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清泉村
陳家人不再休息,輪流著駕馬趕路,終于在兩天后的一大早踏入了蜀州地界。
陳老大陳宏仁一馬當先,指著遠處的城鎮(zhèn),扭頭朝著陳老爺子問。
“爹,咱們?nèi)ツ膫城落腳。孔畲蟮闹鞒且嬷莩桥率菦]有咱們的容身地!
陳老爺子沉吟了片刻,不知道當?shù)氐恼呷绾我沧霾怀鰶Q定。
“先去前頭的城鎮(zhèn)問問看吧,對于流民的收留無非也就兩種方式。一是隨軍,全家人都入了軍戶;一個則是開荒,分到荒涼的地段充當城池的新民!
陳宏勇嘆了口氣,不舍地看了看希寶兒稚嫩的小臉。
“咱們家上有老下有小,浩博還要走仕途,不能入了軍戶。要是開荒的話,咱家倒是不怕。陳家多得是力氣,早晚能把日子過起來!”
陳老太忙附和道:“是這個理兒!隨軍日子的艱辛可不是一般人家能承受得住的,還是安安穩(wěn)穩(wěn)種地得好!”
陳老爺子何嘗不知,他點頭應下,“先去問問,看這里哪個地區(qū)肯收留開荒的難民,我們便去哪里扎根!
到了相對安穩(wěn)的蜀地,陳家人終于不再提心吊膽的了,一行人放慢了腳步路過了三個城鎮(zhèn),終是尋到了招收難民開荒的地段。
花溪鎮(zhèn)位于岐山以東的位置,高山與城鎮(zhèn)之間有大片平原空地未經(jīng)開發(fā)。
官府想辦法安置投奔而來的難民們,同時也為著更好地發(fā)展經(jīng)濟人口,特地劃出了一片區(qū)域安置難民。
落了正規(guī)的戶籍,難民們便成了花溪鎮(zhèn)旁清泉村的人了。
根據(jù)各家能力開地,開了多少只需報備村長便屬于自家的地了,每年只需上繳收獲糧食的一成便可。
這樣的賦稅于全國范圍內(nèi)都是極為優(yōu)惠的,考慮到難民窘迫,又是荒地,朝廷不過多為難這幫人。
陳家人喜不自勝,更加確認了陳老爺子南下決策的正確性!
要知道當時逃荒,不少人都奔著皇城方向東邊去的。
陳老爺子卻認為,國家動蕩,朝廷不穩(wěn),越靠近皇城處越不收容難民,不如南下。
蜀地偏安一隅,地有天險,易守難攻且土地肥沃,正值發(fā)展之際。不求大富大貴,但求一個安穩(wěn)足矣。
所以陳老爺子沒有過多的猶豫,直接帶領家人踏上了南下的路。
“爹,都辦好了!咱們現(xiàn)在是清泉村的正規(guī)村民了!”
陳老大同陳浩博拿著自家的文書興致沖沖地走了過來,如此陳家人心中的石頭終于墜地。
陳老太老淚縱橫,她伸手胡亂抹去臉上的淚水,激動地說:“這下好了!咱們重新開始,把日子過起來!”
陳家人紛紛稱是,只要全家人一齊使勁,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陳老爺子舒心地舉著煙袋吸了一口,“想當年,咱們陳家也就是個外來戶。分的地就那么兩塊。還是孩子們分別尋了營生,咱家的日子才逐漸好了起來!
陳宏勇笑著接道:“爹說的對。大哥如今是手藝頂好的鐵匠,我時不時獵到些獵物也值些錢,三弟木工活做得,誰不夸一聲好!等浩博高中,咱們陳家就等著一飛沖天了!”
希寶兒眼睛亮晶晶地看著陳家人,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
笑中是成功渡過最艱險的逃荒的慶幸,是準備開啟新生的喜悅。
陳家人笑著牽馬來到了清泉村,村長見到這一大家子過來,竟絲毫不像難民。
不僅衣著整齊,各個身強體壯,竟然還牽著六匹健壯的馬。
要知道這一匹馬都能在花溪鎮(zhèn)購置一套小房子了!
村長迎上前自我介紹道:“老頭子我就是花溪村村長,姓吳。你們是來這里落戶的?”
陳老爺子忙遞上戶籍文書,面帶笑容說道:“吳村長,我們一家子姓陳,從北面過來的,現(xiàn)下已辦好了手續(xù),等著入住。請問村長給我們安排在了哪處?”
吳村長笑著打量陳家十多口人,心道這戶人家不得了,男丁眾多還有資產(chǎn),與之交好錯不了。
“走!我?guī)銈冞^去。就在山腳的那頭!”
吳村長親自帶著陳家人來到了給陳家人安排的茅草屋處。
因是難民安置房,全村的房屋都是官府臨時搭建的茅草屋。好在天氣炎熱,茅草屋雖簡陋,卻也能充當個住處。
陳家人打量著自家的位置,不禁感嘆,除了茅草屋有些粗陋,這里的地段是極好的。
不僅屋舍多,地段也敞亮。
茅草屋共六個,分為兩個院子。
兩個院子相連,每個院子各三間房。坐北朝南一間主房,左右兩處各一處廂房。房屋前后各有一大片空地,后院處背靠高山,可進山打獵,可栽種果樹。
而后院空著的地段足夠再建一處二進院落了。
前面寬敞的院子外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流過,因地處上游,此處用水極為方便。
雖然屋舍多,陳家人口也不少。
陳家二老住進了左院的主屋,東西倆屋便分給陳老大家。陳老大兩口子同陳二郎住西廂房,將東廂房讓出來給陳大郎兩口子住。
右側的院子則由陳老二家和陳老三家住。
陳老二家人數(shù)較多,且陳浩博需要單獨一間書房,陳老爺子做主讓陳老二家暫住了主屋。
陳老三和楊春英則帶著五郎住進了西廂房。
空出的東廂房暫時充當了陳家的雜物間。
陳老爺子眼中充滿了光,笑瞇瞇地朝著一大家子說:“暫且先這樣住著,等來年賺到些錢,再后頭和旁邊空地上起上三個院子的磚屋,那時候就松快了!”
陳家人能有暫時遮風擋雨的屋檐就已經(jīng)很滿足了,當務之急是要先把地開出來種上莊稼。
蓋房子且得等到之后了。
陳老爺子瞥到了自家三輛馬車,意識到了什么。
他指向后院朝著陳老三喊道:“老三!你今天先簡單搭個棚子出來吧,馬匹金貴,這一路上真是辛苦了,來了咱老陳家,總要有個住處!”
“好嘞!”
小小的馬棚對于陳老三來說不在話下,他將行李拖進了自家屋內(nèi),便去后山搜尋搭建馬棚的材料了。
其他人也不閑著。媳婦們開始收拾打掃自家住處,男丁們則同陳老爺子去認領自家耕種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