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燭熒煌下九天,蓬萊宮曉玉爐煙”
山東蓬萊山,仙氣縈繞,云蒸霞蔚,歷來是佛道中人的修行之所。
蓬萊山上,一名身穿灰白布袍,形體枯瘦的老和尚正在輕輕地撥弄著眼前的火堆。
老和尚對面坐著一個孩童。
孩童明亮的眼睛閃爍著熠熠光澤,“老爺爺,您有多老了啊?”
老和尚摸了摸早已花白的胡須,似乎在思考,“多老?讓爺爺想想,好像...好像有”
他實在想不起來自己究竟有多老了,只能嘿嘿一笑。
那孩童看看這個有點憨憨的老和尚,雖然形體已經(jīng)枯得像個干木頭,但是眼睛卻猶如深邃的海底,深不可測。
老和尚慈祥地看著眼前的孩子,“孩子,剛才在山嶺那樹上,你怕不怕?”
那孩童神情堅定,說道:“不怕!
“不過也謝謝您救了我,不然我也不知道怎么下來!
老和尚滿意地點了點頭,看著這個孩子,老和尚腦海里泛起了那人的影子,他輕輕地嘆了口氣,眼中隱隱有淚光。
那孩童見老和尚面露悲傷,試探性地問道:“老爺爺,您怎么了?”
“孩子,爺爺沒事。只是想起了一個故人,有些心酸罷了。”
“您這個故人對你很重要嗎?”
老和尚又撥了撥柴火,抖動的火光印入深邃的眼眸,眼影綽綽,似看到一個英姿挺拔,有著爽朗笑容的男子對他喊道“道通師傅”。
“他是我的徒弟,在你這般大的時候,就做了我的徒弟,他...”一時語噎,竟說不下去。
那孩童甚是機敏,見老和尚悲傷,也不再多問,自我介紹起來,“老爺爺,我叫戚繼光,今年五歲,您叫什么。俊
老和尚用有些破爛發(fā)白的袍袖抹了抹眼淚,說道:“我叫道通,是個四處游歷修行的和尚。”
“是了,孩子,你怎么會到這山里來,又怎會掛在樹上?”
戚繼光尷尬地撓撓頭,說道:“我住在蓬萊山腳下,時常到這山上來玩,走到這處山嶺不小心就滑了一下,摔了下來,掛在樹上了!
如此驚險在他的口中平淡地說了出來,而且眼中毫無懼色。
道通訝然地看著他,心道這孩子遇到如此危境也能泰然處之,是個料子。
夜色已濃,山上涼意驟起,道通怕那孩子冷壞,把他抱在懷中。
道通功力深厚,運起神功,不一會,戚繼光就感到好像身處溫暖的太陽底下,舒服極了。
“啊~哈~”,睡意襲來,戚繼光忍不住打了個哈欠。
道通輕輕拍打著他的后背,喃喃說道:“睡吧,孩子。明日爺爺就送你回家,你家人肯定擔心極了!
“爺爺給你講個故事,講一個人成神的故事,講一個神魔大戰(zhàn)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
公元1472年,明憲宗成化八年。
浙江紹興。
幾名婦人正從王倫家走過。
“這王倫家的兒媳婦都懷胎有十四個月了吧?怎么還不生?”
“是啊,從沒有聽說過這種奇事!
她們口中的王倫,是當?shù)睾蘸沼忻拇笕,人稱“竹軒先生”。
王倫家的兒媳鄭秀懷胎有十四個月還沒有生,一時被奉為奇異事件,在當?shù)匾呀?jīng)引起了廣泛的議論。
九月三十日的紹興城。
天空突然出現(xiàn)五色云彩,以極緩的速度向王倫家聚攏。
此時,王倫府中。
一名自帶書卷之氣,約莫二十七八歲的年青男子正在房里讀書,他叫王華,是王倫的兒子。
正看得出神,突然聽到母親岑氏大叫一聲。
王華放下書,急匆匆地跑到母親房前,問道:“母親怎么了?”
丫鬟在門口應道:“回少爺,是太夫人午睡驚醒!
王華長舒口氣,進屋跪在母親床邊,恭敬說道:“給母親請安,母親沒事吧?”
一容貌端莊的婦人擦了擦頭上的汗珠,說道:“沒事,只是做了個夢。”
王華母親名叫岑月,一代女俠,峨眉五花之一。
王華笑道:“夢有什么好怕的?”
岑月也笑了笑。
“是個好夢,我夢見一群仙人駕著五色云彩而來,其中一個身穿金甲的天神懷抱一小孩,從天而降,把懷中小孩送給了我!
“莫非是上天托夢?預言夫人要生了?”王華問道。
“有可能,不過我的道心遠未到天人感應之境,或許只是個夢罷了。”
“華兒,你夫人懷胎快有十四月,仍無動靜,確實讓人著急...”
默然許久,岑月繼續(xù)說道:“兒啊,你從小就不喜武學之道,只喜歡讀書,這考取功名之事,有你爹給你把持,娘自不過問,等你這孩子出生,我想傳他一些道心功法,可以強身健體,你看好不好?”
“一切由母親做主吧!
王華知道母親疼惜自己,一直想給他傳些武功心法,但無奈自己只喜文墨之道,父親王倫時時鞭策教誨,其文學造詣在當?shù)仡H有名氣,周圍的人都夸他有狀元之才。
兩人在敘話間,丫鬟前來稟報:“少爺,太夫人,少奶奶說腹中似有動靜,怕是要生了!
母子二人大喜,岑月雙手合十,口誦佛偈,“果然是天神托夢,快,兒快隨我去看看!
兩人興沖沖地來到鄭秀所住樓前,接生婆和幾個丫鬟正忙得團團轉。
岑月抬頭一看,果然看到樓上已被濃濃的五色云包裹。
岑月又雙手合十,口誦佛偈,“感謝上蒼,天降祥云,此子當非常人!
時至亥時,夜色正深。
哇~~”一聲嬰啼劃破長空,照亮寰宇,空中的五色云漸漸消逝,孩子出生了。
第二日,王倫之孫是天上神仙,駕五彩祥云所送的消息不脛而走,遠親近鄰紛紛前來道喜,大家齊聚一堂。
王華給王倫奉上一杯香茗,說道:“父親請用茶,父親給小兒起個名字吧!”
王倫雖說是當代大儒,但模樣卻有些不修邊幅,甚至有點放浪形骸。
只見他捋了捋發(fā)白的胡須,吹拂開上面的白霧,品了口香茗,喜孜孜地望著眾人,笑道:“既是云上的神仙送來的,就取名為‘云’,他出生那小樓取名‘瑞云樓’,大家以為如何?”
眾人聞言,仔細端詳著王云出生的那座小樓,越看越覺得是祥瑞之兆,都紛紛地豎起大拇指,贊嘆不已。
王華雙手作揖,恭聲道:“謝父親賜名,孩兒這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