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書聲朗朗,童聲稚嫩,楊氏掌控的三個州域土地上,越來越多的鄉(xiāng)間村里響起讀書聲。
若是這時代能有人從天空俯瞰,會發(fā)現(xiàn)大地散落一座座小村莊,大多數(shù)都是簡易搭建的窩棚,少數(shù)一些是古代民居常見的茅屋。
墻是土做的,屋頂是草苫的,也許一場暴風驟雨,就會導致墻倒屋塌。
但是,自古以來的百姓住房就是這個。
能有這個,已很滿足。
村落的貧寒,臨時聚居點的窘迫,百姓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精氣神前所未有的飽滿。
只不過,他們自己住茅屋可以,但是,村里的學堂不允許是茅屋。
看那一個個散落的村,不管房子是多么的簡陋,然而在村子的最中央之處,必然矗立著一座青磚青瓦的房屋。
那房屋,建的很用心。
有專門的小院,有厚實的大門,院子里也許會開辟著一小塊菜地,又或者見縫插針的耕種幾壟莊稼,但是沒人把這里當成農家院,因為這里時時響徹著孩童的讀書聲。
每一座小學堂,每一次的讀書聲,開始時總會有一個或是溫雅或是嚴肅的聲音,用心教導和引導著孩子們學習啟蒙的知識。
“孩子們,今天我們學習《三字經(jīng)》!
“這是咱們楊相公親自撰寫的經(jīng)典,用于爾等這個年紀的幼童進學,這本經(jīng)典,朗朗上口,字不多,句很短,但它卻包含天地間的哲理,當可稱為你們一生的指路明燈……”
“現(xiàn)在,讓先生教大家一起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
村落里的百姓們,漸漸習慣了讀書聲,也不知因為什么,竟然一天不聽就感覺不得勁。
而聽著自家娃娃的讀書聲,他們仿佛干活都多了幾分力氣。
田還是曾經(jīng)那塊田,農活還是曾經(jīng)那些累人的農活,然而自從村里有了小學堂之后,大家干活的時候真是卯足了勁頭啊……
以前也曾起五更睡半夜,但是心里終歸有些逆反,偶爾會暗暗抱怨一兩句,憑什么老子要受這份苦。
但是現(xiàn)在,抱怨沒了,夜還漆黑的時候,雞還沒有開始打鳴,村里已經(jīng)出現(xiàn)人影,扛著鋤頭樂呵呵的走向田間地頭。
摸黑出工的一般是漢子,但是女人也沒在家里睡懶覺,她們幾乎同時起床,開始忙活家長里短。
燒一鍋開水,煮半碗麥子,在那柴火熊熊的燃燒光亮中,映襯著女人對生活滿懷期待的眼神。
“孩子馬上要起床去讀書了,必須把早飯給準備好才行……”
世間的父母,自古皆如此,起早貪黑不嫌累,貧寒難以被壓垮。
況且,生活已經(jīng)看到奔頭了,不是么。
孩子在讀書,家里有地種,那位傳說中的仁慈楊相公,他下令減免了三成之多的稅收,只要是楊氏掌控的地盤,老百姓只需要上繳五成收益,老天爺啊,滿天下沒聽說這么仁善的政令!咎貏e備注:為防止噴,提前備注,這個上繳五成的稅收,大家千萬不要認為楊一笑心黑,在云朝時代,他簡直是圣母】
地,是楊相公的!
分給大家種,只收五成稅,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前百姓們向大戶上繳的是八成。
甚至有些心狠的大戶,讓百姓上繳九成收益,全家累死累活干一年,最終家里的糧筐卻存不下一顆糧食。
以前和現(xiàn)在比,根本沒法比啊!
生活,已經(jīng)看到了奔頭……
柴灶里的火光,映襯著女人的臉,她回憶著過往,又感慨著現(xiàn)在,整個人出著神,對生活充滿的期待。
幸福感,就是這么簡單。
水燒開了,鍋里已經(jīng)開始泛水花,咕嘟嘟的,聲音還挺響。
女人連忙起身,拿出麥子下鍋!
由于家境貧寒,所以不舍糧食,雖然她燒了一大鍋的開水,但卻只舍的放進半碗麥子,所以,今天熬煮的粥仍舊是很稀很稀的。
然而即便是這種稀粥,以前也不曾全家常喝,唯有在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家里才吃上那么幾頓,更多的時候,是吃糠混合野菜。
……
這樣的漆黑凌晨,女人們守著灶臺,她們在熬煮稀粥的同時,順帶用木瓢舀出一些熱水。
熱水放到木盆里,冒著絲絲的白氣,這是給自家娃娃洗臉用的,是一天之中絕不能忘記的疏漏。
以前可不會這樣做,誰家孩子天天洗臉?
祖祖輩輩都是臟兮兮的過日子,也沒見哪家的孩子被人笑話過。
但是現(xiàn)在不興這么做,否則孩子會哭哭啼啼擦眼抹淚,而自己全家出門之時,也會被村里笑話一大頓。
學堂里的孩子,必須干凈利索!
這是規(guī)矩,也是政令……
據(jù)說是楊相公親自下的令,凡是楊氏治下的地方都得遵守。大人忙于生計忙于操勞,暫時也許不嚴查這個規(guī)定,但是孩子,必須遵守。
首先是洗臉洗手,學堂里負責查驗。
其次是不準喝生水,每個娃娃必須喝開水,早上出門前,有家里母親負責提供,而到了學堂之后,一天內的開水由學堂負責。
據(jù)說,這個政令的制定曾經(jīng)引發(fā)激烈爭辯。
比如楊相公麾下的那些能人,大多都認為這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偏偏楊相公卻極為堅持,竟然動用他的權威強行拍板。
青州,幽州,順州,外加一座單獨的涇縣,只要是楊氏掌控的地盤,孩子們必須喝開水。
其實政令要求大人也這么做,但是楊相公深知做事要一步步來,所以暫時只嚴令孩子遵守,大人因為忙于生計刻意暫緩不查。
有人說,楊相公是天上的帝星轉世,他下達的這個命令,是有十分特殊的原因。據(jù)說喝開水能讓孩子少生病,而每天洗臉洗手則是為了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楊相公讓麾下放出話,他喜歡孩子們習性優(yōu)良,他準備在明年招收一批弟子,專門招收那種遵守規(guī)定最好的孩子。
哇,自家孩子有可能成為楊相公的弟子!
如果能成為楊相公的弟子,那以后豈不是一輩子享福?
哪怕只為了這一份夢想,老百姓們也不敢違背政令,不就是讓孩子洗手洗臉么,不就是讓孩子喝開水么,家里就算再窮再苦,一把柴火還是能擁有的。
為了孩子,大家愿意!
……
天色蒙蒙亮的時候,稀粥已經(jīng)熬好了。
女人喊醒了小孩,先把盛著熱水的木盆端到院子中……
而這時候發(fā)生的情景,各家各戶有些不一樣,比如那貪睡的小孩,睡眼惺忪還在打哈欠,于是母親就大聲呵斥,咋咋呼呼的催促孩子趕緊洗臉。
至于那些勤勉的孩童,則是不需要母親呵斥,自己主動的開始洗漱,并且嘴里已經(jīng)念念叨叨昨天學過的課業(yè)。
每當這個時候,母親就滿臉欣慰,于是拿一塊干凈的布,輕柔的給孩子擦著臉。
順帶著還會叮囑幾句,鼓勵幾句,語氣帶著濃濃期待:“娃兒,要用心向學呀,別對不起爹娘的辛勞,別對不起楊相公的厚賜。”
天色終于完全放亮的時候,家家戶戶的炊煙已經(jīng)停止,這時候,恰是早起干活的漢子們回來吃飯的點。
他們扛著鋤頭,進門往墻邊隨手一放,有的看見孩子洗臉剩下的水,出于心疼不舍于是重新利用,也過來洗一洗,順帶著嘀咕幾句:“真是講究,浪費柴火……”
女人則是瞪眼,兇巴巴的道:“這是楊相公的政令,學堂里要進行考核,你想咱家娃娃被人笑話嗎?一把柴火你也不舍的給孩子用嗎?”
男人們挨了刺撓,悻悻然的不說話。
古代雖然男丁地位高,女人習慣性的服從男人,但是在家中這種事情上,女人們不愿意向男人讓步。
“吃飯……”
最終,敗下陣來的男人們嘟囔一句。
端起一碗稀粥,稀里嘩啦的喝著,但是男人只舍的喝粥水,刻意把碗根底部的麥子留下。
稀拉拉的一碗粥水喝完后,順手就把碗底留下的麥子倒進孩子碗里,這時候男人一般會瞪著眼,故作兇巴巴的對孩子呵斥道:“全吃了,不準剩,要不然的話,小心你爹的巴掌。”
父愛如山體滑坡,孩子們嚇的打哆嗦,于是趕緊埋頭干飯,吃的小嘴吧唧吧唧。
農家小戶的早飯,就在這種鄉(xiāng)土氣息中結束……
這時候,母親拿起小竹筒,穿上繩,掛在孩子胸口,溫聲叮囑道:“乖兒,向學去吧。別誤了時辰,讓先生打手心……”
當?shù)膭t是繼續(xù)扮演兇神惡煞,站在一旁嚇唬道:“敢不好好念書,小心你爹的巴掌!
孩童一溜煙的跑出門,門外很快響起了歡笑聲,那是鄰居家的同窗在等候,小伙伴們組成隊伍歡天喜地的跑向學堂。
……
這樣的一幕,只是一個縮影,在楊氏掌控的地盤上,三州之地幾乎都在上演。
一天如此,第二天還如此,日子仿佛流水一般,看起來每天枯燥重復。
然而,百姓們喜歡這么過日子!
祖祖輩輩奢望的,不就是這種日子么!
真好。
……
【今天第一章到,老規(guī)矩,3200字大章,這種寫法,是山水的一次試探,我個人喜歡這種田園風格,也認為這樣寫并非不能寫出劇情,不知道大家喜歡嗎?會認為枯燥嗎?】
【我繼續(xù)碼字,今晚還有更新,大家看完如果閑著沒事,等更新的時候點一下廣告,我們寫手就靠那點廣告養(yǎng)家糊口呢,謝謝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