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啟稟陛下,我周氏族規(guī)除此三項以外,還有以下多項,盡皆重新訂立更改!”
“第四條,關于賑災,族規(guī)規(guī)定,全族動員,每當京口諸州遇到災荒年月,周氏族人必須在第一時間配合衙門,開倉,放糧,出動全族人手,盡力賑濟百姓!
周承恩念完這一條,仰頭仰視著楊一笑,小聲又道:“陛下,其實這一條堅持不了太久,當我們周氏散盡家業(yè)之后,那時我們和普通平民沒有任何區(qū)別,所以即便那時候我們有這族規(guī),但是我們恐怕已經(jīng)失去了賑濟百姓的能力……”
楊一笑點點頭,道:“散盡家業(yè),糧倉變空,確實如你所言,你們將來已經(jīng)沒有這份能力!”
“但是……”
楊一笑忽然口風微微轉變,目光看著眼前的清秀少年,他語氣隱約透著深意,意味深長的道:“但是這世上之事,總會出現(xiàn)預料之外的變數(shù),哪怕你們周氏將來注定會落魄,但你們會在民間擁有一份不錯的名聲……”
“名聲,又叫做名望!”
“以前你們雖然位列門閥,可你們在百姓之中并無名望,有的只是惡名,幾乎全民皆憤!”
“以后你們從門閥跌落,也許要靠著自己耕作求活,但你們在民間有了名望,這份名望便是你們的功業(yè)。”
“也許你會擔心,名望屬于虛的,當你們周氏族人遇到苦難時,你這個族長沒辦法用名望救助他們。”
“比如,你們某個族人家里斷糧揭不開鍋……”
“又比如,某個族人生病沒錢醫(yī)治……”
“由于你們已經(jīng)變成平民,所以生活情況和平民一般無二,會缺衣少食,會在寒冬臘月里凍的瑟瑟發(fā)抖。而族人們的凄慘,你這位族長卻有心無力!
“所以,那時候你也許會想,名望何其無用,周氏散盡家財?shù)臎Q定何其不該,因此你開始后悔,你們周氏所有的族人也開始后悔!
“朕推測的這一切,并非是隨意的論斷,而是從人心角度出發(fā),將來的你們必然會如此!
楊一笑說到這里時,目光饒有深意看著周承恩,溫聲問道:“聽朕這么一說之后,你現(xiàn)在是不是感覺心中忐忑!
果然,眼前少年的面色凄涼,有一抹無助和悲傷,清晰的掛在了臉龐。
楊一笑卻忽然笑了,悠悠然吐出一口氣息道:“少年人,莫惶恐,雖然朕剛才所推測之未來情形會出現(xiàn),但是朕這位大唐帝王并不是為了嚇唬你……”
“作為皇帝,爾等是朕子民!”
“若論年紀,朕比你大了接近十五歲!”
“而你周氏如今活著的都是年輕人,并且很多人的年齡比你還要小,故而,爾等皆可被朕視作是知禮懂節(jié)的乖巧晚輩。”
“那么無論是出于帝王庇護子民的緣故,又或者是出于一個長輩對民間晚輩的照看緣故,朕這個大唐皇帝,心里是不忍看到你們悲苦的……”
“因此,朕不妨再給你一句指點!”
“只要你周氏堅持善行,堅持守住剛才這一條族規(guī),那么,你們便是我大唐境內的良善之家!
“雖然你們人丁數(shù)量龐大,雖然你們族群分支綿延,但是在朕的眼里,你們不再是有威脅的世家,反而,朕會把你們視作構成我大唐民間基礎的基石……”
“你們所行之善事,有益于基層民生,自古以來,皇權不下鄉(xiāng),都是靠著宗族自治,維系著最基層的安穩(wěn)!
“故而在朕看來,你們乃是基石!”
“少年人,抬起頭,看著朕,記住朕現(xiàn)在對你說的一句話……”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只要你周氏謹守族規(guī),能做到堅持不懈的扶危濟貧,那么當你們將來落魄窮困之時,朕這個大唐皇帝不會無動于衷。”
“周氏如果遭遇大難,朕會適時的伸一伸手!”
“如何?”
……
如何?還能如何?
只聽‘噗通’一聲,周承恩雙膝跪地,這少年確實心性純良,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滿臉都是淚水,洶涌磅礴而下。
“草民,草民謝主隆恩,代我周氏全族,謝陛下庇護將來!”
這一次楊一笑沒喊他起來,坦然接受了對方的跪地磕頭。
他負手背后,看著不遠處的粥棚,眼見周氏少年們還在忙碌,越來越多的百姓領取了施粥。
漸漸的,有歡聲笑語響起,那笑聲既是來自某個老到掉光牙齒的老嫗,也是來自于某個尚且懵懵懂懂的幼年小娃,來自于無數(shù)衣衫襤褸的百姓,來自于每一個吃到熱粥的窮人……
不,并不止窮人!
每當百姓們在吃飽之后發(fā)出笑聲時,周氏的少年們也會發(fā)出欣喜的笑,變得更加有干勁,以至于累的滿頭大汗卻不肯停歇。
如此一幕落在楊一笑眼里,讓楊一笑的眼神不由流露溫柔。
他喜歡看到這樣一幕,他喜歡聽到百姓的笑聲。
周氏雖然是門閥,但是以后和百姓一樣,因此,周氏少年們的笑聲也讓楊一笑很喜歡聽。
何謂帝王?
代天行權!
權是權力,也是責任。
但他畢竟不是神通廣大的神仙,無法照顧到全天下的子民,因此,便需要子民相互扶持幫助。
這周氏做的恰是相互幫助!
……
在他的示意和催促下,周承恩繼續(xù)念誦族規(guī)。
每念一條之后,少年便仰頭,等候楊一笑點評,顯然是準備把圣訓銘記于心。
恰好楊一笑今日也有此意,所以他聽的時候極其用心,于是,在這棵歪脖樹旁,一位帝王,一個少年,日光浩浩之下,宛如師徒之間的問答。
只聽少年念誦道……
“周氏族規(guī),第五,從今往后,我族不再設立族學……”
“凡是周氏族支之幼童,成長至需要入學之年齡,必須送至朝廷所開之童校,從今而后周氏幼童只做大唐的學子”
“陛下,這一條規(guī)定的是我族之教育!”
只聽大唐帝王點評道……
“嗯,很好!”
你們周氏族老想的很通透,目光也看的足夠遠,想必他們分析過朕的過往,推測出朕是個重視幼童教育的人!
“自古以來,門閥設立族學,族中子弟讀的是有益于族群的書,所以培養(yǎng)出來的便是效忠族群之輩!
“朕這一生,立志更改,朕要讓天下開遍蒙學,每個孩子只讀我大唐的書!”
“這是一件很艱難的事,幾乎要和整個門閥階層做對抗,而你周氏定下這一條族規(guī),乃是主動替朕開了一個先例……”
“故而,很好,很好啊!”
“你周氏此舉,可視之為朕之馬前卒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