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滿朝嘩然。
只因皇帝發(fā)出一道圣旨,并且當庭讓太監(jiān)宣讀了一番。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河北路青州知州,楊一笑,允文允武,忠君愛國,有大功,當嘉獎!
“第一功,其為朝廷駐邊,收復中原失地,歷一百三十二年之后,幽云諸州終有州域回歸,此等功勛,開疆拓土也。”
“第二功,其領大軍拒敵,揚我云朝之威,于河北路相州設下戰(zhàn)陣,鏖戰(zhàn)半月絞殺八萬狼族,又親率大軍馳援收復之地,于幽州一戰(zhàn)絞殺狼族十四萬,打出赫赫威風,強勢逼退狼族,此等功勛,守土保國也!
“朕于圣賢古訓聽聞,臣有大功,不可不賞,圣天子當以豐厚之賜,酬勞國朝功臣之辛勞。”
“故,頒旨傳抄天下,之于楊一笑,賞功咸聞之!
“第一賞,拔擢楊一笑爵位,去涇縣縣男之爵,改加涇縣縣伯封賜,食邑一百八十戶,承襲兩代而遞減。”
圣旨上的第一份賞賜,大臣們全都不出意料,畢竟昨天早朝的時候就商量過,可以給楊一笑這種虛頭沒實際的封爵。
爵位而已,從縣男拔擢為縣伯,雖然升了一級,但是毫無意義,僅僅食邑一百八十戶,也就是說這種爵位可以享受一百八十個老百姓的供養(yǎng),這點小小的好處,幾乎和沒給一樣。
這份封賞唯一的意義,估計也就一個‘縣伯’稱呼,以后任何人見了楊一笑,都要按規(guī)矩稱呼一聲涇縣伯。
除此以外,別無好處。
故而滿朝文武大臣聽到這里時,基本上全都表現(xiàn)的宛如沉穩(wěn)老狗,甚至在心里還暗暗得意,認為這種爵位是對楊一笑的嘲諷。
緊接著,圣旨繼續(xù)宣讀,這一下,滿朝文武有些發(fā)懵了。
“第二賞,通傳天下之嘉許賞,蓋因楊一笑功勞頗大,于國于民皆有提振,朕感其勞苦功高,又思其乃外戚晚輩,故于皇后相商,請皇后鳳足北上,親至青州之地,當面予以嘉許!
嗡嗡嗡!
偌大朝堂瞬間響起雜亂的議論聲。
皇后北上?
親自嘉許?
這這這……
陛下這是搞的哪一出戲碼啊。
自古以來獎賞功臣,從未聽說派女人出面,尤其是皇后這種身份,尊貴程度號稱后宮之主,世所周知,所謂天子之足不輕易出京,其實還有一個潛規(guī)則,皇后之尊貴也不能輕易出京。
然而現(xiàn)在,陛下的圣旨卻宣告說,要讓皇后鳳足北上,親自去嘉許那個楊一笑。
這簡直是荒唐。
“陛下,不可……”
立馬有大臣站出來,據(jù)理力爭開始進諫,大聲道:“微臣以為,此事不可行之;屎竽颂煜屡宰鹳F之首,豈能親自去給一個小兒嘉許?”
“即便那楊一笑稍微有所薄功,但是朝廷按照相應規(guī)定予以獎賞就是了,豈能讓皇后親自動身,風塵仆仆的長途跋涉。”
“故而微臣力諫,請陛下收回圣命!
對于這大臣的進諫,朝堂里頓時一片附和,其實這倒不是大臣們忠心,而是心里對楊一笑有嫉妒,小小一個外戚,仗著私兵建立一點功勞,竟然讓皇后去親自前往嘉許,這種待遇豈不是告訴天下人功勞很大。
然而不管大臣們如何進諫阻攔,龍椅上的皇帝始終裝作耳旁風一般,同時,朝堂里那些皇族則是心知肚明怎么一回事。
這些皇族宗室為了私利賣出皇后,豈能讓良好的算盤被大臣們打翻?
于是只見幾個老頭子站出來,之乎者也的大肆詭辯一通,說來說去只有一個道理,那就是皇后去嘉許楊一笑很有必要。
如此一幕,漸漸讓大臣們心中有所領會!
能躋身朝堂的都是老狐貍,幾乎個個都是陰柔狡詐老謀深算,雖然大臣們猜不透這件事的內幕,但卻能看出來皇族和陛下已經達成共識……
也就是說,讓皇后北上是無法更改之事。
只不過雖然無法更改,但是大臣們仍舊故意添堵,所以繼續(xù)不斷進諫,裝出一副據(jù)理力爭的忠臣姿態(tài)。
說白了,還是想在這事上惡心惡心楊一笑。
然而當皇帝終于開口時,僅僅只說了一句話就讓大臣們閉嘴……
“朕,問問諸位愛卿,倘若按爾等的諫言,不請皇后去北上嘉許,那么按照朝廷律例,就該拿出實質性的封賞!
“戶部尚書,你說,你戶部現(xiàn)在能拿出多少金銀,用于一個開疆拓土保家衛(wèi)國的功臣賞賜。”
“你拿不出吧,就算能拿出你也不愿意拿吧?因為幾十兩金銀肯定不行,此等封賞最起碼也要幾千兩。你這個掌管國帑的戶部尚書不舍得,朕這個皇帝同樣也是不舍得……”
“吏部尚書,你也說說,如果讓你吏部舍出來一個高官厚職,你們哪一位能心甘情愿的把自己官位讓出,如果有人愿意讓出,朕就打消皇后北上之意,因為朕可以用你們讓出來的官位,去犒勞楊一笑開疆拓土的大功……”
“說啊,都說啊,誰肯,朕等著聽信!”
涉及實際利益的時候,大臣們忽然全都閉嘴,剛才還義正言辭的進諫,這一刻整個朝堂鴉雀無聲。
都是墻頭草,喜歡干的是望風落井下石,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有可能讓自己吃虧,于是再也沒有人愿意阻攔進諫。
不但不阻攔,反而開始變著法的催促,只見剛才那個還大聲反駁的大臣,第一個領頭改口道:“陛下,微臣認為陛下的決斷圣明!
“皇后乃尊貴女性,親自嘉許意義極大,雖然一路北上頗為艱辛,但是有功之臣不得不賞,故而,微臣拜謝皇后為家國大計的犧牲……”
這一句犧牲,其實是句場面話,這個大臣也根本不知道,皇后這一去真可能是犧牲。
但是皇帝知道,在場的皇族也知道,所以這句話聽在皇帝和皇族耳中,所有人都感覺有種扎耳朵般的嘲諷。
“夠了!”
皇帝直接一聲低吼,聲音隱隱帶著怒氣,道:“朕已明白愛卿的諫言,就不需要愛卿繼續(xù)論述,退下吧,圣旨之事就這么辦。”
……
早朝一份圣旨,算是今日唯一大事,接下來朝堂又議論了一些小事,這一日的早朝便到了退朝時。
皇帝的圣旨是要通傳天下的,所以消息漸漸從京師開始往外傳。
于此同時,皇后的鳳輦也在同一日出京,在偌大京師無數(shù)人的嘖嘖稱奇中,皇后的車隊真的出城向北而去。
說是車隊,其實寒酸,堂堂一國皇后,北上竟然只有五百個護衛(wèi),而同行的所有車馬加起來,滿打滿算竟然也只有八車。
想當初濟王那么落魄,派王妃北上的時候尚且有十二車,然而堂堂一國皇后,車隊竟然只有八輛車。
京師百姓們都在感慨,朝廷這是真的在省儉過日子啊,北方的楊相公建立那么大功勞,按說即使賞賜兩三百車的財物也不為過,然而看看皇后車隊的寒酸,滿打滿算只有八兩車。
底層百姓根本不知道,甚至就連滿朝文武也不知道,皇帝雖然不舍得賞賜財物,但卻把全天下最尊貴的女人送出,這事如果被人得知,恐怕所有人都要瞠目結舌……
自帶龜帽,古往今來第一帝王也!
……
【第二章到,這兩章是楊一笑和朝廷斗爭的過渡描寫,情節(jié)是以朝廷和皇帝為視角,接下來咱們寫寫楊氏那邊的視角,這不算分支劇情,而是主劇情脈絡,屬于造反路上的斗爭,大家應該感覺很有趣吧】
【話說,不管皇帝和皇族這邊算盤打的多響,楊一笑那邊愿意上當才行,對不?一個皇后當誘餌,可比不上楊氏親口撕咬云朝的肥肉香,對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