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之一?其實也不錯了。
天災人禍三年,真正活下來的三成都沒有,還有不少去了基地的。
但即使這樣,也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在新城區(qū)落腳的。
現(xiàn)在只是宣布重建,官方號召幸存者收集建料換積分,積分可以兌換糧食,攢到一定數(shù)量可以兌換購房名額。
不過,所需物資及對應積分還沒有公布。
同時,農(nóng)科院再次大量招聘,招聘對象以無家可歸的難民優(yōu)先。
可別小看農(nóng)科所,他們之前爭分奪秒搞室內(nèi)外種植,攢下了不少糧食的,尤其是蔬菜干。
難民每天吃的團子,就是他們的功勞。
優(yōu)先招聘他們,不但解決了就業(yè)問題,同時也解決治安隱患。
不給他們找事做,遲早要出來為禍社會。
對于其他幸存者,農(nóng)科院也提出呼吁,全球環(huán)境持續(xù)紊亂,修復周期比較長,人類要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
臺風洪澇,極寒極熱,地震,后面指不定酸雨或堿化,要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多儲備糧食,以抵御不可預測的天災。
說直白點就是種田,囤糧。
農(nóng)科所做出承諾,會盡快給幸存者發(fā)放種子。
姜寧猜測是種子不夠。
地震之后,會有幾個月的歲月靜好,即是正常的季節(jié)氣候。
她問霍翊深,“后面是什么?”
“兩年極晝,三年極夜,然后是霧霾,酸雨……”
姜寧不禁松口氣,“極晝還好,光照可以加速農(nóng)作物生長,讓幸存者喘息兩年!
誰知,霍翊深臉色不對。
“怎么了?”難不成極晝還要搞幺蛾子!
“極晝四季過于分明,炎熱時可達四十度,寒冷時一夜零下十幾度。”
姜寧感覺還行,畢竟極寒極熱都過來了,人類的身體適應性跟著提高。
“是一天之間,四季分明。”
格局沒打開的姜寧,“……”
好吧,是她經(jīng)歷太少,所以才會這么天真。
所以,她要珍惜接下來幾個月的美好時光。
霍翊深提醒,“霧霾帶有病菌跟弱酸腐蝕性,很多人因此得病,肝肺都咳出來了!
想到嘴里吐出肝肺渣子,姜寧毛骨悚然,“有藥嗎?”
“很后面才研究出來,而且中藥見效比較慢!
“你知道用什么藥嗎?”
霍翊深不是科研人員,具體的配方還真不清楚,不過他們曾經(jīng)組隊去深山老林里找過藥,有兩款還是知道的。
“你還記得嗎?”
能派出霍翊深他們?nèi)フ业,應該是比較罕見或天災模式中幾近瀕臨的草藥。
姜寧習慣未雨綢繆,不禁急迫地望向他。
然而,霍翊深沉默了。
他……忘了。
隔行如隔山,中藥名字本來就拗口難記,何況有帶隊的教授,他們只是執(zhí)行護送任務。
十年時間,連親媽的面容都模糊了,更何況是不常見的草藥。
“名字記不得,但見到的話應該還能記起!
姜寧能說什么呢?謝謝哈!
算了,順其自然吧。
她囤了空氣過濾器,還有口罩什么,到時吃喝點養(yǎng)肺養(yǎng)肝的,應該能熬過來。
“你那時染病了嗎?”
霍翊深點頭,“我身體比較好,后面才感染的,熬了兩個月就等到了藥!
姜寧后脊梁發(fā)寒,“吐肝肺渣子嗎?”
怕嚇到她,霍翊深想了下,“沒有!
……
預感沒錯,極熱快要結(jié)束,氣溫一天天下降。
降到45度時,姜寧終于結(jié)束酷刑,再次感受到永恒的愛。
豆豆跟狗子同樣如此,感覺人都精神了,不再一天到晚汗?jié)n漬的。
安置營遷走了,一部分到農(nóng)科院底下干活,重新搭棚種植,剩下的人去望灣投入重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