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文的動作很是奇特,遠遠看看去仿佛一顆頭顱在地圖上挪動著,這一幕讓眾人很是好奇。
數(shù)息后,范景文停住了指著地圖上的一個位置,又看向黃道周,興奮道:“黃大人,你的意思是從鄭州到開封一帶的黃河開一個口子,斜向東南,
從霍邱到淮南一帶進入淮河,然后再經(jīng)瓦埠湖、派河到巢湖?”
“對,下官就是這個想法!”
黃道周點了點頭:“黃河在鄭州到開封一段,地勢遠高于周邊,形成了地上懸河。
歷史上記載黃河在河南境內(nèi)曾經(jīng)多次決堤,僅元明兩朝在開封處決口就多達百余次,數(shù)十次襲城,有七次淹了開封府。
如果從這里開一個口子,修一條河道直入淮河,一來能緩解在河南鄭州、開封一帶的洪災(zāi),
二來補足淮河水、江淮運河的水就夠了;
三來商船就能順著運河進入鄭州、開封一帶;
四來就是沿途的灌溉了!”
嘶……
群臣倒吸了口涼氣,隨后滿臉的苦笑之色,他們現(xiàn)在是知道黃道周說的不是辦法的辦法了。
乍一聽,黃道周的這個想法的確是可行的,也的確能達到他所說的這四種優(yōu)勢,尤其是可以緩解黃河在河南境內(nèi)的決堤這一條就讓人很是動心。
可弊端更是明顯,一是黃河在開封段距離淮河足足七八百里地,曲曲折折的算下來接近千里,這又是一條新的運河。
嗯……也不算是新運河,因為可以借助現(xiàn)有的流入淮河的支流,諸如渦河、惠濟河、賈魯河等河道,但肯定得挖深、加寬。
為了一條一千五百里的運河,再修建一條一千里的運河來補足,純粹是多余之舉。
但從緩解黃河的決堤造成的大面積的傷亡和損失來看,挖運河的費用倒也能承擔(dān),而且還很不錯。
問題是黃河之所以屢屢決堤是因為泥沙太多,淮河本就容易泛濫,泥沙再進入淮河,那整個淮河就會堵死了。
從淮河到長江的瓦埠湖、巢湖都會有泥沙淤積,長江也是如此,到時候瓦埠湖和巢湖內(nèi)泥沙淤積勢必會導(dǎo)致水位上漲、水域面積增大,侵吞周邊良田。
從這一方面來說完全就是得不償失了。
黃道周的這一做法還不如采用低洼處蜿蜒北上呢,雖然距離長了一些,但勝在穩(wěn)妥。
龍椅上的崇禎心中也是嘆了口氣,如果現(xiàn)在能有后世的混凝土、燒磚等等技術(shù),從開封到淮河一帶的運河絕對能開挖。
開通的運河平緩,淘沙就簡單,弄出來的沙子經(jīng)過清洗和篩選之后用來配置混凝土、燒磚,清洗下來的可以堆放在低洼處用來填田。
等到淮河的時候,泥沙就所剩無幾,也是能承受的。
可話又說回來,能搞出混凝土、燒磚等等技術(shù),那就能搞出發(fā)電機、交流電,有電就能搞出抽水機,直接按照后南水北調(diào)的方法梯度抽水就是了,討論這么多做什么?
即便現(xiàn)在有蒸汽機了,他也不一定能搞出發(fā)電機。
說到底,還是技術(shù)不行。
見群臣眼中滿是失望之色,崇禎輕咳了一聲:“諸位愛卿,除了效仿前人的曲折前進逆流外,朕倒是還有兩個方法,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群臣聞言,猛地一震,眼中滿是好奇和震驚之色。
負(fù)責(zé)水利的工部官員們都沒有辦法,皇帝竟然有辦法,而且還是兩條,這怎么可能?
難道真的有生而知之之人?
震驚過后,群臣都凝神看向皇帝,皇帝登基之后顯露的種種都超出了他們的想象,現(xiàn)在說皇帝不是某個天神下凡來拯救大明的他們都不信。
工部尚書范景文大喜,立刻上前跪倒在地,高聲道:“請陛下明示!”
“范愛卿,請起!”
崇禎右手虛抬,而后走下平臺,靠近地圖,提筆在地圖上圈圈畫畫,一條條線條被標(biāo)了出來。
足足過了半炷香的時間,崇禎才放下筆,不待他出聲,一直盯著地圖的工部尚書范景文突然驚呼:“陛下大才!”
“我明白!”
“我也明白了!”
“陛下高瞻遠矚!”
“絕對可行!”
“對,一定可行!”
……
范景文出聲之后,工部左右侍郎、都水清吏司郎中等人皆是驚呼了起來,眼中滿是笑意。
眾人有些懵,一條線條圈圈的怎么就明白了?你們到底明白什么?
崇禎見狀,看向范景文:“范愛卿,你給諸位愛卿講講吧!”
“臣遵旨!”
范景文一躬身,而后指著地圖:“諸位都知道淮河發(fā)源于河南境內(nèi)的桐柏山,一路向東,中途有很多的支流,
左岸有洪河、谷河、潤河、潁河、西淝河等九條大型河道,右岸有史灌河、灃河、汲河、淠河等九條大型河道,以及十六座水域面積寬但不算深的湖泊。
想要利用淮河與長江之間的瓦埠湖和巢湖,那么我們就需要從瓦埠湖所在的壽州往西的支流入手。
正陽關(guān)附近有淠河、穎河兩條大型支流匯入。
淠河是自南向北暫時不用考慮,那么穎河就是我們重點考慮的對象了。
穎河發(fā)源于河南布政司登封嵩山,經(jīng)周口、安徽省阜陽注入淮河,是淮河的第一大支流!
說到這里,范景文轉(zhuǎn)身指著穎河:“沿著正陽關(guān)西北往上走,途中有汾泉河、沙河、賈魯河匯入,而沙河則又有汝河匯入。”
范景文停頓了,敲了敲汝河西北的一條河流:“這一條河流名為伊河!”
“本官明白了!”
聽到伊河,一直盯著地圖上線條思索的畢自嚴(yán)突然驚呼了一聲,快速道:“陛下大才!”
群臣再次無語了。
工部負(fù)責(zé)水利、工程的,能看到自己領(lǐng)域內(nèi)的事兒,他們認(rèn)了,畢竟這是他們吃飯的本事。
可你一個戶部尚書現(xiàn)在明白了工部在討論的技術(shù)上的事兒,而且我們都不知道,是不是太過分了些?
“畢尚書,您到底明白什么了?”
“你們……哎……”
畢自嚴(yán)看著疑惑的眾人,嘆了口氣后敲了敲地圖上的一條紅線:“看看這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