤人的人,一道消息不管好壞,他首先考慮的都是這件事情對他心中的圖謀會有何等利弊。
所以即便他心中不平、不忿。
卻還是強壓下了這種情緒,若有所思地呢喃道:“如此一來,一旦朝廷不斷培育種苗、普及種植……別說是天下百姓的民心,甚至連軍心都可逐漸收攬。”
說到這里,道衍和尚沉吟了片刻。
隨后則是抬起眉頭往上一挑,話鋒一轉:“但……樂極易生悲,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這的確會是一個巨大的好處,更能收攬民心乃至軍心……可惜小皇帝口無遮攔、急功近利,太早透露此事了……”
正如朱元璋從知道這消息的時候就在擔心的那樣:道衍和尚心思多活絡?腦子稍稍轉了轉,便立刻就開始打主意來了。
說到這里,道衍和尚嘴角都不由噙起了一抹弧度。
同時也略顯激動地站起身來,把手里剩下的一顆棋子隨意丟在了棋盤上,也把這份來之不易的情報收進袖中,接著便徑直出了自己所在的偏院。
沿路問了朱棣的所在,便直接朝著王府書房的方向而去。
……
燕王府書房。
朱棣正站在書案后方,手中狼毫在面前的宣紙上點提起落著。
只是他雖在練字。
一雙英凜的劍眉蹙起,眉眼間更是散不去的悵然之色,紙上寫出來的字,也是繁亂潦草,幾乎看不出什么章法。
而陛下寫出來的內容,也已經偏離了前文:【朱允熥……軍師……軍師……軍師……你是誰?你是誰?你是誰?……】
或許連朱棣自己都沒有注意到。
他看似在練字,可思緒實際上已經不知道飛到哪里去了。
正當他陛下字跡越來越繁亂之際,門外一個熟悉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王爺,貧僧可進去否?”
朱棣倒吸了一口氣。
這才驟然看到自己筆下居然在寫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當下,他咬了咬牙,沒好氣地把手里的筆往旁邊一丟,又把這張紙捏成了一個紙團。
而后才深呼吸了一口氣,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盡量讓自己面上看起來不那么狼狽猙獰:“道衍師父請進!
道衍和尚自是立刻便推門而入,進來后首先把房間里的門窗戶關了個嚴嚴實實,而后才壓著聲音道:“殿下,總算有消息透進貧僧手里了……”
朱棣目光微微一亮:“是何消息?可知父皇為何突然開始對你我防備成這樣了?這段時間,本王都覺得自己眼睛好似被人蒙上了!彼行┙锌嗤虏鄣馈铌P心的應天府那邊的情報送不進來,朱棣當然也只能兩眼一抹黑。
只見道衍和尚微微笑了笑,從自己袖中掏出了一張薄薄的紙條,踏前幾步將其放在了朱棣面前的書案上:“殿下請看。”
朱棣面上露出一絲狐疑。
但看到道衍和尚臉上竟帶著幾分意味深長的笑,頓時心中定了定,有些期待地拿起道衍和尚的紙條,細細看了起來。
只是很快她的心情便又不美麗了:“先是助百姓過冬,接著便是緩解饑荒的祥瑞……現在又說這祥瑞還能讓人吃上肉,如此一來,他朱允熥豈非更是盡得民心了?”
“長此以往,本王在天下百姓心中只怕要無立錐之地。”
“道衍師父在高興個什么勁兒?”
朱棣一臉不悅地道。
也好在虱子多了不怕癢,朱允熥前面干過的收攬民心的事兒已經不少,反倒是已經把朱棣對「噩耗」的接受能力提得很高了。
不然他可能要更加炸裂。
道衍和尚臉上始終掛著淡淡地笑意,道:“王爺大可先冷靜冷靜,您且不妨想想,此事為何并沒有在報紙上有所提及?”
朱棣一向不會忽略道衍和尚的話。
雖然心情不太好,但還是立刻順著道衍和尚的思路思索起來,若有所思地呢喃道:“沒有在報紙上有所提及……對朱允熥那小兔崽子來說,這種好事兒的確應該敲鑼打鼓弄得天下皆知才最好……報紙上不提……”
朱棣瞇著眼睛沉默了好一會兒。
而后才目光一亮道:“因為這事兒不能現在提!應該瞞著、捂著才好,否則總有人能看得出他們的意圖:他們這是想通過這祥瑞,潛移默化地解決淮西勛貴這個威脅!”
“一旦淮西勛貴覺察過來此事……”
“好事兒就要變壞事兒了!”
“突破口!”
“道衍師父!這是我們的突破口!”
“再來一次!再安排一條舌頭,到淮西武勛們面前曉以利害,說明此事,這次必然能成!”
“一旦淮西勛貴得知朱允熥和他背后那人的真正意圖,再笨,他們也能意會過來,朱允熥對他們的信任和百般縱容,通通都不過是緩兵之計罷了。”
朱棣雖然一下子被這個消息氣到了,可道衍和尚稍稍一提,他便也立刻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竅:
朱允熥和他背后的人想要漸漸得民心、得軍心,在潛移默化之間削弱淮西勛貴在軍中的影響力,增強自己在軍中的影響力;可反之,這也給了他們再一次攛掇淮西勛貴的機會!
想到這一點。
朱棣臉上的悵然之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狂喜!
道衍和尚看著他的眼睛,心照不宣地笑了笑:“王爺英明!
朱棣深吸了一口氣,又有些不平地道:“我父皇他……還真是一個為孫兒著想的好-爺-爺-!”
說這話的時候,他甚至有些咬牙切齒。
不為別的。
當意會過來這一點之后,北平府這段時間的情況,自家老爹莫名其妙的行動,便都有說法了:
怕自己知道這個消息,怕自己看著那小兔崽子背后之人的意圖,怕自己攛掇淮西勛貴給他的好大孫找麻煩。!
真是為了他那嫡親孫兒,防自己這個親兒子跟防賊似的——朱棣如何可能不氣?
“王爺不必動怒!
“無論私宅里那位心中是怎么想的,是向著誰,可一件事情最終,都要以成敗論英雄。王爺現在終究是知道消息了,而拜小皇帝所賜,咱們的機會已經來了。”
“上一次攛掇淮西勛貴,咱們的由頭或許不那么充分,但這一次可就不一樣了。”
“王爺大可事成之后再去問一問私宅里那位……”
“誰……更適合當大明皇朝的皇帝!”
天晴了,雨停了,道衍和尚覺得他又行了。
此時說起話來,又多了許多意氣風發(fā)和胸有成竹的樣子。
在他看來。
現在自己抓住了這一波機會,淮西勛貴必反,應天府必亂——總算能把水攪渾了,這魚,他當然也是摸定了!
“一個人,沒有當皇帝的命數,便始終就沒有這樣的命數!那小皇帝也是有趣,這般重要的消息,他居然就這么當著所有朝臣的面堂而皇之地說了出來,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