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方政接過材料:“我明白了,您放心吧,我肯定不會當甩手掌柜的!”
林方政離開后,楊正信無奈搖了搖頭,心道:還是那么天不怕地不怕的,真是個官場怪胎!
不單單楊正信,包括其他人都會這么認為。
一個有背景、有能力、有年齡優(yōu)勢的年輕干部,按官場常理推斷,應該做的是絕對保護自身安全,借助背景迅速往上爬,穩(wěn)穩(wěn)妥妥的,盡快爬到省部級。哪會像林方政這樣,悶著頭往火坑里跳,專挑硬骨頭去啃的。殊知官場如戰(zhàn)場,一步踏空,萬劫不復。稍微一耽誤幾年,什么優(yōu)勢都蕩然無存了,本來可以爬到省部級,結果在廳級就打止。無疑是最愚蠢的行為了。
楊正信原以為,林方政經(jīng)過朗新縣折戟貶謫,應該會更加愛惜自己的前途,從此明哲保身起來。卻沒曾想,團市委一趟,反而把他淬火成鋼、勵心更堅了。特別是王定平的到來,更是給他打了個雞血,愈發(fā)斗志激昂了。
這便是林方政。世人都覺得團市委一趟,肯定會讓他灰心收斂一點。卻不曾想,這一趟,反而讓他更加磨礪出堅鋼不奪其志的堅韌之心。真是禍福相依、變化萬千啊。
官位權力,當然重要,越高的位置、越大的權力,就能承擔越大的責任,也能做更大的事。但人活一世,如果只為了升官發(fā)財,沉浸在追逐攀爬中,那就太沒有意義了。
試想一下,等到退休時,回頭看去,自己這輩子光顧著往上爬了。老百姓只聽說有你這么號人物,官挺大的,再一問,不知道這個人做了什么事,估計是個混日子的庸官,沒給老百姓做一點好事。那是什么感受?
再回頭望去,這輩子雖然官不大,但在當?shù)匾粏,老百姓都豎起大拇指:這個官不錯,給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在這里搞過什么什么改革,才有今天的發(fā)展。又是什么感受呢?
兩種情況,都有代表人物。前者就不說了,這個體制大部分官員恐怕都是前者,所以才不會讓人記住。而后者,例子很少卻讓人家喻戶曉、百世流芳。比如焦裕祿、耿彥波等等。哪怕是已經(jīng)落馬的劉志軍,仍然讓老百姓在罵他腐敗之余,也會感慨,因為劉志軍的鐵路改革,才推動中國高鐵事業(yè)如此迅猛發(fā)展,給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交通便利!
人心都有一桿秤。是活在過眼煙云的名利中,還是永遠活在老百姓代代相傳的贊譽中,是每一個官員都應當捫心自問的內(nèi)心問題。
幾天后,林方政向王定平作了專門匯報。
王定平?jīng)]有任何反對,爽快簽上了字。
“你再不來跟我匯報,我就要主動把你叫過來批評了。”
“您也一早就有這個想法?”林方政驚訝道。
王定平點了點頭:“管他難事易事,首先它是一件好事,是好事那就得爭!”
林方政不禁心中感嘆:是啊,道理就是這么簡單樸素。可世人總被名利得失所束縛,忘了這件事本質(zhì)上就是好事。
“您說的太對了!”
“好了,讓市委辦趕緊往上面報吧!
王定平還真沒看錯林方政,或者說真把林方政摸透了。他就等著林方政主動挑起這個擔子呢,再拖半個月不來,他就要失望生氣了。
領導就算想重用你,你也不能躺在那等吧,要跟領導想到一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