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理而言,像自己這樣的中年能吏,既然已經(jīng)當過了知府,又去了京師在天子身邊鍍了金。
不應該升官發(fā)財嗎?怎么居然又給扔回松江府來?
可問題是,老朱除了給自己增加了一個工部右侍郎的官銜之外,就沒有其他。
哪怕是現(xiàn)如今,自己比其他的知府要高出一個檔次,可自己卻也還是松江府知府。
好在他趙某人也在朝廷混了好幾年,一打聽下來才明白,原來自己的下屬,現(xiàn)如今的松江府知府常二郎,準備前往遼東赴任。
所以松江府知府的位置也就空缺了下來,而自己之所以又被安排回到這個位置上,正是常二郎那小子向天子舉薦的自己。
這踏馬的,簡直就是倒反天罡,當年的自己得以入閣,同樣也是常二郎這小子出力幫忙。
可結果,現(xiàn)在自己又被常二郎與天子合力給撂回到了松江府。
這讓趙偉欲哭無淚。
一思及此,眼眶都有些發(fā)紅的趙偉,忍不住又灌了一口黃湯。
而此刻,就聽到了外面?zhèn)鱽砟_步聲以及說話聲。
卻是那驛館的負責人領著常二郎正朝著這邊行來。
“下官見過趙老大人!背6蛇~步入內(nèi),朝著剛剛起身的趙偉恭敬一禮道。
“駙馬爺切莫如此,快快免禮!崩馅w趕緊上前將常二郎攙起,勉強擠出笑容虛偽的客氣道。
常二郎笑瞇瞇地反攙住趙偉,將對方給攙回到了案幾后方,這才坐下誠懇的解釋道。
“趙老大人,您快請坐,說起來,前些日子,下官實在是太過忙碌,都沒有時間親自拜訪老大人您,實在是下官失禮了!
“老大人想必對于自己又重新執(zhí)掌松江府,很是疑惑吧?”
面對著常二郎這話,趙偉很想懟回去,可最終只能呵呵一笑,和顏悅色地道。
“不愧是駙馬爺,一語中的,老夫的確有些不太明白,駙馬爺為何又會向陛下舉薦老朽來此任職?”
“老大人您想必已知曉,下官準備前往遼東赴任,而這松江府能有如今,這可是下官在老大人您的英明指導之下,方才有今天這樣的成績!
“現(xiàn)如今,下官要離開,而王同知威望不足,張縣令更是資歷不夠。”
“若是來一任從其他地方調(diào)任來的新知府,在此地肆意胡為,壞了下官與老大人您辛苦多年打造的松江府的一切,您會甘心嗎?”
看著跟前情真意切的常二郎,趙偉咂了咂嘴,亦下意識地搖了搖頭。
“老夫自然是不愿意!
“沒錯,下官也不愿意?墒瞧渌,終究是不明白,松江府還有上海縣能夠有現(xiàn)如今之盛景,到底是因為什么!
“可是老大人您卻是最清楚不過了!
。。。
之前,常二朗在南京,尚能夠遙控距離不過數(shù)百里之地的松江府的一切。
甚至還能時不時的溜達過來,巡視和指導工作。
可是現(xiàn)如今,常某人這一去就是要去距離江南之地數(shù)千里之外的遼東。
自然沒有辦法能遙控這松江府的各項事務,可是常二郎又不甘心把這一切交給其他人。
甚至常二郎想舉薦王同知直接接任松江府知府一職。
但問題在于,現(xiàn)如今這松江府,已然成為了大明最富庶之地,這么一大塊的肥肉,誰特娘的不眼饞?
哪怕是朝中的不少重臣,也都很有想法。
所以,想要斷絕那些家伙的念頭,就必須要有一位足夠能力,足夠威望,并且還能夠獲得老朱信任,并且還能夠按照常二郎的思路來治理的重臣來此坐鎮(zhèn)。
自然,那前任松江府知府趙偉,也就再一次出現(xiàn)在了常二郎的舉薦名單的榜首。
首先就是常二郎在過去與趙偉搭檔十分愉快,并且,這位趙偉治理的手段,比較無為而治,而且善納人言。
而且他與常二郎配合做事多年,很清楚常二郎的治政手段。
所以,老朱把他給派過來,又給他加上了工部侍郎的官銜,想必也就是為了在常二郎離開之后,穩(wěn)固住松江府,不至有意外發(fā)生。
另外就是,除開常二郎之外,班底仍舊不變,王同知與張縣令仍舊繼續(xù)可以輔佐趙老知府。
而趙老知府則負責為他們遮風擋雨。
聽了常二郎的這番剖心之言后,趙偉發(fā)現(xiàn),除了自己之外,還真沒有別的人比自己更適合。
“原來是這么回事,既然陛下有旨,而駙馬爺又對老朽如此推崇,那老朽自然也就不再矯情!
“不過,老朽這里,還有不少的事情需要請駙馬爺指教一二才是!
看到趙偉被自己說服,主動開始提出問題,常二郎也是松了口氣,心情也輕松了不少。
“那自然是沒有問題,老大人您只管問下官便是!
此刻,解縉與楊士奇二人就與那常威一起,站在院中。
二人之前陪同常二郎一起在那皇家科學院里邊嘔心泣血的賣命。
兩年多近三年的光景下來,二人雖然官職沒升,薪水沒漲。
但是知識面的確變得淵博了許多,過去他們對于數(shù)理化的理解,過于粗淺與片面。
而現(xiàn)如今,不論是皇家科學院的哪一個學科,二人都能夠信手拈來,將這些學科的重要性,以及這些學科對于社會,以及國家的影響,作出合格的評價。
同樣,也在這皇家科學院內(nèi),二人也終于搞明白了一件事。
過去他們都覺得常二郎不過如此,可當他們在那里待久了之后,終于明白了,他們這些自視甚高的天才。
與這位多學科專精的常二郎相比起來,實在是落后得太遠太遠。
而之前,常二郎找到他們二人,問他們愿不愿意去遼東建功立業(yè)。
最開始聽說要去那苦寒的遼東,不論是解縉還是楊士奇,腦子里邊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拒絕。
可是轉(zhuǎn)念一想,現(xiàn)如今如果繼續(xù)留在這皇家科學院內(nèi),自己那滿腹的才華,卻半點用處也沒有。
而且常二郎還狠狠地畫了好幾個大餅,他們二人只要去了那里,至少也能夠成為一位縣令,如果干得很,指不定可以成為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