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在觀賞畫作時,請記住并留意畫作的右上角所標(biāo)注的序號,它們分別是‘一’和‘二’!
“投票時,寫下一或者二即可,不可多投。”
時溪繼續(xù)解說道。
話音剛落,人群開始騷動起來,人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這兩幅作品的風(fēng)采。
然而,為了防止場面過于混亂,時溪決定采取一種有序的方式讓大家欣賞這些畫作。
她安排在場的賓客按照座位順序逐排起身前往臺前品鑒。
當(dāng)?shù)谝慌俗叩疆嬊皶r,他們的目光瞬間被吸引住了——尤其是擺在上方的那幅名為“宴會”的畫作。
只見畫面中的場景與今日的宴會如出一轍!
畫中的每一處筆觸都細膩入微,無論是線條的勾勒還是色彩的運用,無不讓人驚嘆不已。
畫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從紙上走出。
而那些景物則逼真得令人仿若身臨其境。
整幅畫作所展現(xiàn)出的對場景、情感的精準(zhǔn)捕捉,更是讓觀者陶醉其中,難以自拔。
這幅畫作構(gòu)圖巧妙絕倫、獨具一格,色彩運用恰到好處且極具藝術(shù)感染力,彰顯出作畫者超凡脫俗的藝術(shù)視角和爐火純青的繪畫技法。
在場之人無一不為之驚嘆,贊不絕口。
"老周,依你之見,此圖究竟如何?"
一位白發(fā)蒼蒼,留著一撮長長胡子的老者問。
"妙哉!實乃神來之筆,精妙絕倫。"
周國安難掩興奮地回答道。
"此畫已然臻至巔峰境界,無可挑剔。"
"連老夫我等都不禁自慚形穢。"
周國安忍不住感慨道。
聽聞此言,眾人皆心生好奇,究竟是怎樣一幅驚世駭俗的畫作,竟能引得周國安如此盛贊有加?
要知道,這周國安可是個實打?qū)嵉睦L畫癡迷者。
其家父更曾有幸為當(dāng)今天子繪制肖像。
或許正是得益于父輩真?zhèn),使得周國安對繪畫情有獨鐘。
盡管他勤修苦練,奈何天資有限,自身技藝始終難以更上層樓。
然而相較于普通人而言,他的畫功已算得上相當(dāng)精湛。
但凡一幅作品能夠得到周國安的認可,必定不同凡響。
只是此刻,那些尚未湊近欣賞的人們尚不明了二人所議論的究竟出自誰人之手。
毫無疑問,在場的眾人都無法分辨出這兩幅畫作究竟出自誰人之手。
然而與“宴會”相比,另一幅名為 "夏" 的作品顯然要遜色不少。
在"宴會"這幅巨作面前,簡直不堪一擊。
眾人的目光紛紛被吸引到"宴會"之上,有些人甚至開始在畫面中尋找起自己來。
發(fā)現(xiàn)自己出現(xiàn)在畫中,便興奮地向周圍人炫耀。
"快看,我在這兒呢!"
"這就是我啊,你們看到?jīng)]?"
"我在畫里看起來怎么樣?"
"這真的是我嗎?"
......
一時間,贊嘆聲、驚訝聲和歡笑聲此起彼伏。
對于那些對藝術(shù)鑒賞一竅不通的人來說,他們唯一關(guān)心的就是能否在畫中找到自己。
不過,美好的事物總是那么引人注目,而杰出的作品更是一眼就能讓人識別出來。
顯而易見,"宴會" 這幅畫的水平遠勝 "夏" 不止一籌。
那些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場面異常熱烈,仿佛要將屋頂都掀翻似的。
而那些還沒輪到上臺的人,則早已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和好奇,心都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到了臺上。
他們焦急地踮起腳尖向上張望,嘴里不停念叨。
“上面的人怎么還不下來。俊
就在這時,下人提醒制鑒賞時間已到。
第一批鑒賞畫作的人還沒有看盡興,但也不能在宴會上造作,只能一臉依依不舍在畫作上移開視線。
下人拿上投票箱,讓第一批的客人投票后再回到自己的座位。
眾人倒是很配合,一一投好票之后才下去。
結(jié)束后,換另一批人上去。
終于輪到其他等待已久的人,眾人早就迫不及待,他們?nèi)缤蝗吼I狼看見食物一般,一窩蜂地涌了上去。
待看到兩幅畫作,又是一陣陣的驚嘆聲傳出。
有些不懂鑒賞的人一擁而上后,便開始在畫上尋找自己的身影。
當(dāng)看到自己在畫中的形象如此靈動鮮活、栩栩如生時,有些人忍不住發(fā)出陣陣驚嘆聲和笑聲。
"妙哉!"
"妙哉!"
一名中年男子情不自禁地贊嘆道。
他已經(jīng)很久沒有照過鏡子了,甚至不記得自己現(xiàn)在究竟是什么樣子,但當(dāng)他看到畫像時,一眼就能認出畫中的人物就是自己。
這幅畫像簡直就是神來之筆!每一處細節(jié)都栩栩如生,仿佛能夠透過紙張看到真實的自己。
男子忍不住開懷大笑。
"哈哈哈......"
周圍的人們也紛紛附和著稱贊起來。
"可不是嘛!看看這畫像里的您,果真有您年輕時的意氣風(fēng)發(fā)!"
聽到周邊的人這般說,那中年男子笑得越發(fā)爽朗起來。
“瞧瞧,我都發(fā)現(xiàn)畫像中的自己,又美了幾分!”
一夫人忍不住笑瞇瞇開口道。
惹得周邊的人又是一陣哈哈大笑。
“黎夫人,畫像中的人很美,真人更美!”
那位被稱為黎夫人的婦人聽了這些夸獎,不禁羞紅了臉,謙虛地回應(yīng)道。
"哪里哪里,過獎了。"
眾人一邊欣賞著宴會上的畫作,一邊嘖嘖稱奇。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旁邊"夏"的作品卻無人問津。
由于臺上的兩人距離較遠,再加上周圍人聲嘈雜,他們并不清楚臺下的眾人具體是在討論哪一幅畫。
然而透過重重人影和縫隙,依然能夠清晰地捕捉到每個人面部流露出的神情。
他們的面龐之上無一不掛著燦爛的笑容,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喜悅所籠罩。
林冰月心中暗自思忖,這些人必定正在熱議自己的大作!
毫無疑問,正是由于自己那驚世駭俗的藝術(shù)才華,才引得在場諸人紛紛交口稱贊、嘆為觀止。
出于某種顧慮或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時家和林家的人們并未湊近前去湊熱鬧、觀展評鑒。
盡管如此,他們還是若隱若現(xiàn)地聽到了周圍人群對于兩幅畫作的議論之聲。
其中一幅乃是人物畫,而另一幅則是風(fēng)景畫。
當(dāng)提及那幅人物畫時,時珺腦海里首先浮現(xiàn)出夏知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