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說完,想起一直打聽不出消息的老伴。
眉頭又擰到了一起,他現(xiàn)在心里也沒了底,不知道這次事情到底會鬧到多大。
至于傻柱忙著在食堂干活,根本就沒聽到之前的廣播。
楊朝吃完飯后就吩咐王志,安排人到分局把那份名單拿回來。
上面的人不管有編制的還是沒編制的,楊朝決定一個不留全部清除出保衛(wèi)處。
這種垃圾還是盡早處理的好,至于鬧出什么影響就看廠領導配不配合了。
反正有昨天那事的前因,再把他們抓回分局楊朝又不是不敢。
到時候事情鬧大了,倒霉的還指不定是誰呢!
下午的時候楊朝又讓王志,把另外兩個科室的人員檔案同樣調(diào)了過來。
外保科的人員比內(nèi)?埔僖恍,主要是下屬的幾個分廠,總體規(guī)模不到軋鋼廠的四分之一。
就算加上家屬院的保衛(wèi),需要的人員則更是不多,總共也就一百五十人左右。
至于押運科總共也就五十來人,畢竟押運的任務一個星期最多也就一兩趟。
去的最多的也是東北那邊,因為那里有一個新并入軋鋼廠的鋼鐵廠。
那里主要給軋鋼廠提供半成品,送來的大多是鋼板和鋼件。
中間聽王志提了幾¥NAzPtC4vCUjOl8WT¥有如今軋鋼廠的一半規(guī)模。
并且那邊人員的級別,也只比京城總廠低一級。
這可就不是京城那幾個分廠能比的了,因為京城幾個分廠小的千把人,大的也才兩千多人的規(guī)模。
這還是現(xiàn)在機械應用不發(fā)達,需要的工人太多的原因。
其實按軋鋼廠如今的產(chǎn)能,放到后世那個技術成熟。
機械發(fā)達的年代所有人員加起來,估計也就需要幾千技術工人即可。
大體了解完了保衛(wèi)處的內(nèi)部情況,和王志又了解了下綜合辦的人員組成。
綜合辦總共也就十來個人,主要做的就是,接收傳達廠里下發(fā)到保衛(wèi)處的文件。
還有下面科室送上來的文件歸檔問題,說白了都是行政人員,大多都是做些文字性的工作。
楊朝也沒有問王志,另外一個副處長的情況。
一個已經(jīng)被免職的家伙,問不問也沒多大意思。
反正不可能繼續(xù)留在保衛(wèi)處工作,廠領導也不可能,讓他降職繼續(xù)待在保衛(wèi)處。
綜合辦的人從分局,把那份名單拿回來以后。
楊朝簡單的對照了一下,發(fā)現(xiàn)里面正式職工的人員還不少。
總共不到四十人的正式職工,去了他家的有二十八個。
既然你們?nèi)绱伺哪莻姓方的馬屁,楊朝這個處長也不是氣量大的。
心里已經(jīng)做好了,讓他們打包滾出保衛(wèi)處的決定。
楊朝心中有了定計,就立馬開始書寫起給廠里的整編計劃。
楊朝這一寫筆就沒停,他不光做了人員整編計劃。
還按照自己的設想,結合后世的經(jīng)驗,書寫了不少安保工作計劃。
一下午的時間,自然不可能把計劃寫的多么詳細。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楊朝基本是想到哪里就立馬記上。
這個粗略的計劃,肯定和最終定稿有出入。
他只是把自己能想到的先記錄下來,之后還需要很多時間去完善。
既然到了這個位置,吃這碗飯就得操這份心。
楊朝可不想接了這個職位,讓保衛(wèi)處還像之前那樣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