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因為東西是我?guī)淼?br>
原本空間里的糧食的產(chǎn)量已經(jīng)固定在了每天兩千斤,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固定在每天四千斤了。
她隱隱有個猜測,或許等到下一次升級,空間的面積就能擴大到四千平。
屆時,糧食的產(chǎn)量還能翻倍。
只是,這得需要大量的功德值。
阮錦寧看了一眼,升級到下一級,需要一千八百萬功德值。
很好。
現(xiàn)在她只夠支付一個零頭了。
她又里里外外地查看了一番,發(fā)現(xiàn)靈泉的面積只增加了十幾公分,跟空間的面積比起來,增加的那一點可以忽略不計。
除此之外,變化最大的就要數(shù)加工廠了。
加工廠的面積也擴大了一半。
里面的機器變大了一些。
阮錦寧想了想,又買了三個仆人來幫著干活。
畢竟田地的面積變大了,加工廠的生產(chǎn)線也變長了,原本的仆人就顯得不夠用了。
做完這一切,阮錦寧就離開了空間。
正想著,紅鸞的聲音突然響起:“沐姑娘,醒了嗎?”
阮錦寧起身開門:“有事?”
紅鸞道:“快到晚飯了,您有特別想吃的嗎?”
北城的生活比不得京中,這里的人最常吃的就是白菜和蘿卜,就連裴云之這個王爺,尋常也只是能吃上幾塊肉罷了。
但阮錦寧不是軍中的人,不需要和將士們一起吃苦。
所以紅鸞才來問一句。
阮錦寧反問:“王爺可有帶什么東西回來?”
紅鸞一怔,有些疑惑:“您怎么知道王爺會帶東西回來?”
問完才覺得自己問了個蠢問題。
這位可是王爺心尖尖上的人,雖然之前那位蘇姑娘一直陪伴在王爺?shù)淖笥,可王爺顯然對其沒有男女之情。
像這種機密的事情,王爺不會對別人說,卻不一定會瞞著王妃。
看著紅鸞糾結(jié)的神色,阮錦寧無奈搖頭:“別亂想了,你以為那些東西是從哪里來的?”與此同時,軍營之中。
裴云之告別了蘇郡守之后,就派人去了阮錦寧所說的地方,秘密將糧食、衣服都運了回來。
此事他沒有宣揚,除了軍中的幾個高層和他的心腹之外,無人知曉。
看到那些糧食,高層們都激動了。
這些時日,他們雖然嘴上不說,心里卻急得不得了,有位名叫陳良的將軍甚至急的起了一嘴的泡。
原因無他,糧倉快要見底了!
依照他們的估計,最多再有半個月,他們就要斷糧了。
這些糧食的到來,大大舒緩了他們的壓力。
還有那些木炭,更是能保證將士們不會被凍死。
“多虧王爺,戰(zhàn)士們有救了!”裴云之淡淡道:“這些糧食并不是本王運來的,本王派人運送的糧餉還在路上!
眾人均是一怔:“不是王爺?難道是蘇郡守?”
越想越覺得是這么回事,眾人便拍起了蘇郡守的馬屁。
“蘇郡守真是神機妙算,能算到軍中已經(jīng)沒有糧食了。”
“蘇郡守義薄云天啊,這些糧食不但能夠救戰(zhàn)士們的命,還能保住我宴國的北境線不被攻破!
“蘇郡守是好人,蘇小姐也是巾幗不讓須眉,這對父女,真是我宴國官員和家屬的典范!
裴云之眼神漸漸變得冷淡:“不是蘇郡守!
眼下還不到公布娘子的身份的時候,但他也絕對不會允許別人冒領(lǐng)娘子的功勞。想到蘇郡守,他心中就是一沉。
今日他向蘇郡守提了幾日后有大雪的事情之后,蘇郡守礙于他的身份答應(yīng)了會做出部署,可直到他將糧食運回來,蘇郡守還是沒有任何準備。
他知道,蘇郡守不信他。
偏偏蘇郡守在北城盤踞多年,說一生他是北境的土皇帝都不夸張。
此人若是個好的,接下來自然是相安無事。
可若是此人犯了渾,不但北城的百姓會遭殃,于他所率領(lǐng)的二十萬征北軍絕對不是好事。
心思電轉(zhuǎn)間,裴云之已經(jīng)有了主意。
不過眼下,還是士兵吃飯的問題更要緊。
他對著一個掌管后勤的將軍道:“李將軍,吩咐伙房,恢復(fù)戰(zhàn)士們的伙食。且,從今日開始,每個帳篷都多發(fā)十斤炭火,切莫為了節(jié)省炭火而凍死人!贝降紫碌娜碎_始行動,裴云之閉著眼睛瞇了會兒。
突然,他開口:“裴一,你親自帶著錢,去加購糧食和炭火!
蘇郡守那邊暫時是指望不上了,雖然知道郡守府的府庫之中會有存糧,卻不知道會有多少,夠不夠全城十多萬人吃上三十多天。
娘子說,降溫會一直持續(xù)到下個月月末。
大雪帶來的惡劣影響,不僅僅是局限于幾天之內(nèi)。
若是大雪之后立馬春暖花開,裴云之自然不擔心,畢竟春暖花開就代表著冰雪消融,道路暢通,運糧的隊伍能夠平安抵達。
可一旦降溫,冰雪無法融化,北城就會被隔絕起來。
運糧的隊伍進不來,城里的人就會被餓死。
不只是城里。城外還有不少村落,這些地方的百姓,怕是也要遭殃。
將軍中的一切安排妥當,已經(jīng)是凌晨了。
若是以往,裴云之直接就在軍營里睡下了,但娘子千里迢迢來找他,他又怎么能將娘子獨自留在北戰(zhàn)府?
娘子肯定在等著他呢。
阮·肯定等著·寧:謝邀,正忙著配解藥。
吃完晚飯后,她就去了蘇姑娘所在的院子。
身為在醫(yī)道鉆營了兩世的人,她對“解藥”這種東西并不盲目推崇,更不會認為真的只有某種特定的材料才能夠制作出合適的解藥。
中醫(yī)治病的過程,無非就是將風(fēng)寒濕邪排出體外的過程,講究的是一個壯大自身,對癥下藥。
打個比方。世上藥物千千萬,光是能治療風(fēng)寒的中成藥,就有風(fēng)寒感冒顆粒,感冒清熱顆粒,小柴胡顆粒,通宣理肺丸,防風(fēng)通圣丸等……
她相信,能夠解毒的藥材,不一定非得要那幾種來自于阿密國的材料。
飯后,她讓系統(tǒng)將她從商城里購買的草藥集做成了實體書,又做了一本抄錄本,便和陸青時研究起了草藥集里的材料。
主要是查看草藥集里有沒有功效和那幾味材料相同的東西。
經(jīng)過一個多時辰的分工合作,還真被他們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