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也不可能完全不顧身外周圍的情況,所以他只能一分九用來感悟水之道,剩下一心來暗暗關(guān)注身外之事。
至于其他修行者是否會去闖關(guān),樂生則是不去關(guān)注,那對他來說意義不大。
感悟大道,對樂生來說并不陌生,因為他已經(jīng)身懷多條大道,而且他已經(jīng)擁有冰雪之道,盡管這條大道和水之道有所不同,但還是有些共通之處。
而且,樂生已經(jīng)多次和擁有水之道的人交過手,對于水之道的常見能力也早已了解,所以在他看來,感悟出水之道并不是多么困難的事情。
漸漸的,樂生神識所感受的水元氣,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與之交融,仿佛是兩者之間有著本能的共鳴,沒有絲毫排斥,一切都水到渠成。
對此,樂生也覺得很奇怪,他這是第一次嘗試感悟水之道,第一次感悟水元氣,按理說會和感悟其他大道時一樣,從最初的生澀,慢慢的轉(zhuǎn)變,直至從水元氣中悟出水之大道。
奇怪歸奇怪,但樂生也沒有去糾結(jié),反正這對他來說是一件好事,能讓他更容易的與周圍的水元氣契合,更順利的悟出水之大道。
殊不知,樂生的神識能和水元氣毫無隔閡的交融,是因為仁者之心和水之大道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
仁者之心的本質(zhì),是包容,而水的本質(zhì),同樣是包容,正所謂上善若水,上善如仁。
水的包容,仁的包容,兩者觸碰,自然是水到渠成的相互包容。
因為神識和水元氣的交融,樂生對水元氣中所蘊含的水之大道,感受的更加清晰,水的剛,水的柔,水的脈動,水的浩瀚與包容,都清晰的展露在他的感知之中。
可以說,此刻他對水之大道的感知,是前所未有的清晰,甚至可以刨開那層層迷障,直指水之大道的本質(zhì),因為他心中有仁,因為他知道上善的意義,也因為這樣,他才會更了解水之大道的心。
因為樂生的神識和水元氣的相互交融,讓周圍的水元氣自然而然的開始往其身邊匯集,仿佛是找到了歸宿。
隨著時間的推移,樂生身邊聚集的水元氣越來越濃郁,逐漸將他身體周圍的虛空都染成了藍色,他就像是身在一個藍色的氣泡之中。
這樣的變化,本該引起眾人的注意,但因為這個空間內(nèi)本就充斥著濃郁的水元氣,這里的虛空本就是藍色的,所以樂生身外的變化,倒也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對此,樂生也是樂的如此,但他依舊是一心十用,其中九個去感受水元氣,感悟水之大道,留下一個時刻關(guān)注著身外之事。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樂生能在這里安心靜修,其他人則是不斷有人闖關(guān),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也有人想要從原路返回,但結(jié)果就是必死無疑。
時間流逝,有人離開,有人死去,也有新人來到,唯有樂生還在原地靜坐,而且他身外的藍色虛空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范圍更廣一些,和這里本就是藍色的虛空相似,看不出什么區(qū)別。
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這個藍色空間內(nèi)的修行者是越來越少,只有樂生依舊。
在樂生進入這個地方的五個月后,靜修整整五個月的樂生,突然睜開了雙眼,眸中藍色光華閃過,一切就恢復(fù)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