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沖淡簡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東瀛僧人榮西將茶種從華夏帶回東瀛,從此東瀛才開始遍種茶葉。
在南宋末期東瀛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徑山寺取經(jīng),交流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華夏的茶道引進東瀛,成為華夏茶道在東瀛的最早傳播者。
東瀛《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
東瀛《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
直到東瀛豐臣秀吉時代,千利休成為東瀛茶道高僧后,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并根據(jù)《詩經(jīng)》總結(jié)出茶道四規(guī):“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華夏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guī)范仍源于華夏。
華夏的茶道出現(xiàn)很早,但遺憾的是華夏雖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fā)展這項事業(yè),也沒有規(guī)范出具有傳統(tǒng)意義的茶道禮儀。
華夏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人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
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于復雜或是過于講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復雜。
事實上華夏茶道并沒有僅僅滿足于以茶修身養(yǎng)性的發(fā)明和儀式的規(guī)范,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
華夏茶道創(chuàng)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jié)合,使茶飲在醫(y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并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這就是華夏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唐代的飲茶方式和唐代的茶湯與我們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
唐代飲茶,是將茶餅切碎碾成粉末,過篩后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狀,同時還要往里加鹽、蔥、姜、桔皮、薄荷等,類似于一種可怕的“胡辣湯”。
唐代的茶道向后世流傳,在經(jīng)歷了元朝統(tǒng)治的一百年后徹底在華夏的土地上湮滅。反倒是東瀛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內(nèi)容。
茶道是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xiàn)一定的禮節(jié)、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shù)。
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jié)合,并通過茶藝表現(xiàn)精神。興于華夏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華夏茶道的主要內(nèi)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東瀛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茶文化既屬華夏文化范疇,即為以禮規(guī)范在品茶的各個細節(jié),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和飲者的修養(yǎng)、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內(nèi)涵其實就是華夏文化內(nèi)涵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談茶文化必須結(jié)合華夏傳統(tǒng)文化而論之。
茶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nèi)涵禮相結(jié)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華夏文化特征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jié)現(xiàn)象。
華夏是茶的故鄉(xiāng),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又有著嚴格的敬茶禮節(jié),還有著怪異的吃茶喝茶風尚。我國吃茶喝茶,從神農(nóng)時代開始,少說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
茶禮有緣,古已有之。
客來敬茶,這是漢族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tǒng)美德與禮節(jié)。直到此刻,賓客至家,總要沏上一杯香茗。喜慶勾當,也喜用茶點招待。
開個茶話會,既簡便經(jīng)濟,又典雅持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漢族還有各種以茶代禮的風尚。南宋國都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毗鄰,叫做七家茶。
這種風尚,就是在茶杯內(nèi)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桔,暗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禮還是我國古代婚禮中一種隆重的禮節(jié)的。明朝許次紓在《茶疏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
古人成婚以茶為識,以為茶樹只能從種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則就會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種至性不移的象征。
所以,民間男女訂親以茶為禮,女方接受男方聘禮,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兩家茶的諺語。
同時,還把整個婚姻的禮儀總稱為三茶六禮。三茶,就是訂親時的下茶,成婚的定茶,同房時的合茶。
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稱,即定婚時,男家除送如意壓帖外,要回送幾缸紹興酒。
婚禮時,還要行三道茶典禮。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蓮子、棗兒;第三杯方是茶。
吃的方式,接杯之后,雙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后向嘴唇一觸,即由家人收去。
第二道亦如此。
第三道,作揖后才可飲,這是最尊敬的禮儀。
這些繁俗,時至今日已經(jīng)沒有了,但婚禮的敬茶之禮,仍沿用成習。
聽完葉鋒說的這些,趙立成連連點頭,并接著問道:“葉醫(yī)生,那你可知泡茶程序?”
葉鋒點頭回道:“第一步,洗壺,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第二步,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