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員外說他家里有二百七十七五隴地,這個數(shù)字恐怕會讓后世很多人不可思議,折合竟有27萬畝啊,那得是多大一片范圍。
甚至就連楊一笑,在剛穿越那會也懵逼,太嚇人了,地太多了。
僅僅一個家族,就擁有二十多萬畝地,這簡直不敢想象,脫離后世人的認知。
然而如果把這個情況放在古代,尤其是王朝開國已經百多年的時候,土地兼并情況愈演愈烈,這種情況幾乎是天下皆同。
古代一個現(xiàn)實,地廣但卻人稀。
尤其靠近邊境的地方,情況越發(fā)的明顯。
在歷朝歷代開國之初,土地是分發(fā)給全民的,由于糧食產量低下的緣故,所以古代每口人的田產都不少。
比如歷史上的唐朝初期,每個百姓都能擁有‘永業(yè)田’,男丁100畝,女性40畝,史書記載著十畝之地養(yǎng)一童的說法,意味著只要有小孩降生就能分到10畝地。
而隨著小孩的年齡長大,到了成年之時又會分田,只要勤懇耕作,糧食足以養(yǎng)活。
除此之外,還有開荒田。
朝廷鼓勵民間開荒,頭三年不收取稅賦,老百姓只要愿意干,開出的荒田就是自己的。
唐朝如此,云朝也差不多,土地政策基本沿襲以前,每丁每口的田畝都不少。
然而可惜的是……
這都是開國之初的政策。
任何一個王朝建立后,隨著時間推移都會出現(xiàn)問題,其中最嚴重的一點,恰是土地方面的兼并。
開國之初分給百姓的地,中期之時已經不屬于民,而如果到了王朝末年,各種兼并手段更是層出不窮。
比如涇縣!
地廣人。
由于比較靠近草原邊境的緣故,這個縣的縣域占地屬于較大的那種,東西長度90里,南北竟然140里。
這是什么概念?
這是占地3150平方千米的概念。
一平方千米是多少畝呢?很少有人知道它是1500畝。
如此一算,嚇死個人,如果把涇縣所有范圍都看作土地的話,僅僅這一個縣就能開墾四百多萬畝。
當然這是理想數(shù)字,實際情況不可能這么多,畢竟村莊和縣城都要占地,山林和荒丘也會占地,所以扣除這些地方之后,涇縣可供開墾的土地約是300萬畝。
這數(shù)字很合理,也符合開國之初設縣的規(guī)律。
那時候涇縣大約有1萬多人,每口人按照100畝進行分田,這部分就是100萬畝,屬于朝廷給的基本田。
此外則是官田,按云朝律法是民一官一,這說的是比例,也是設縣規(guī)則。
大概的意思是指本縣有多少人口,那么縣衙就得掌握著相應人口的官田。
而那時候涇縣有民一萬,一萬人的均田是100萬畝,所以云朝開國之初的涇縣官田,同樣也是劃定了100萬畝。
這兩部分加起來,已經200萬畝了。
至于最后的一百萬畝,則是可以開荒的野地,又或者曾經也是良田,只不過因為戰(zhàn)亂荒廢,總之一句話,開國之初的規(guī)劃很合理,涇縣有民一萬,所以設縣劃地300萬畝。
再加上預留的村莊占地和縣鄉(xiāng)占地,于是朝廷在劃分的時候總共給了450萬畝。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古人在治理方面很有一套,雖然不如后世科學發(fā)達,但是古人的內政民政很成熟。
只可惜……
這所有的一切優(yōu)惠都是開國之初,后來的百姓根本享受不到這種待遇。
現(xiàn)如今的涇縣,人口大約三萬人,除了縣里十七家大戶有田,剩余的基本上都是光棍蛋。
這十七家大戶盤踞本縣,幾十年來一直盤剝,通過各種手段,幾乎兼并了全縣土地。
甚至連縣衙掌握的那些官田,也被他們用行賄的方式買到手。如果從特殊角度形容的話,涇縣其實已經算是這十七家的私產。
只不過原來是十七家,現(xiàn)在是十六家,去年有一家因為賣糧問題,耍個小聰明想要反抗周縣尉,結果當晚被全家殺光,并且被扣上謀反的大帽子。
全家都死了,犯的又是謀反大罪,所以田產全部收回,重新被縣衙掌握在手。
明眼人都知道,這其實是被楊一笑掌握在手。
身為涇縣的縣令,掌控著縣衙大權,所謂的縣衙官田,和楊氏私產無異。
而恰恰是因為去年那一次殺伐,讓剩下的十六家大戶全都嚇壞了,他們生怕哪一天會被楊一笑盯上,然后周縣尉那個壞種殺氣騰騰登門。
與其被盯上,不如主動點,被盯上之后全家都得死,無論田產還是財富全都保不住,而主動則是另一番情況,說不定還能混個有功身份。
正是基于這種念頭,田員外才會如此急切,他愿意把一半的田產貢獻出來,無非是想保住全家族的命。
甚至這老小子還更進一步,希望能和唐縣令王縣丞那樣,田家通過聯(lián)姻的方式,也成為楊一笑的核心姻親。
可惜想法是好的,念頭起的太晚了。
如果在前年或者去年,這個辦法肯定能成功,但是以楊一笑現(xiàn)在的情況,他不需要再靠娶老婆拉投資。
……
月色迷離,街面寂靜。
楊一笑站在田家的大宅門口,田員外則是滿臉忐忑的期待著。
足足好一會過去,才聽楊一笑緩緩出聲,道:“關于納妾之事,我想就不必了,本官剛才已經有所承諾,我會對你們田氏額外看待……”
“所以,田員外,這個事情咱們就別掰扯了,再說下去大家都顯得尷尬。”
很明確的婉拒。
田員外臉色頓時黯淡。
只不過這人雖然失望,但卻不敢有任何不滿,反而急忙開口表態(tài)道:“田產仍舊還是給,糧倉也敞開了供應,小老兒既然做出許諾,必然會履行自己的承諾!
楊一笑點點頭,緩緩抬腳往前走,道:“天色晚了,田員外回去吧,本官還有事務,我就不陪你閑聊了。”
哪知田員外竟然幾步追上來,滿臉熱切的帶著討好,小心翼翼道:“縣公,小老兒愿意附隨,我知道您剛剛出征歸來,也知道城北那邊正在迎接,其實您可能不知道,今晚這場迎接我們田氏也有參與!
說著生怕楊一笑誤會,他連忙開口解釋起來,道:“現(xiàn)如今的涇縣,像我們這種情況的大戶有六家,在縣公您率兵出征的這段時間里,我們六家的家主一起去了楊家村!
“第一次去的時候,我們只見到了宋老生,但是彼此相談甚歡,宋秀才對我們的態(tài)度很贊許。”
“第二次再去,拜見了您夫人,雖然您夫人嘴上說著不能做主,但卻默許了我們在楊家村附近幫忙!
“從那天開始,我們六家全都動了起來。”
“有的派出大量家丁,有的直接送去子侄,每天在楊家村附近忙碌,漸漸博得了百姓們的認可。”
“甚至就連您夫人,也曾幾次開口夸贊,認為我們做的不錯,所以允許我們參與更多的事務。”
“就比如,今晚上……”
田員外說到這里,小心翼翼的笑了笑,低聲邀功道:“楊夫人得知您今晚率領大軍歸來,并且軍隊攜帶著龐大無比的戰(zhàn)利品隊伍,由于康王在城中的緣故,這個事情不能被康王查知……”
“所以您夫人做出決定,大家去縣界那邊迎接,如此既可以慰勞歸征大軍,也是為了接收大軍的戰(zhàn)利品!
“縣公您明白的,這種事情非常繁瑣,需要動用大量人手,并且得具備組織能力!
“恰好我們六家大戶不缺人手,對于管理百姓方面也有一些經驗,于是自告奮勇之下,您夫人允下了任務!
“通知各鄉(xiāng)各村百姓,組織大伙趁夜出發(fā),正是由于我們六家大戶全部動起來,才能組織一萬多個百姓去迎接!
“縣公啊,小老兒這么說不是為了邀功,主要是讓您明白內幕,我們已經是附隨您的人。”
“所以,所以,嘿嘿,小老兒陪您一起回去縣界那邊吧!
這個情況果然不是楊一笑掌握的。
以至于他聽了之后明顯有些懵逼。
啥意思?
我媳婦在家里干了這么大的事嗎?
悄無聲息的,不聲不吭的,竟然偷偷的收服了六家大戶,并且這六家大戶已經跟著干了很多事。
他不由看向田員外,發(fā)現(xiàn)這老頭的臉色很誠懇,顯然剛才不是胡說,而是說的都是實情。
楊一笑深深吸了口氣,終于沖著田員外點點頭,道:“既然如此,一起走吧,只不過從這里到縣界足有二十里,你的年齡會不會太辛勞了點?”
田員外聽他同意,哪有一點畏懼辛勞的模樣,一張老臉頓時樂開花,急吼吼的表態(tài)道:“縣公放心,小老兒的身子骨很硬朗,漫說是二十里地,我愿意附隨您走遍整個天下……”
這話分明帶著含義,楊一笑深深看他一樣。
隨即楊一笑淡淡一笑,模棱兩可的道:“如果你們田氏一直如此,那么陪我走遍天下也不是不行。將來這天下的風光美景,是可以讓田氏一起看看的!
田員外驚喜的整個老臉都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