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對面的老狼族心有不甘。
所以哪怕楊一笑正式做出提醒,這老家伙竟然仍舊還是裝傻充愣。
只見他笑著打哈哈道:“南院大王不必太過謙虛,這個王位是注定封給你的呀,在老朽看來,圣旨領不領取都一樣,固然領了之后你是南院大王,難道不領就不是南院大王嗎?”
這老家伙說到這里時,猛然話題順勢一變,哈哈笑著又道:“我金國陛下敬重英雄,金國上上下下也敬重英雄,像大王這等白手起家的人物,僅憑五年時間就手握十幾萬兵馬,精銳無匹,兇悍善戰(zhàn),尤其是麾下七千玄甲鐵騎,足以硬撼我金國的鐵浮屠,而大王你也因此攻城略地,成為這當世之間第三號人物……”
“在老朽看來,拳頭代表實力,大王有這份實力,自然配得上封王!
“我金國陛下以及諸位王爵,也都是實打實的承認大王,故而才會允可裂土之事,默認大王坐擁幽云諸州!
“只不過話又說回來,世上總是愚笨者多,所以,明面上的說辭還是要稍微說一說……”
“比如圣旨上所謂的成立金國南樞密院,比如所謂的南樞密院負責執(zhí)掌楊氏諸州政務,這其實都是宣揚給普通人聽的,實則這片土地的掌控者只有大王!
“再進一步說,大王的封爵是南院大王,乃是南樞密院第一人,乃是最直接的掌管者!
“因此哪怕南樞密院名義上屬于金國,但是這南樞密院的權力更屬于大王嘛!
“老朽在這里先表明心思,我等前來沒有心懷叵測,我們來此既是因為出使,同時也是出任南樞密院的官僚,從此以后是大王屬下,自然唯大王馬首是瞻!
“大王你且看,這一千多個使節(jié)都是讀書人……”
“雖然我們出身是狼族,但我們讀的是漢家書,身份是學者,而不是戰(zhàn)士,我們來此是為大王效力,而不是拿著彎刀來入侵!
“大王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去查查,我們在來此出使的沿途一路,是不是對所經之地和和氣氣?”
“我們隨行的商隊采購貨物,我們學者則是在救濟窮苦,我們對于漢人百姓的救助,可比以前云朝的貪官污吏強太多。”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將會在大王治下做官,既然臣屬于大王,自然要心向著大王。”
“所以說,大王無需顧慮,我們乃是秉承誠意而來,絕沒有任何的心懷叵測。”
“大王呀,我們是來給你充任臣子的呀……”
不愧是草原狼族第一智者,話題轉折的絲毫不著痕跡。
楊一笑提醒他說自己沒領金國圣旨,這個老家伙就轉移話題拿實力說事,順勢從實力又轉到封王的事實上,并且趁勢把成立南樞密院的事情提了出來。
碰上這種對手,楊一笑心里不得不感慨一聲。
對方自始至終以臣屬自居,他這個所謂大王反而不好應對。否則會給人高位強壓低位的錯覺,哪怕這一場爭鋒贏了也屬于沒贏。
所以這時候適合站出來進行言語爭鋒的人,只能是楊氏這邊地位比楊一笑低的才行。
宋老生性格敦厚,不擅長這種言語機鋒。
劉伯瘟倒是擅長,但老劉的言語又太過鋒利,如果讓老劉出面,很容易搞得對方下不了臺,偏偏現(xiàn)在是追求和平的時期,彼此暫時不能讓爭鋒的場面太過激烈,故而,老劉也不適合。
幸好楊氏這邊不止老宋老劉……
若論城府深邃,唐青云才是高手。
不用楊一笑示意,老唐已經站了出來。那種猶如春風的笑容,老狼族心里咯噔一聲。
“耶律先生,進城可否?”
“就如你方才所言,今日天氣實在太熱,你我雙方若是因為一個稱呼問題,在這城門口進行長篇大論的辯論,不但大家全都熱的汗流浹背,傳出去也會讓天下人笑話呀!
“來來來,與我把臂相游可否?唐某早就聽聞,草原有大賢智者,欽慕久矣,欣然得見。”
“耶律先生且看,那邊是正在建立的民政院,我楊氏對于民生和內政治理,有著自己想要采用的一套規(guī)則,故而對于貴國想要成立的樞密院,恐怕暫時要讓貴國有所失望了呀!
“哈哈哈哈,先別急著反駁……”
“耶律先生,你我都是明白人,所以咱們也就不藏著掖著,直接把事情擺在明面上說。樞密院也好,民政院也罷,其實你我心里都清楚的很,貴國的意圖無非是派人學習。”
“既然如此,何必糾結于這個政務衙門的稱謂嘛!
“我楊氏剛剛貼出布告,傳令各州成立民政院之事,且由嫡子擔任第一任掌院,這已經頒布的布告總不好立馬更改吧!
“耶律先生應該明白,政令最忌諱朝令夕改,尤其是涉及楊氏嫡子的威望培養(yǎng),若是短時間更改民政院的稱謂很不好呀。”
“所以,哈哈,你懂的……”
“來來來,咱們不談這些瑣碎之事的,且觀睹涇縣市面,是否繁華一片的景象?耶律先生長途跋涉而來,何不趁此逛街買些特產?”
“就按老夫剛才說的,民政院稱謂暫時先沿用著。至于南樞密院嘛,等以后合適的時候再成立!
“耶律先生,你也不想來此第一天就惹的上位不痛快吧。方才老夫可是聽的很清楚,你連續(xù)兩次宣稱是來效力的,既然是來效力,可不能客壓主人呀!
“于公而言,這是犯上,于私而言,不近人情,耶律先生可不要讓老夫板起臉,先治你一個以下犯上的罪名哇……”
“哈哈哈哈,來來來,且欣賞涇縣的繁榮。”
不愧是唐青云,打官腔打的這叫一個順。
耶律楚材雖然號稱草原智者,但是對上老唐這種官場老油條,每次想要開口,立馬就被堵回,全程難以占據(jù)上風,心知肚明第一局已經輸了。
半個時辰之后,城中開設宴席,意味著迎接之事完結,接下來則是雙方正式商磋。
關于楊一笑親自前往金國領取圣旨的事,彼此都知道不是很容易能談定下來的……
去不去,是首先的問題!
如果答應去,應該怎么去?
是隨隨便便帶點親衛(wèi)去,還是攜帶一支精銳軍隊去?
在這些問題上,楊氏占據(jù)優(yōu)勢,可以一直不發(fā)表態(tài)度,看金國使團如何勸說,畢竟使團來此的第一個任務,首先就是要達成楊一笑動身前往金國才行,如果楊一笑連去都不去,何談后面的封王之事。
若論玩手段這一套,還是漢人最擅長。
楊一笑什么都不需要表態(tài),靜靜等著狼族使團焦急就行,急了,就容易出現(xiàn)弱點……
眼下是和平鼎立時期,雙方不可能刀兵相向,但是為了各自一方的利益,肯定還是要有所爭奪。
尋找對方的弱點,通過弱點多要好處,這其實也是一種變強,直到強到可以動刀開戰(zhàn)。
這道理楊一笑這邊懂,對方的耶律楚材也懂,所以,老狼族肯定不愿意露出弱點讓唐青云等人抓到。
然而還是那句話……
若論玩手段這一套,還是漢人最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