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的幾名守樓人以及登樓客也悄悄上來,想要一睹何為的沖關(guān)風(fēng)采。
依舊是何為率先出手,拔刀如風(fēng),往前平斬而去。
李成渝不慌不忙,擺動劍鞘尾端,凌空接下了這一擊。
他的出劍瀟灑至極,仿佛契合微風(fēng)的流動,渾然天成。
何為跟著這股劍氣走動,身形也不自覺的放松下來。
刀劈、刀斬、刀刺。
猶如水銀瀉地,山水墨畫的寫意招式,兩人出劍的速度越來越快。
眼力差些的劍客跟不上戰(zhàn)斗的節(jié)奏,只能見到兩個殘影合二為一,眼睛也越來越花。
實力稍高的人,則是目不轉(zhuǎn)睛盯著戰(zhàn)場。
同時感嘆于何為的天賦與悟性。
這家伙又用起了老本行。
臨場偷學(xué)。
而且這一次學(xué)的還不是古板的一招一式,而是隱藏在“霜雪龍王”之下的瀟灑步伐。
好家伙!
連我的劍你都偷學(xué)起來了,但就怕你學(xué)不來!
李成渝的眼睛微微一瞇。
他接下何為的一刀之后,不再往外撥動,而是順勢朝著旁邊一壓。
這輕輕的一壓,彈開了斷刀。
在“霜雪龍王”與何為之間,出現(xiàn)了一道空隙。
只要李成渝的劍往前一掃,便可擊中何為的胸膛。
李成渝身為老道的江湖劍客,自然不會放過此等大好機會。
他的手腕猛的一轉(zhuǎn),那匯聚在霜雪龍王劍鞘中的“劍勢”化為一道激流,撲向何為的胸膛。
此局,勝負(fù)已定。
李成渝抬眼看去,卻并未見到何為驚慌失措。
何為等的就是這一刻。
他并未收回那偏轉(zhuǎn)到一邊的斷刀,而是松開了手,由直握變?yōu)榉醋,瞬息之間換了握刀的方式。
正是借著這一反抓,斷刀驟然回縮,他的手肘貼在了一邊的刀柄上,而另一邊的刀柄與刀身之間形成了一個夾角,恰好擋住了那飛擊而來的劍鞘。
與此同時,何為的身形已然移動,他膝蓋微彎,腰身前沖,借著斷刀與刀柄之間的三角區(qū)域,卸掉了那霜雪龍王刀鞘的一部分力。
旋即再次將刀往回一拉,沿著斜下角,轉(zhuǎn)到了霜雪龍王刀鞘的下方。
順著直線,猛殺向前。
這一刻,何為將訓(xùn)練中的腰身合一之力用到了出劍之上,他雖是反握著斷刀,可人卻化為一柄鋒銳的利劍。
鋪天蓋地,洶涌而來!
“無名劍法:直刺,反握,橫劍。”
直刺只是幌子。
反握避開鋒芒。
橫劍火中取栗。
他賭的正是那兇險一線中的生機。
“霜雪龍王”出鞘之后,其招招累積起來的劍勢,早已附著在那迅疾而行的劍鞘之上。
若想取勝,便要出其不意。
何為的虎口已經(jīng)被劍鞘所蘊含的力道給震出了好幾道裂痕,可何為不管不顧,繼續(xù)橫刀向前。
李成渝身為劍道高手,反應(yīng)能力已臻頂級,他想也未想,刺出了霜雪龍王,直取何為的咽喉。
刷,刷。
刀劍同時停住了。
李成渝的霜雪龍王,停在了離何為咽喉只有一指之遙的地方,便不再前進。
因為何為的斷刀刀尖,距離李成渝的心口僅有半指。
“好小子,被你給險勝了!
李成渝笑著收回劍,并無半分惱怒之意。
何為也收回刀,他借著整個人往前傾倒幾分的優(yōu)勢,斷刀才率先威脅到了李成渝。
“恭喜你,成功闖過第九層,用時六個月。”
李成渝祝賀道。
何為的眼神有些恍惚,他終于是過了這最后一關(guān)。
而且只能說是僥幸而過,因為這只是試煉,李成渝點到為止,并未攜帶殺意。
剛才那一劍,若是有半點殺意,便可提前穿透他的咽喉。
四周來觀戰(zhàn)的劍客大聲叫好,這一戰(zhàn)贏得滿堂喝彩。
“斷刀客,或許以后可以成為斷刀劍客了,刀法與劍法相互融合,佩服!”
“恭喜何兄成為有史以來登樓最快的人,今晚可去一去那勾欄,聽聽小曲兒!
“喻大俠,你這話說得,就不怕潭主聽到嗎?到時候她給老酒鬼打個招呼,你這第七層也甭想過了!
“這……那茶樓喝酒,喝酒。”
“哈哈……”
聽得眾人的恭喜之聲,何為的思緒也有些恍惚。
成功登上第九層,這也代表著他即將獲得一把屬于自己的名劍。
與那“小潭青蛟”仇成賓,“胡楊枝”胡木一一般,成為擁有劍稱號的江湖俠客。
不過想想,斷刀客一名早已傳遍江湖,無需再換。
“隨我來,去挑選你想要的劍吧!
一名身穿古典流云袍的美婦,沖著何為微微一笑,她是枯劍潭的長老南宮蔚然,平常駐守在名劍樓,不曾輕易出現(xiàn)。
名劍樓,也是枯劍潭中的一大奇觀,許多名滿天下的劍皆藏在此中。
這樓共分七層,恢宏大氣,帶著磅礴的古樸之意。
名劍樓的周圍布置著不少的劍衛(wèi),守護此地安全,而且樓內(nèi)還有幾名實力非凡的長老,大多是隱居江湖的劍客,曾經(jīng)名動天下。
不過江湖知識極度缺乏的何為,卻不認(rèn)得這美婦。
只有回頭向吳均去詢問一番了。
“名劍樓里藏有八千把劍,當(dāng)然,八千只是泛稱,枯劍潭的人每年都會從外尋來各種寶劍,收入樓中,每年也有不少劍客闖關(guān)成功,取走寶劍。”
“你有三天的時間,可從這幾千把寶劍當(dāng)中選出你最中意的一把!
南宮蔚然說完,便有事先離開了。
何為進入名劍樓,卻發(fā)現(xiàn)這里并不只有一堆冰冷冷的寶劍,而是分成了小隔間。
每個隔間有專門放置寶劍的地方,更多的則是守護這把劍的劍奴。
劍奴多是孩童,他們是枯劍潭從小培養(yǎng)起來的,有的江湖中人以自己孩子守護寶劍為榮,但更多的則是收錄了無家可歸、無父無母的孩子。
將他們培養(yǎng)成劍奴,既提供了食宿,也讓他們擁有了一技之長。
即便以后不再當(dāng)劍奴,也能憑借著枯劍潭教給他們的本事開間劍坊。
他們對劍的了解,遠(yuǎn)勝常人。
何為行走在寬闊的走廊,每個隔間的門口都會標(biāo)出劍的名字,還有歷史淵源以及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