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送到趙清遠手里時,那是一個陰霾的深夜。
天上的星子都被云翳遮住,青州城的萬家燈火已歇,唯有知州府的廊檐下,燈籠正在輕輕地隨風(fēng)飄搖。
此時秦豐業(yè)剛開始為趙清遠羅列罪名,一條接一條的罪狀問下來。
不過為了威逼趙清遠,想要把趙清遠逼到崩潰,從而走上絕路,這些事情尚未擺在臺面上,也尚未引起較大的轟動。
畢竟是白惟墉手把手帶出來的人,趙清遠早已看穿秦豐業(yè)正在蓄意針對他,并且不把他逼上死路絕不罷休。
從恩師離開朝堂的那一日起,他就知道早晚會有這么一天。
所以他做了不少準(zhǔn)備,此時稟燈夜戰(zhàn),也正是為了想辦法應(yīng)付秦豐業(yè)。
可當(dāng)他拆開這封信時,一瞬間心如死灰。
然而盡管知曉自己的處境,他在片刻的頹唐后,便恢復(fù)了正常。
他捧著一封被攥過的信,望著皺巴巴的紙張上,那一個個娟秀的字體,雙眼氤氳:
“沒想到老師他的眼睛已經(jīng)嚴(yán)重到這個程度,如此重要的書信都需要代寫!
靖心道姑望著眼前三十出頭的男人,年輕有為,身姿筆直,穿著一身簡樸而干凈的衣裳。
恍然間像是看到了伏案為國操勞的老丞相,她心緒萬千,但也沒有多說什么,甚至并未告訴趙清遠秦豐業(yè)出手的原因。
最后只是行了個禮,用極為誠懇的語氣叮囑他說:“趙大人,盡快攜一家老小離開吧!情勢刻不容緩,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趙清遠不急不緩,把那一紙信箋湊近燭火。
待書信化為灰燼,他開口相詢:“這位師父,您是否有事隱瞞,還請告知?”
靖心搖搖頭:“趙大人,貧道只是個送信的,其余的事情,貧道一概不知!
趙清遠露出一抹塵埃落定的笑意:“小師父,您不必瞞著本官,秦豐業(yè)那奸佞做事向來不會沒有緣由,此時突然對本官下這么重的手,必定是想借本官這事,達到更為陰險的目的!
“趙大人,貧道只是受白相所托,前來送這封信,其余的事情,貧道一概不知!本感脑俣刃辛藗禮,依舊選擇死守秘密。
她不能說,一個字也不能說。
一旦她把前因后果說了,只怕趙大人不會離開青州,如此一來,就違背了老丞相想要趙大人逃出生天的愿望。
所以哪怕趙大人多次乞求,她依舊死死地守著真相。
見她如此,趙清遠不再為難,只是反反復(fù)復(fù)默念著幾個字:“青州,秦豐業(yè)……”
片刻過后,他倏然睜大眼睛:“原來如此!”
趙清遠看了一眼面前簡樸的案桌,以及堆積如山的公文,還有身上這身由夫人親自縫制的衣裳,最后露出一抹凄涼而決絕的笑意。
他起身從案桌后走出來,背對著靖心道姑負(fù)手而立,仰頭看向那書寫著“正大光明”的牌匾。
文人的他,身子沒有武將那般威武雄壯。
但他的脊背卻挺得尤為筆直,清瘦的背影,脊梁骨仿佛被什么撐起來,竟有著頂天立地的感覺。
靖心道姑是東極真人的愛徒,也是東極真人的心腹。
她在承天觀什么人沒見過,便是朝中那些領(lǐng)著武職的將領(lǐng),她也都熟悉。
然而他卻并不覺得,那些人的脊梁有多筆挺。
可這年輕的趙大人,溫文爾雅的男人,卻讓她體會到什么叫做堂堂正正的男兒,什么叫做男子氣概。
就在靖心怔神的時候。
趙清遠忽然轉(zhuǎn)身,撩起衣擺跪到靖心道姑面前,把姿態(tài)放得極低:
“小師父,我兒趙玉衡只有六歲多,他還只是個孩子,還不到承擔(dān)責(zé)任的時候,能否請小師父帶他離開?”
靖心道姑怔住了,反應(yīng)過來連忙伸手去扶:“趙大人,您這是?”
趙清遠沒有起身,而是情真意切地向靖心道姑陳情:“清遠自幼喪父喪母,能十年苦讀,考取功名,全仰仗恩師照顧!
“在清遠的心底,恩師如同再造父母,他對清遠的教誨與恩情,清遠永生永世銘記于心。”
“清遠感念恩師在這危急時刻,冒著巨大的風(fēng)險,也要給清遠預(yù)警,但是清遠只怕要做一回壞學(xué)生,這次不能聽他老人家的話了!
靖心道姑很是吃驚:“趙大人,您都知道了……!
她在陳述,而不是提出疑問。
是的,趙清遠全都知道了。
三十剛出頭的年紀(jì),能做上一州知州,靠的可不止是老丞相的提攜,他本就是一個胸懷抱負(fù)的有志之士,滿腹才學(xué)。
要說之前他還想不通秦豐業(yè)在此時突然發(fā)難的原因,那么一封預(yù)警的書信,足以讓他明白所有。
秦豐業(yè),青州。
怕是安寧郡主一行人要途徑青州而過,秦豐業(yè)真正要對付的人,正是安寧郡主一行人吧?
而他只不過是用來燃燒安寧郡主的那把火!
正因為想通透前因后果,他才更加感念老師的恩情。
這個時候,但凡只要老師開口,他就算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哪怕豁出一家老小的性命,他也要為安寧郡主平安回京盡綿薄之力。
可老師并未如此,一聲請托都沒有,反而送來一封字里行間都對他透著關(guān)懷的書信。
離開,盡快離開。
這是老師的叮嚀,也是老師的心愿。
然而,他注定要辜負(fù)老師了。
最后,趙清遠沖靖心點點頭:“這事,本就不難猜。本官是男兒,自當(dāng)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一旦離開,必定坐實所有的罪名,永生活在那些莫須有的罪名之中,不得解脫。所以本官不會走,哪怕明知前方無路,本官也不會走!
“本官不怕死,只是心疼我那六歲的孩兒,他還是個孩子,還有大好的人生,本官僅有的一點私心,就是不舍他與本官一同命喪奸佞之手,還請小師父垂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