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崇禎元年五月,插酋入犯大同。
大同巡撫張翼明和總兵渠家楨,閉門不出,任其殺掠,軍民死傷數(shù)萬,擄走百姓數(shù)萬,財物不計其數(shù)。
御史李柄彈劾兩人,即至不能戰(zhàn),即去不能追,擁兵觀望,列其六罪,然后被崇禎給直接砍了。
“黑愛卿,土默特那邊沒動靜了?”
“回陛下,他們也不顧上我們了!”
黑云龍朝著崇禎抱拳:“陛下,臣接手大同鎮(zhèn)后,第一時間和宣府滿總兵互通有無,
兩鎮(zhèn)合計撒出去千名探子,分布在大同到宣府沿線,并排派出了兩鎮(zhèn)最精銳的斥候潛入土默特部,
據(jù)前兩日傳回的消息,土默特部以本部五萬騎兵為主力,向周邊各部發(fā)出聯(lián)軍抗察的請求,
兀良哈、朵顏、喀喇沁部三部各出一萬騎兵,蒙古右翼的一些小部落合計出了兩萬,
十萬大軍在他們的王都歸化城(呼和浩特)嚴陣以待。
現(xiàn)在察哈爾林丹汗部已經(jīng)到了宣府防線,離庫庫和屯只有四百余里,估計月底就能對上。”
“林丹汗有多少兵力?”
“據(jù)說是二十萬,但以臣對察哈爾各部的了解和探子回報,十五萬已經(jīng)是極限了!
“十五萬嗎?”
崇禎自語了一聲,隨即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記得歷史上的這一戰(zhàn),兩軍在呼和浩特干了一架,打的是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最終以察哈爾林丹汗損失了四萬余人勝利,但土默特等部的十萬聯(lián)軍被打殘,向西逃走,林丹汗隨即占領(lǐng)了歸化城。
逃走的土默特開始向建奴求救,接到求救信息的皇太極一看,我艸,好事呀,終于求到我了。
于是在大戰(zhàn)的第二年,親率五萬大軍,在敖林倫將林丹汗的精銳多羅特部給打殘了。
斬殺兩萬余人,俘獲一萬余人,林丹汗見勢不妙只能西撤。
同年九月,皇太極又以金、蒙聯(lián)盟盟主的身份調(diào)集大軍追擊林丹汗,林丹汗部逃入?yún)采矫芰帧?br>
自此漠南蒙古諸部就差不多搞定了,于是就發(fā)生了歷史上的己巳之變。
己巳之變的前提是皇太極金蒙盟主的身份,以及將林丹汗打殘了,他又覺得他行了。
至于說袁崇煥斬殺,然后整編皮島,導(dǎo)致皮島牽制建奴之力大減的這個原因,有是有,但有些牽強。
毛文龍的皮島對建奴是有牽制作用的,這點毋庸置疑,但這一切都是在天啟五年之前。
天啟五年以后,牽制作用大減,因為建奴大勢已成。
真要牽制力那么大,努爾哈赤去攻打喀爾喀,皇太極敢在這之前幾次三番的親率數(shù)萬大軍去追擊西遷的林丹汗,而且一走就是幾個月?
毛文龍謊報有二十萬大軍,實際只有兩萬八千人。
就憑這兩萬八千人的海上陸戰(zhàn)隊就敢大軍上岸找建奴干架?
關(guān)寧鐵騎遇到建奴的騎兵都夠嗆,就憑這些步兵?
這是麻煩?還是找死?
但不能說沒用,畢竟幾萬人在敵后,誰都不敢忽視。
繞道攻擊,最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后金爆發(fā)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饑荒,
《清實錄》記載,斗米價銀八兩,人有相食者。國中銀兩雖多,無外貿(mào)易。
剛好毛文龍又被袁崇煥砍了,面對饑荒,皇太極只能冒險了。
二是剛成為諸部盟主,需要一場大戰(zhàn)來鞏固地位。
“你們怎么看土默特聯(lián)軍和察哈爾林丹汗?誰勝誰?”
眾人沉默了一下,黑云龍沉聲道:“陛下,臣之前在宣府,對土默特和察哈爾還算是了解,
從目前形勢看,土默特聯(lián)軍一定會敗,
一是聯(lián)軍人數(shù)就是劣勢,雖有十萬人,但凝聚力不強,而林丹汗的十五萬大軍那是經(jīng)過數(shù)十次戰(zhàn)爭練出來的,
可有句話說的好,兔子急了還蹬鷹,土默特是十萬大軍,即便不敵,也會將林丹汗的大軍干掉一部分的。
可惜這種近乎兩敗俱傷的大戰(zhàn)我們沒法坐收漁翁之利。”
眾人聽著前面的分析還算靠譜,但聽著最后面一句話,都是嘴角扯動了一下。
即便是林丹汗被干掉了三成,那也還剩下十余萬大軍,大同和宣府兩鎮(zhèn)能戰(zhàn)的軍士能抽出十萬嗎?
步兵打騎兵,想啥呢?
你還想收漁翁之利,人家還想來搶我們一波呢!
“倒也不是不可以當(dāng)一回漁翁!”
沉默的大堂中,崇禎突然出聲了,讓眾人愣了一下。
“朕問你們,建奴最大的威脅是誰?”
“大明?朝鮮?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察哈爾?”
面對皇帝的問題,眾人又是沉思了一會兒。
袁可立輕聲道:“陛下,建奴威脅,第一是察哈爾、第二是朝鮮,第三才是大明,最后則是蒙古諸部!
察哈爾是黃金家族,蒙古諸部遙尊的共主,自身實力也強大,
且與建奴接壤,兩部已經(jīng)打了好幾次了,是最能直接威脅建奴的,
朝鮮位于建奴東南方,屬于建奴的后方,且是大明藩國,牽制作用極大,
大明經(jīng)過陛下一系列的操作,已經(jīng)是國庫充足了,但依舊有很多問題,
野戰(zhàn)軍和強大的騎兵都需要時間,沒有這些就沒法主動出擊,短時間反而對他們的威脅不算大,
有關(guān)寧防線和以長城為依托的九邊,他們短時間內(nèi)對我們也沒辦法,
面對幾年后大明的威脅,建奴只能將蒙古諸部給收服了。
即便大明野戰(zhàn)軍練出來了,不是兩三倍兵力根本無法占到優(yōu)勢,
至于說蒙古諸部,都是一個個部落,單獨一個都會被碾壓,多個聯(lián)合又要相互防備,耗不起,
一旦分開就容易被各個擊破,從目前蒙古諸部對建奴的態(tài)度就能看出!
袁可立的一番分析,聽的眾人紛紛點頭,就目前局勢來看,的確是這樣。
明知道大明一定會強大起來,但短時間內(nèi)又打不進來,那只能收服蒙古壯大自己了,或者想辦法搞事情牽制大明發(fā)展。
既然如此,土默特聯(lián)軍和察哈爾林丹汗兩敗俱傷后,建奴不可能放棄這種機會,一定會出兵干林丹汗一下。
“陛下的意思是,等林丹汗和土默特打完后,我們幫助林丹汗,讓他和建奴干一架?
無論哪一方勝利,兩方都會損失兵力,對大明都是好事!
崇禎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看著眾人有些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