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妮不再多說,要去扔手機卡,順便收拾東西準(zhǔn)備明天跟我和姥爺一起回老家過年,我也沒再應(yīng)聲,而是看著文曉妮離開的背影懶懶的斜靠在床頭想著她剛剛看我的那個表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其實,我堅信每個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小惡魔,區(qū)別只是,你是受它控制,還是你控制它。
古往今來,人需要抵抗的誘惑是最多的,因為人有七情六欲八苦,再相像的人,在思維上也會有細微的差距,有的人貪財,有的人好色,有的人性懶,有的人喜樂,等等很多,統(tǒng)稱為情欲。
只不過被內(nèi)心小惡魔控制的,會放大這些人性的丑惡,而自我可以控制惡魔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底線,有底線的人,會自我壓制自己的這些從出生就帶出來的劣根性,我們也將以此,來區(qū)分簡單的善惡。
我十八歲接仙兒的時候,對未來既迷茫又一無所知,我只是迫切的想當(dāng)一個大先生,但是對大先生的意義卻一知半解,我每天都去姥姥的墳頭,然后揣著一本書,沒事兒的時候翻兩頁,在我的印象里姥姥基本不看書,一個農(nóng)村的老太太,又哪里會有那個閑情逸致去看書呢,家里大多數(shù)的書都是我上學(xué)后扔在家里的,不過也有一些封皮很老的風(fēng)水知識和一些佛教經(jīng)文,其中一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看上去被姥姥翻了很多遍,有些舊,我看了看,字數(shù)不多,但還算是能看懂,那時候我才知道姥姥教我的很多關(guān)于善惡的道理都是在這里領(lǐng)悟的。
不過令我意外的是有一次居然無意中翻出一本《道德經(jīng)》,姥姥用著鉛筆還在上面標(biāo)記出無欲,無為,無欲,就是不要有非分的妄想跟欲求,無為,就是順應(yīng)自然,返璞歸真,萬事萬物沒有了貪欲之心,天下自然是穩(wěn)定安寧的。
我很驚訝,沒想到姥姥以一種萬物潤無聲的方式給我灌輸了佛道相通的道理,取兩家之所長,只為了告訴我最淺顯的做人真理。
不要太貪財,做事情也不要太心浮氣躁,你在付出,總會收獲,我本應(yīng)是練道的,但是姥姥卻教會我用佛心待人。
可我不是圣人,姥姥想保護我,同時,也怕我傷害別人,因此,她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給我改命,想讓我一輩子,安安靜靜,不受七情六欲八苦,姥姥也很了解我,知道我在她的教導(dǎo)下不會用先生的身份做壞事,發(fā)歪財,她唯一沒想到也沒悟透的就是,人生是個圈,在我本該走的路上她讓我繞開了,但是終有一天,我還會走回去的,可當(dāng)我再走回去的時候,她已經(jīng)不在了,于是,一切都失控了。
我可以做到不害人,但是卻阻擋不了別人害我,所以怎么辦,我只能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坦然面對,其實看似殊途,卻終將同歸。
古人先賢留下的書籍道理不勝其數(shù),我只能做到控制心里的惡魔,但卻做不到讓心里沒有惡魔,因為人,人生,太過矛盾,對與錯的劃分有時又太過模糊,也許我馬嬌龍終將不會得道,死后也不會升華成仙,因為我太過凡夫俗子,放不下的東西太多,單單對卓景的情,我就放不下,但是我也不在乎那些,我無意成神,只希望我的這一世,可以得成所愿,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