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可是皇帝能樂意嗎?你也說了,四千萬呢,這么多的錢,足夠一代帝王費盡一生攢下的銀子了。陛下真能樂意把這錢拱手讓人嗎?”
“呵呵,要是陛下樂意,這大朝會也不用開這么久了!
“只有我看到李元啟這廝不是個好餅嗎?誣陷這個,拉扯那個,我看整個大朝會里,就這小子不是個東西!
“不能怪李元啟,任誰一夜之間,家破人亡,也得跟他一樣瘋瘋癲癲。何況他能上金鑾殿告御狀,還不是仗著文……”
“呵,你怕了?咱們武勛怕什么鳥文官!
不就是那廝背后站著文相嘛,他的話,分明就是文相想說的話!”
“不是,老陳,你小子膽子也太大了吧。這話也敢出口?”
“得了吧,就咱們這群低品小官,可能連人家文相府的大門都進不去。一群小蝦米官,上頭才不在意咱們說什么……”
“三叔!三叔!”
陳家老三略茫然的回頭。
“怎么我仿佛聽到自家堂侄的聲音?”
然后陳瑾就看到自家旁枝庶出的堂侄,正套著一身金甲武士服,沖他擠眉弄眼。
“你小子這是干什么?”
陳家這位金甲武士一步就湊到他跟前,小聲道:“三叔,方才我和人交接,外頭傳來消息,說是太子和唐安回京了。
現(xiàn)在唐安帶隊,把三千營的銀子正往東宮運呢。
我上頭的上頭,想讓您給老祖宗護國公傳個信。
那啥,三叔你說,這消息對里頭的大人有沒有用?
要是沒用的話,咱不傳也罷!
陳謹(jǐn)頓時驚個跟頭。
他扯著自家侄子身上的發(fā)金光的盔甲質(zhì)問:“太子回朝了?他現(xiàn)在何處?”
“沒聽說太子進京,好像只有唐安這個平章縣男帶隊入京了。
三叔,你還沒說,這消息有沒有用呢?”
“我現(xiàn)在就給爺爺護國公送信。你在這里稍等片刻!
“那便不用了,這是字條。我們上頭的上頭都給準(zhǔn)備好了。
三叔,你要是同意,就接這字條,要是不同意,咱們就不管這事。”
“拿來!”
陳瑾一把搶過這廝手中字條,并打開紙團掃了一眼。發(fā)現(xiàn)上頭的消息和陳安所言一樣,這才收攏在手心。
“你小子!去交接吧。不,還是在這里多留一會兒。要是留不了,就在午朝門外侯著。以防大朝會有人叫人,你人卻不在!
陳安打個哆嗦。
“不是吧,還沒傳信,三叔我就要暴露了?那,那我不傳了……”
“不行!咱只是未雨綢繆。你放心好了,要是你這消息是你上司的上司讓傳的,那我往里傳,一定無事發(fā)生。”
說完,陳瑾拍了拍對方的肩頭,“安小子,你運氣是真好。這消息十分有用,你小子就等著升官吧!”
說完,陳瑾帶著紙團,往人群里走了幾步,尋找好角度,尋個機會砸到大殿里,自家派系的一個武勛腳下。
對方初見到一團紙有些奇怪,還順著紙團來的方向瞅了一眼。
陳瑾連忙在殿下沖里頭示意一下。一雙眼睛差點擠瞎了。
對方看到他那張做怪的臉后,這才把腳下的紙團給撿了起來。
等那人看完之后,和陳瑾一樣神色微變,轉(zhuǎn)眼,這紙團就飛向了更前方。
似這種的小動作,在已經(jīng)傳訊的陳家人眼里,有好幾起。
不過半刻鐘,朝中但凡有點人脈的大小官員,就都知道了這件事。
于是,在元康帝的眼皮子底下,這些個大臣一個個的開始請假退朝。
光是更衣這類的借口,就足足有十來人。
這些人中,多是一二三品的官員都有。
就在上首皇帝納悶為些臣子,怎么一個個的要更衣的官如此之多時。
文臣之中,次輔文昭然直接站了出來,也一樣向元康帝請假。
“陛下,老臣告罪,身有不適,打算去偏殿更衣!
他才說完,武臣中,樞密使陳籍也跳了出來。
“陛下,老臣和文相的不適一樣,也要去偏殿更衣!”
元康帝明顯感覺到不對,但是次輔和樞密使開一次口,他不可能不同意。
“也罷,在朕看來,這大朝會開到這里,也差不多了。要不……”
下朝二個字還沒吐出,元康帝的話就被文昭然攔截。
“陛下!老臣只是稍離即歸。這幾千萬銀子沒有歸處,老臣心中不安。加上李家子告御狀,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個定論。此事不妥!臣以為,還是把這二件事處理完,再散朝為宜。”
陳籍遲疑了一下,少見的沒和文昭然頂牛,而是閉上了嘴巴。
元康愣了愣,沒等他回神,文臣中又走出數(shù)人,齊齊直接奏道:“陛下,登聞鼓百年未響,這是第一次響。
還望陛下謹(jǐn)慎對待。
最好能當(dāng)堂將此事處理完畢,以免給后人留下一個不好先例!
“陛下,臣以為,全御所言非虛。還陛下謹(jǐn)慎行事!
元帝一挑眉,因為他看到,這一次站出來的,竟多了幾位武勛。
這些人也一口一個不可草率,最好處理完李家子的事再說。
一個兩個這般說話,也就罷了,可是同一時間,竟還有幾位武勛也要退場。
元康帝就是再傻,也反應(yīng)過來了。
一定是京里出現(xiàn)什么突發(fā)情況,這些大臣都得了消息,打算退場離開這里,去保證他們的利益。
而這些人眾口一詞,不讓大朝會解散,那就只有一個解釋。他這個皇帝,最好不要到現(xiàn)場!
否則突發(fā)事件的結(jié)果就會于這些大臣不利。
一股火氣蹭地一下上了頭上,元康帝有些氣憤地看向陳籍,文昭然,還有顏明山。這些人可都是他的臣子,一個個的竟為了錢,在關(guān)鍵時刻同時隱瞞他這個皇帝。
豈有此理!
就在元康帝發(fā)火的瞬間,司禮監(jiān)那邊的秉筆太監(jiān)忽在沖他使個眼色。
元康帝一愣,這時,有一小太監(jiān)給元康帝送上一盞茶。
元康帝低頭,原來這茶盞里根本沒有水,里頭只有幾個字。
那熟悉的筆跡,讓元康帝心中一顫。
是太子的筆跡!
元康帝強抑心中激動,這才細(xì)看字條上的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