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也第一時間派出了使臣前往大明,希望大明能夠同意大和國主成為大明藩屬,同時希望大明支持大和國一統(tǒng)諸國。
此刻,老朱安然地坐在文成殿內,美滋滋地正享用著那姜茶,哼著那鳳陽小調。
而李善長與那湯和也是樂呵呵地坐在一旁,至于徐達,現如今又再一次回到了北平,主持那北平的修繕工作。
如今大明王朝的主宰者老朱已然明確了大明將會遷都前往北平之后。
一切的籌備都顯得順理成章起來,雖然朝中還是有人不停的各種嗶嗶嗶。
可問題是在面對老朱這位喜歡玩族譜消消樂的大明主宰者跟前,這些聲音,都刻意地小聲而又低調。
最多也就是尋一些理由來表達一下遷都的困難。
可問題在于,隨著那海上運輸的量越來越大,再加上,許許多多的物資,松江府那里就足以供應,大量的建筑材料,建筑工具,都直接在松江府那里制造之后。
直接通過海運北上,使得那些想要整妖蛾子的玩意也都只能干瞪眼而無所作為。
而運河現如今主要是用于民間貿易,畢竟運河兩岸許多的節(jié)點城市還是需要運河的運輸來繁榮致富。
徐達到了北平之后,大力地興建天津的碼頭,而且那從天津港直達北平的水泥官道,如今也已然修繕得差不多了。
再有就是,天津至北平的鐵路,目前亦在建設當中。
之所以如此迫切,說起來還是之前老朱領著幾位重臣,又暗戳戳地離開京師,特地去好好地感受了一回那火車的便捷。
從那常州登車,抵達那松江府最東端的青山大港,差不多五百里的路途,火車居然僅僅只花了六個時辰的時間便以抵達。
這還是中途?苛藥讉站點的原因,不然,五個時辰跑完全程完全沒有問題。
這樣的速度,自然讓老朱等人都激動的差點抽了過去,年紀最大的李善長雖然長期保健得很好,可當時也真有種快要腦溢血的感覺。
畢竟這樣的速度,太過驚人了點,而且這列火車足足拉了十二節(jié)車廂,裝載了超過十二萬斤的貨物。
正是因為這樣驚人的運輸能力,再加上這樣的速度,讓那老朱毫不猶豫地決定拍板,也要在那天津港到那北平之間,興建鐵路。
天津港到那北平城的距離不過三百二三十里地,那么以現如今火車的速度,一天之內輕輕松松跑上一個來回完全沒有問題。
可若是水泥官道交通,明顯要慢上許多。
考慮到北平的建設,所以老朱毫不猶豫的拍板之后,徐達這位負責北平建設的大佬自然是舉雙手表示贊同。
畢竟北平想要建設好,那么各種物資就需要能夠跟得上,天津港抵達北平的鐵路一旦建成,必然能夠極大地縮減時間,提高效率。
特別是現如今,從那東邊的金山市運來的那些巨木,最是適合用來建設和修繕新帝都的各種建筑。
就在老朱正與李善長一邊喝著一邊閑聊之間,毛驤又屁顛顛地快步沖進了文成殿。
此刻原本正在文成殿內兢兢業(yè)業(yè)的預處理著各種奏折公文的那些內閣成員齊刷刷地抬起了頭來。
看向那位一臉興奮之色的錦衣衛(wèi)指揮使,不消說,肯定又是有什么好消息傳來。
果然就見那毛驤趕到了老朱的跟前之后,直接就遞上了一疊公文。
“上位,這里是扶桑一帶的四位國主特地向上位進獻上的國書!
“四位?哈哈,來來來,給咱好生瞧瞧,咱倒要看看,這幫家伙的國書,都是怎么寫的!
老朱雙眉得意地一挑,接到手中之后,拿起了最上面的那一封國書看了一眼之后,不禁大樂,朝著身邊的那李善長道。
“看來啊,如今這些倭人,總算是學乖了,你看這份國書上寫的是什么,大和國王臣足利義滿……”
李善長一邊拍著馬屁一邊湊近掃了一眼之后,頓時眉頭一皺。
“那都是因為上位天威,令四夷威服,只不過依臣之見,這所謂大和國主,仍舊顯得甚是逾越!
“此邦不過一彈丸之地,過去自命不凡,妄自尊大,號天皇,而今雖去皇號,卻還在國名之前加大字,依臣觀之,此國賊心猶未死!
這話落入了老朱的耳中,亦讓老朱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百室言之有理,咱也覺得這些小倭,猶不死心,居然還想我大明恩準其為百倭之主,以討諸倭,呵呵……”
“看來這個足利義滿明明就是想要取之前的倭王而代之,再一統(tǒng)百倭!
老朱冷冷一笑,手指頭戳在那份國書之上。
“他倒是想得美,可惜啊,咱豈能由著他胡來。
而且其國號咱亦不準,小小倭人,若是不讓他們明白誰才是天下之中,日后怕是又要折騰!
“圣明無過于上位,既然如此,不如還請上位賜其國名,若是那足利義滿敢有怨言,如今我大明留在扶桑的兵馬,正好討之,避免那百倭之中,再生一統(tǒng)之勢……”
“呵呵,還是百室你懂我,之前已然賜國號予那徐行悟,其為扶桑國國主,徐行悟乃是主動請我大明賜下國號!
“而今嘛,朕要賜那足利義滿國號為東瀛,而且不許私下更易,不然,我大明必定其國,毀其社稷!
“至于島上百倭,不少都已遵奉我大明為宗主,既是我大明蕃屬,我大明自然要一視同仁,不許諸倭相爭!
“若有違者,那么他這位東瀛國主就干脆別當了……”
隨著那老朱自信而又從容的嗓音響起,一干內閣成員都不禁嘿嘿一樂,暗暗擠眉弄眼不已。
現如今陛下這臉皮當真是較之過去厚黑了許多,當然主要還是因為現如今,那扶桑的南北朝都已隕落。
就連他們所謂的傳國三神器,現如今也已經被李文忠這位陛下的外甥,悄咪咪地送回了京師獻給陛下。
所以,現如今百倭涌現,紛紛認大明為宗主,這自然是再好不過的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