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真真依言停下,今日來赴宴的年輕女子莫不是穿著盡顯玲瓏身段的薄薄春衫,只有她穿得最保暖,不至于在御園里瑟縮,而是行動從容。
陶令春看了她片刻,忍不住說道:“你和從前不大一樣了!
那時池真真有檀寧千般寵愛,天真嬌俏,是喜是怒都形于外,如今靜靜站著,目光似能看透人的內心,難道成了池閣老的孫女就能讓一個人脫胎換骨?
不過陶令春也和從前不一樣了,那時她與得不到檀寧青眼的女子們同仇敵愾,想了個法子打算戲弄池真真,故而刻意去接近她,現(xiàn)在則沒了那個念頭,既然池真真的家世背景不同了,差不多算上得了臺面,那她們也可以結交一下。
于是陶令春走上前,毫不見外挽住池真真,說道:“咱們也算是舊相識了,你現(xiàn)下住在何處?改日我下帖子給你,往后也可相約出門,前些日子齊家的新春宴不是也請了你,怎地不見你去?”
池真真沒有回答她,而是道:“我看你還是多穿件衣裳的好。”
她懷疑陶令春想借說話的機會靠過來取暖,這些人怕冷還穿得這么少,當真有勇氣。
陶令春搖頭道:“還是快些去暢春殿,我正好與你敘敘舊,一同走吧!
所謂敘舊,便是打聽池真真究竟是如何被檀寧拋棄,又搖身一變,成了池閣老的孫女,她們可是聽說,圣上體恤池家,歸還舊宅還賞了無數(shù)錢財,不僅如此,皇后娘娘還想給她討個封號。
池真真心中告誡自己,今日一定忍到出宮,與陶令春等人相比,遲飛鸞就令人舒服多了,起碼她不會打聽這些。
一路在宮婢指引下前行,兩人來到一處飛檐重重的殿堂前,入內后發(fā)現(xiàn)一圈二層圍樓連著前殿,正中是開闊的展臺,今日的重頭戲是花神舞。
賢妃率有品秩的命婦已在二層正中落座,她粉面含笑,金玉頭冠閃爍著熠熠光輝,目光在兩邊掃過,男賓在左,女賓在右,每道廊欄上都垂掛著薄如蟬翼的天青色綃紗,霧蒙蒙一片又能隱約看到對面的情形,對此,賢妃滿意之余還有些得意,這些都是她的安排。
此處雖然足夠寬敞,卻并不是所有人都會來圍樓宴飲,主殿內才是那些文武官員們的主場,大家心里都清楚后頭是賢妃娘娘給少年男女們準備的地方。陶令春的父親官位不顯,池真真更無父兄依附,所以她們的座位在下層角落,離展臺極近。不過令陶令春驚喜的是每個人的桌案上都放著暖手爐,她驚喜地抱在懷里,招呼池真真一起坐下。
待宮婢奉來一道道美味菜肴,絲竹聲也隨之響起,真正動筷子進食的沒幾個,可見大家入宮并非為吃而來。
與池真真的座兒相對的二層位子,本已坐了個面容清秀的公子,他家世尚可,前年高中后入翰林院,頗覺得意氣風發(fā),但被安排得離主位甚遠,正心中覺得不痛快,忽然覺得莫名有股涼意,且身邊人的目光都放在他身上,難道他哪里不妥當?
終于他看懂那些目光,緩緩轉頭看向身后,一個俊美異常卻目光陰沉地年輕男子站在他身后,此人錦袍玉帶,腰間卻佩著柄武器,此刻那人的手正按在刀柄上,像是隨時會抽刀砍人。
入宮能佩兵刃的當世只寥寥幾人,他立刻認出來人是誰,起身讓到一旁,抖如篩糠地問道:“檀指揮使,你,你……”
檀寧不再看他,踏步上前,在空出來的位子坐下,對面色發(fā)白的宮婢道:“我與這位公子換個座兒,你將他帶去我那里!
竟然不是來拿他,而想和他換座兒,那公子只覺死里逃生,匆匆拱了拱手扭頭就走,這宴不吃也罷!
無人敢對檀寧的舉動說什么,目不斜視地專注吃自己面前的菜式,有宮婢大著膽子為檀寧換了干凈的碗筷,他只是大馬金刀地坐著一動未動,只看著前方的綃紗,似在看什么人。
這邊的動靜立時傳到了賢妃耳中,她面上的笑意未變,示意花神舞可以開始了。
隔著兩道綃紗和一個展臺的距離,池真真并沒留意對面的動靜,她隨大流只摸了兩下筷子,趁著沒人注意默默從荷包里摸出點心吃了兩塊,方壓下腹中饑餓。
宮婢穿梭往來,給眾人面前的酒樽里倒了些蜜酒,有個刻意低著頭的宮婢路過池真真時,快速往她手里塞了一樣東西,令她眉心微皺,來不及留住那人便退開。
自踏進宮門,池真真沒有放松過心中警惕,告誡自己不能行差踏錯,莫名其妙手里多了個東西,她直覺不會有好事。
低頭一看,卻是疊得極小的字條,打開只有一行沒頭沒腦的字:殿外道左櫻樹林,有要事相商。
池真真心中冷笑,便是再沒有見識,也知宮廷內不能亂走,她若是去了怕是回不來。
她坐直身子,打定主意半步也不離開。
忽見展臺上方有萬千花瓣飄灑而下,原本隱約的樂曲聲大作,數(shù)個手持花枝的彩衣伶人魚貫上臺,翩翩起舞,齊聲對四方朝賀:“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
正中的紅衣女子手持金色團扇,只露出半張容顏,所行之處花枝擁簇,似在百花中游走。
圍樓上下眾人只覺花團錦簇,朦朧間似真有一群花仙降臨世間,而那名花神未露真容,身段輕盈,想來必是絕色。
直至花神舞結束,展臺上又換了工整華麗的宮中樂舞,陶令春才有功夫說話:“方才扮花神的不知是誰。”
“還能是誰,既是賢妃娘娘安排的,必是衛(wèi)氏女!
雖然隔了幾個人,池真真仍能聽清,想來大家都能猜到,她離得近,早已認出了衛(wèi)子英。
而此事確是賢妃安排的,還叫身邊人主動宣揚出去,身邊貴妃人們連聲夸贊,向賢妃打聽衛(wèi)氏的姑娘,誰不知衛(wèi)子英是賢妃最喜歡的侄女,她的婚事必要賢妃親自來定。
賢妃面上的笑意加深,衛(wèi)子英的舞姿是她親自指點過的,力求清而不妖似神仙妃子,想那檀寧便是心硬如鐵,看見了必然會心動。
“她的親事已有了些眉目,陛下那里發(fā)了話才好叫大家知道!
眾人恍然,看來要定下的人身份貴重,說不得要圣上下旨給他們體面,多數(shù)人便想到了二皇子,早先聽說衛(wèi)子英是要入東宮,原來賢妃娘娘是要留給自己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