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貞帝死死地凝著審理記錄。
既恨秦豐業(yè)的不爭氣,又恨太后的插手,更恨白明微此時的“咄咄逼人”。
然而事已至此,李賢昭的罪定下,若是再不給陰山之事一個收尾,那么剛才他的讓步就白做了。
于是他緩緩抬起死死咬住的牙床,唇角開合時,陰沉的聲音一字字迸出:
“八萬將士,冤死于亂臣賊子與敵人之手,朕痛心惋惜,追封所有將士一等烈士殊榮,昭告天下,并撫恤其父母妻兒。”
白明微又道:“李賢昭乃太師大人舉薦,令其身居要職,戍衛(wèi)我東陵疆土,然而卻是引狼入室,貽害無窮!”
“太師大人識人不明,有不察之過,理應(yīng)擔(dān)連坐之責(zé),還請陛下明鑒!
他們沒把重點放在秦豐業(yè)身上,不代表一口也不咬秦豐業(yè),那就太便宜這佞臣了。
好歹也要剜出一塊肉出來,以告慰數(shù)萬英靈。
元貞帝聽完,額上青筋跳了又跳,臉皮抽搐不已。
他默了許久,才憋出一個決定:“太師的確有不察之過,八萬將士的撫恤銀,就讓他出吧!
“戶部,把撫恤所需清單列好,拿著朕的旨意,去找秦太師要銀子,務(wù)必盡快下發(fā)到烈士親屬手中!
沈自安立即領(lǐng)命:“臣遵旨!
外頭的秦豐業(yè)在元貞帝發(fā)火時,早已如同強(qiáng)弩之末,一直在繃著身子。
直到元貞帝下了這道命令,他整個人如同被抽干了力氣般,軟塌塌地癱坐在地,仿佛一灘臭不可聞的爛泥。
盯著他的內(nèi)侍,可是太后的心腹。
見此情況立即落井下石:“哎喲喂,秦大人,您可得跪好了,別叫奴才難做!
“您說奴才要是告訴太后,您就得去守墓,奴才要是不告訴太后,就是不敬太后,你這是讓奴才好生為難。”
說完,內(nèi)侍立即伸手去扶,也不管老太師腰好不好,直接壓著他的身子,強(qiáng)令他朝著陰山的方向跪定。
秦豐業(yè)心如死灰的同時,痛得齜牙咧嘴。
他怒不可遏地瞪向內(nèi)侍,其中不無威脅之意。
然而內(nèi)侍可不懼怕他,用力地按在他的脊梁上,幾乎將他的臉按得貼在地面:“秦大人,奴才扶您跪好!”
秦豐業(yè)想要直起身,卻被內(nèi)侍按得不能動彈。
怒火與羞惱叫他面部很快漲得通紅,額上的青筋也因用力而鼓起。
他整個人看起來是如此的屈/辱與惱怒。
一雙老眼慢慢遍布紅血絲,仿佛能淬出毒。
但是那又如何,他已經(jīng)輸了。
大殿之上,白明微不卑不亢:“陛下,太師大人有的是銀子,他產(chǎn)業(yè)遍布天下,家中堆滿金山銀山!
“臣認(rèn)為只是罰銀,不足以達(dá)到警示的效果,日后太師大人若是再續(xù)弦,再識人不明,舉薦妻弟身居要職,危險的還是東陵!
此言一出,眾臣大驚失色。
反應(yīng)過來后,唇角緊緊抿住,卻是在憋笑。
事到如今,秦豐業(yè)指使李賢昭的罪證擺在案上,皇帝要是不明白秦豐業(yè)的老妻為何而死,那么他絕對是弱了智。
也正因為知曉這其中的門道,他更聽得出白明微話中的諷刺。
然而他的關(guān)注點卻是,白明微怎敢這般與他說話?
聞言他眉頭緊緊皺起,不悅的表情昭示著他即將勃然大怒:“白明微,那你教教朕,該如何處置?”
皇帝這樣說話,有眼色的臣子都該避其鋒芒,趕緊請罪保平安。
可白明微卻反其道而行之,她是真敢教元貞帝做事:“回陛下,先帝曾下過一道旨意,任何為東陵做出杰出貢獻(xiàn)者,可配享太廟三年香火。”
“適才陛下追封陰山一戰(zhàn)以身殉國的眾將士一等烈士殊榮,符合先帝所說的‘杰出貢獻(xiàn)’條件!
“臣懇請陛下,令太師大人親捧八萬英靈之排位進(jìn)太廟,每三日親往焚香叩拜,至期滿方休!”
此言一出,莫說元貞帝,便是秦豐業(yè)的爪牙也忍不住了。
“放肆!安寧郡主,你竟敢提出此等荒謬的條件,你眼里還有陛下么?!”
白明微反唇相譏:“我所言每一個字,皆有先例可行,先帝在位期間,撫遠(yuǎn)大將軍霍世勛曾與北燕一戰(zhàn),那一仗敵眾我寡,霍大將軍以少勝多,為東陵傳來捷報,其麾下死傷慘重,后先帝頒下圣旨,令那場戰(zhàn)役中犧牲的將士配享太廟三年。”
“此事過后,先帝也曾頒過政令,對‘杰出貢獻(xiàn)’者有著較為明確詳細(xì)的規(guī)定!
“陛下適才玉開金口,追封陰山一役犧牲的將士為一等烈士,是否符合配享太廟的條件,難道還需要我與你去翻開詳細(xì)資料驗證么?!”
“你說我不尊陛下,那么你呢?陛下還沒說話,你開什么口,你眼里還有陛下么?”
白明微一番話有理有據(jù),嗆得那人啞口無言。
雖然她把玉佩與李賢昭送給太后之后,便再也沒有與太后通過氣,但是她可以篤定,那審理記錄之上都寫著什么。
因為她相信太后,一定能從李賢昭嘴里扣出所有的實情。
而她之所以搬出這一例子,也是變相地說給元貞帝聽。
她之所以敢這樣做,全因為她早已看出,元貞帝在保秦豐業(yè),而元貞帝想要保住秦豐業(yè),就必須做出讓步。
否則秦豐業(yè)指使李賢昭的證據(jù)一旦泄露,就算元貞帝想保,眾臣也不答應(yīng),天下人也不答應(yīng)。
既然讓步這個口子一開,想要善了那就得接連讓步。
所以接下來,元貞帝要答應(yīng)的,可不止讓秦豐業(yè)捧著八萬英靈牌位入太廟,每三日親往焚香叩拜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