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2章
來而無往非禮也,收了信自然是要回的。
李泰是盛名滿天下的大才子,卻捧著太子的書信,兩眼茫然地望著天邊的孤云,硬生生地不知道該怎么寫這封回書。
太子皇兄大老遠地寄過來的家書,上面沒寫一個字的正事,就寫了一篇《稱心賦》,開頭就清清楚楚地告訴李泰,他已經(jīng)看穿了稱心對他沒有真情實感,有的只是攀附利用。
這是什么意思?是李承乾跟稱心鬧別扭了?
這事李泰也沒法表態(tài),順著他說,你看得挺透,足夠清醒,遠離稱心是對的。
李承乾和稱心的關(guān)系,在李泰心里那簡直是高于一般的夫妻關(guān)系,你知道人家什么時候又和好了?自己一句順情話,鬧個里外不是人。
反著他說,勸他做人要有包容心,交朋友要有始有終,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整割袍斷義那一出。
這將來李承乾和稱心的事鬧大了,他再把自己供出去,說是自己慫恿他寵幸稱心的,以老爹那個性子,一怒之下還不得把自己給流放了?
裝瞎不提這個事,那也沒法不提,李承乾整封信,沒一個字是說別的事的,你回信能一句不提嗎?
“唉”李泰望云興嘆,這個太子哥哥是真能難為人,連裝瞎都不行。
咦?裝瞎不行,那我裝傻怎么樣?
嗯,好主意。你寫的信我收到了,我也看到了,但是我沒看懂,這總行吧?
李承乾可沒明說《稱心賦》寫的是稱心這個人,如果不是知道他身邊有個大活人稱心的話,完全可以把這篇賦里的稱心理解為一種完美的狀態(tài)。
這就好辦了,既然你是有感而發(fā),寫了篇賦讓我鑒賞,那我也回你一個便是了,你有你的感想,我有我的感想,區(qū)區(qū)一篇賦,難得倒誰?
李泰把手上的紙一卷,樂呵呵地到書房,提筆也寫了一篇《稱心賦》,又拿起一張他剛剛畫好的一幅洛陽宮圖,一并派人送往長安。
信使快馬加鞭地走了,李泰的臉上露出一抹玩味十足的微笑,皇兄你送我一篇賦,我回了你一篇賦,我送你一幅畫,你能不能也回我一幅畫?
畫畫李承乾自然是會的,只不過他畫的不是素描,琴棋書畫誰不是從小打下的基礎(chǔ)?
李承乾只是不像李泰那么矯情,你給我畫幅畫,我就得給你也畫一幅?李承乾根本就沒有那個想法,不過李承乾回信的時候,倒是提到了一幅畫。
李承乾跟李泰說,近日李元昌畫了一幅畫,畫的是馬,畫得非常好。
李元昌品行不好是真的,但他并不是個草包,他還是有著真才實學(xué)的,就畫畫來說,他畫的馬在當(dāng)時,朝野上下無出其右者。
李承乾看到李元昌畫的馬,忽然想起了前世李泰畫的昭陵六駿,于是他問李泰還記不記得父皇當(dāng)年的那幾匹戰(zhàn)馬,希望李泰能把它們給畫出來。
李承乾相信只要自己稍微提醒他一下,他肯定就能畫出來,這可是令父皇非常高興的一件事,父皇一定會重重地賞賜李泰。
李泰看著李承乾鐵畫銀鉤的字跡,不禁笑出了聲,父皇當(dāng)年的戰(zhàn)馬,當(dāng)年自己就沒見過,說什么記不記得。
玄武門事件發(fā)生的時候,李泰才七歲,李世民的那六匹神駿基本都陣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