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江河累嗎?
這么說吧,是個男人都不會認為他累!
今天有一個重要的事情,要搞媒體招待會,主題是聚團的首輪融資信息披露。
這件事昨晚還在開會,定調子,討論是高調一點還是低調一點,最后決定還是低調一點,務實一點,更凸顯聚團的企業(yè)文化風格。
聚團不搞鋪天蓋地的浮夸那一套,聚團專注于業(yè)務,專注于模式,專注于創(chuàng)新和為用戶商家創(chuàng)造價值。
主要是鋪天蓋地是需要花錢的,許江河不想在這上面花錢。
但融了錢又不能一點聲響都不發(fā),那也沒必要,總之按著正常流程來,聚團現(xiàn)在還沒有一個正經兒的公關部,當然了,后續(xù)肯定要成立,但不是現(xiàn)在,不是當務之急。
因為這會兒還是大媒體時代,公關工作不復雜,大家都是拿錢說話,給錢閉嘴,不像后來的自媒體時代,流量至上,亂七八糟的搞得里頭都大。
聚團這次邀請的媒體主要以互聯(lián)網媒體為主,主要是一些偏行業(yè)內的細分領域媒體,這個性價比好,能在網絡上留下痕跡和記憶,尤其是在搜索上,用戶一搜聚團就一目了然。
信息內容主要是幾點,國內團購賽道先驅,首輪融資估值第一,然后就是業(yè)務方向和公司價值愿景,我們在做什么,我們要做什么。
關于公司創(chuàng)始人,也就是許江河本人,雖然話題點更多,但這個時代嘛,媒體資源是直接報價的,你不給錢,人家也不會白送。
總之沒有當成一場重大的營銷活動來做。
包括許江河都沒有直接出面。
但可預見的是,在行業(yè)內肯定是聲浪大起,特別是許江河本人,等后面通稿一發(fā)布,有心人自然主動關注起的。
還是內部信里許江河寫的那八個字,不止眼前,更有遠方。
高遠搞完這件事,來許江河的辦公室匯報,許江河看了一下,基本沒問題,便點了點頭。
“老許?”高遠拿回了報告。
“有什么話就說!痹S江河笑看著他。
高遠也笑。
兩人確實默契感十足。
“這次的通告,包括上次的內部信,我很佩服,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對聚團改觀,包括之前我們接觸過一些不看好我們的投資人。”高遠由衷說道。
許江河對此并不太在意,他說:“這些不重要,改不改觀,最終還是要看聚團的業(yè)務能力,看市場份額,看能不能笑到最后。”
“對!”高遠點頭,“首輪融資落定后,一切就變主動起來,首先是內部,上下都備受鼓舞,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再者外部,后續(xù)招兵買馬我想我們不再需要解釋那么多了!”
“是。 边@一點許江河也很感嘆。
之前確實被動,想挖個牛人,總是遭受不待見,對方一看你的團隊你的公司,立馬搖頭。
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聚團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認可,也有當前階段充足的發(fā)展資金。
高遠也在唏噓感嘆,不由說:“我還是那句話,老許,你永遠讓我感到驚嘆!
許江河起身,說:“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高遠起身,笑:“不止眼前,更有遠方!”
首輪只是一個開始。
但這個開始已經在發(fā)生明顯變化了。
下午,許江河接到了雷總的電話,電話里雷總很熱情,對聚團的首輪融資落定表示祝賀。
許江河提出讓雷總過來做客,這一次雷總就很干脆,給出了答復,說等九月份,到時候他提前聯(lián)系,許江河說聚團隨時歡迎。
之后,姚老師敲開辦公室的門,講了一個笑話。
“江老師,還記得友團嗎?”
“怎么了?不是去滬上了?”
“滬上現(xiàn)在都是那幾個巨頭的天下,友團已經被打的啥也不剩,融資融不到,賣身賣不掉,然后他們有人找到我,說聚團要不要收購他們,他們不要錢!
“那要什么?”
“要股份!
“講笑話呢?”
“我也覺得是!哈哈……”
姚成文大笑。
許江河也笑了。
姚成文話題一轉,說:“對了,還記得我之前的那位師哥嗎,李元康?”
“嗯,怎么了?不是一直說要下場嗎?還沒下?”
“下了,這次真下了,在滬上,上個月剛上線的,叫天天團,這個月初宣布融資了一千萬!
“美元?”
“怎么可能!人民幣!”
“天天團?”
“對!”
“……”
許江河不評價。
雖然在他看來這名字就是完蛋的貨。
主要是下場太晚了,這都啥時候了,一直觀望一直觀望,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對李元康許江河不評價,但對姚老師,許江河還是笑問了一句:“你什么感受?”
姚成文不說話,只是一昧的呵笑。
這一年,聚團成長了,大家也都成長了。
如今的姚老師雖然還是那個禿頭的技術青年,但早也不是當初的天真派了,他對技術方向的理解很強,十分認同許江河說的那句先站定規(guī)模,再用規(guī)模去卷技術,最后用技術的瘋狂迭代和積累是站穩(wěn)未來。
當然了,這不一定非要分前后,比如聚團現(xiàn)在非常重視技術的迭代。
燒錢是肯定的,但聚團很省錢,準確說聚團的錢都花在了刀刃上,從一開始就沒有那種瘋狂營銷完全砸錢獲取流量的基因。
還是那句話,長期主義,在正確的事情上深耕經營。
最后,姚成文感嘆了一句,說:“這幾天還是沒睡好覺,做夢都不敢相信我們首輪融了兩千萬,江老師,有一句話我放心里很久了,感謝當初不嫌之恩啊!”
許江河笑啊。
經歷這么多之后,內部,特別是高管團隊,對許江河的認可和尊崇已經是毫無疑問的了。
年輕是年輕,但事情做的太漂亮太專業(yè)了,那這年輕就不再是減分項了。
融到錢了,接下來正常就是各項投入業(yè)務擴張了,但許江河沒有著急,他還是很平靜,一如融資落定的那一天。
對此他在內部也一句話說明了,磨刀不誤砍柴工。
再加一句,就是不走彎路少試錯,就是最大的捷徑,不浪費資源就是最好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