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各部門、各鄉(xiāng)鎮(zhèn)所屬的正科或副科事業(yè)單位。按照每個單位最多保留一個下屬事業(yè)單位、職能相近的一律合并的原則。事業(yè)單位總數從167個縮減至32個,其中一類的單位縮減幅度遠遠高于二類。具體名單已經在材料中,我就不一一念了!
“六是教育系統(tǒng)改革。這部分的機構減少總數已經在事業(yè)單位改革之中,但縣教育局和縣人社局共同做了個具體的改革子方案。全縣現(xiàn)有公辦的各級各類學校61所,除去高中、職專、初中以及特殊學校不動,剩下的學校是51所。按照城區(qū)公辦的小學就近撤銷合并三分之一,幼兒園撤銷合并一半,鄉(xiāng)鎮(zhèn)只保留一所小學和不超過兩所幼兒園的原則,當然,有些村級教學點確有必要保留的暫不調整。經過調整,由51所縮減至24所。改革后,公辦學?倲禐34所,縮減率為44%。”
滿長安的介紹中有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有些單位確實不能改,即便它毫無存在感了。統(tǒng)計局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統(tǒng)計法》規(guī)定了它必須單列,你未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把它給改了,那就是違法。
二是有些單位確實不好改。比方說財政局,一個發(fā)錢的單位,跟誰合并,那一塊的工作就沾光。比方說審計局,把它合并了,將會影響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純正性。
三是為什么要強調事業(yè)單位一類比二類幅度高?因為這才是檢驗你的魄力。所謂公益一類二類,簡單說就是一個是全額撥款、一個是差額撥款允許自收自支。比方說很多醫(yī)院,便是二類,收費也是醫(yī)院維持運轉的經費來源之一。這些年,二類單位被推向市場,轉為國企的新聞很多,畢竟是二類單位,財政飯有吃,但吃不飽、也吃不香,所以阻力不會太大。但一類單位就是靠財政飯過日子,除此之外,單位賺再多錢,也是收歸國庫,與單位和職工沒啥關系。
按照這個方案,朗新在絕大多數方面已經超過了浮曲縣。首先是黨政群團機構數量,從51個縮減至31個,減少了20個。這方面浮曲縣是從38個縮減至22個,減少16個。雖然從縮減比例來說,仍然比不上浮曲縣。但現(xiàn)實情況不同,人家本來就機構少,人口也比朗新少了好幾萬。能在減少機構總數上超過浮曲,也是一種成績。
其次是事業(yè)單位改革,朗新從177個縮減至37個,減少140個,縮減比例達79%。浮曲從189個縮減到42個,減少145個,縮減比例達76%。在這個方面,朗新又可以拿比例說事了。反正數量和比例,只要有一方面優(yōu)于浮曲,都算是一種成績。
滿長安介紹完畢,林方政環(huán)視著眾人:“大家有什么意見,可以盡管發(fā)表。不過,我事先說明兩點。第一,這個方案是同步經過市委編辦研究同意的。盡量不要有大的改動,我們也沒有時間再改來改去了。第二,這個步子看上去很大,實際上也只是勉勉強強高于浮曲縣。省委給我們的目標,是全方位超越浮曲縣,這一點,是不能打折扣的,否則將嚴重影響朗新小縣制改革的成色!
眾人看著手頭的總體方案,每個人的表情都有些凝重。他們有沒有意見?肯定是有意見的。自己的那攤子被增加了不少事情,誰都不會樂意。但相對來說,他們意見還不是非常大,都是縣委常委,縣委機構相對來說改革力度不算大,縣委各部門也基本上沒有裁撤。如果放在政府常務會,恐怕會吵翻天,因為那些副縣長所分管的政府部門,那真的是大縮水。至于人大政協(xié)不作改革,兩位主官自然不會有什么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