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老王訓斥閨女的緣故,氣氛一時之間變的沉重,足足好半會兒過去之后,眾人方才重新開始談論教育的話題。
都是國之重臣,都是大才之輩,對于教育的重視,自然要勝過民間。
漸漸地,在場眾人全都參與了話題……
宋老生和楊一笑不是姻親,按說不需要摻和皇家教育的的事,可他畢竟是楊一笑的師兄,按輩分是所有皇子皇女的師伯。
因此天然便有一份責任,況且以老宋的厚道也不愿意看到孩子們長歪了。
于是就聽老宋語氣溫和開口道:“孩童教育一事,歷來備受爭議,有父母認為棍棒才能出英才,也有父母尤其是母親認為孩子幼小的時候該寵溺,在宋某看來,這兩種想法都沒錯!
“但如果放在皇家而言,宋某也認為應當重教輕寵!
“孩童之幼年,本都該一樣,可這世間畢竟存在著階層不同的事實,因此每個孩童在幼年之時需要承負的也就不能一個樣。”
“出身不同,承負也必須不同!
“比如皇子公主,含著金湯匙來到人世,從孩子哇哇落地那一刻開始,注定就要享受勞苦百姓一輩子難以享受的福。”
“上蒼是公平的,享受就得付出!
“所以幼時要重教育,將來才能擔負大責,做母親的雖然不舍,但為了孩子只能放下這份不舍!
老宋沒有做太多的表態(tài),僅僅是稍微說一說他的看法。
但是當他看向楊一笑時,語氣卻忽然增加了一份不悅,沉聲道:“師弟,有些事你做的不太對。由于今日咱們是家宴性質(zhì),不是在朝堂上的君臣商討國政,因此,你可莫怪我這個做師兄的要說道說道你!
“方才我聽的很清楚,幾位弟妹都抱怨你不允許她們管教孩子,這怎么能行?世上當?shù)暮苌僖娔氵@樣的。”
“為兄知道你性子和普通人不一樣,也知道你的許多想法跟我們有很大不同,可是,教育這件事非同小可啊!
“自古有句老話,你應該不會陌生,嚴父慈母,和睦之家!
“明白了沒,你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搞反了!
“明明你這個做父親的該對孩子嚴厲,偏偏你因為寵溺和疼愛總是給孩子撐腰,當?shù)苊盟齻児芙毯⒆訒r,我聽說你竟然發(fā)火奪走她們的棍子……”
“固然弟妹們用棍棒打孩子也有不對,可你當場這么做是不是有些離譜了?”
“你有沒有想過,這會給孩子們立下什么印象?”
“幼童沒有太大的分辨是非能力……”
“孩子們心里只會認為父親在撐腰!”
“既然父親撐腰,那么孩子們是不是就認為自己是對的?”
“你啊你,我的好師弟,天下人都說你是一代奇才,太上皇老爺子親自說你是才高八斗,可你為何在通曉百家之余搞不好自己孩子的教育,你這一點真是讓為兄我感覺匪夷所思!
“明明你不是不懂教育……“
“你寫出的三字經(jīng)堪稱鴻篇巨制!”
“此書不但在我大唐境內(nèi)已經(jīng)推行了四五年之久,而且整個天下都把三字經(jīng)奉為孩童教育的啟蒙瑰寶,尤其是門閥世家,越上層的世家越重視你寫的這本書……”
“天下人在在重視,偏生你這個始作俑者不合格!
“為兄問你,你寫的時候難道是隨手而寫嗎?三字經(jīng)中有一句,子不教乃父之過,你跟我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
老宋這一番質(zhì)問,絲毫沒給楊一笑留情面。
如果是在朝堂之上,老宋絕對不會如此,自古以來君臣尊卑,老宋是最為在意的一個。
但現(xiàn)在是私底下的場合,楊一笑專門表示今日是家宴。
既然是家宴,那么論的就是親朋之情,老宋作為師兄,有資格也有責任訓斥小師弟。
……
除了老宋以外,旁人倒是沒有指責的。
尤其是耶律楚材和周懷仁,這倆的身份不方便摻和,因此默默吃飯,選擇只聽不說。
至于其他的,肯定要參與。
原因很簡單,各家都和宮里有牽扯。
比如李穎達老頭,這時便把親孫女拉到一旁,爺孫二人說著悄悄話,說的也都是教育問題。
門閥之所以能夠傳承延綿,有一大半原因是掌控知識,因此,這爺孫對教育最為重視。
只聽李老頭問道:“丫頭啊,家里送過來的書籍夠用嗎?你有沒有親自念誦給娃娃聽,萬萬不可學…咳咳…不可學王家那女子一般溺愛!
“她家是草根出身,不知道教育之貴,咱家不一樣,切不可疏忽!
“還有,方才陛下和皇后說了,太上皇發(fā)話,把孩子送去涇縣,這個事你得上心一些,到了該送之時一定要把資格拿到手!
對于李老頭的叮囑,妃子李清瑤連連點頭。
只不過,對于最后一句明顯有些異議,小聲笑著道:“爺爺您也太心急了吧,我娃兒今年才四歲的呀,就算要送去山中之城,起碼得等到六年之后……”
“六年,太上皇老爺子那時候在不在還兩說呢!
對于這一點,李清瑤顯然有疑慮。
然而李老頭卻面色鄭重,蒼老渾濁的眼中竟然閃爍精光,低聲道:“爺爺我托人打探過,太上皇的情況沒問題,當初雖然被云朝御醫(yī)判定了絕癥,可那個絕癥被陛下的神藥治好了……”
“此后由于頤養(yǎng)天年的緣故,這幾年日子過得越來越順心,因此,老爺子怕是能活好些年!
……
李清瑤先是一怔,隨即驚喜起來。
這女子忍不住急急追問道:“爺爺,真的嗎?那位老爺子他,真能再活很多年?”
李穎達微不可察點點頭,低聲暗示道:“太上皇當初到?jīng)芸h養(yǎng)老時,帶了一些不舍離棄的妃子,其中有一位老妃子,算輩分是你姑奶奶……”
“前不久的時候,家里按慣例給她送些滋養(yǎng)的補品去,閑聊之余說起太上皇的身體,你姑奶奶的語氣和以前大不相同!”
“以前,你姑奶奶總是唉聲嘆氣……”
“畢竟她是太上皇的妃子,幾十年的夫妻情分在那里,所以肯定擔心夫君的壽數(shù),唉聲嘆氣乃是合情合理!
“然而這一次家里人去探問她時,你姑奶奶表現(xiàn)出來的是怡然悠閑,語氣輕松,有說有笑。”
“孫女,明白了沒……”
“爺爺由此推斷,太上皇還能活上好些年!”
李清瑤聽到這里,面色更加驚喜,隨即又臉色一變,十分嚴肅到:““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孫女我的心態(tài)必須立馬更改!
“以前我覺著這位老爺子撐不了幾年,所以等我孩子十歲的時候沒必要也送去涇縣,因此,我是無所謂的態(tài)度!
“現(xiàn)在看來,我孩子也有了機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