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7章
一個人眼睛成對、耳朵成雙、手腳分左右,這邊的如果出了問題,另一邊的馬上可以頂?shù)蒙蟻,可是嘴卻只有一張,嘴若是犯了錯誤,沒有第二張嘴頂上來。
也就是說嘴一定要謹慎,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再沒有收回的可能。
高季輔這會兒就在為嘴的事而追悔莫及,早知會是這么個結果,自己何必多嘴多舌?
這世上沒有“早知道”,行事要想不后悔就必須得“拎得清”,做錯事往往都不是錯在“做”上,而是錯在做之前的判斷上。
如果高季輔不是誤判了皇太子和魏王之間的兄弟情,他不至于落到這么被動的局面。
他“做”的沒錯,那奏章寫得口誅筆伐,任誰也得夸上一句蕩氣回腸,就因為誤判了形勢,“做”得越好,錯得就越深。
他也誤判了李世民的行事風格,他以為他在東宮跪雪的事,只要皇帝知道了,無論如何都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教訓太子一通,不可能會追究他一分一毫,反而會大肆地安撫他。
不得不說他對李世民還是足夠了解的,李世民原本是真的打算那么做的,他并不想把所有的真相都擺到桌面上來。
不管怎么說,高家的面子是要給的,至于高季輔犯的錯,私下里說幾句重話,敲打一下也就是了。
李承乾和李泰一番掏心的交流改變了李世民的想法。
李泰的好言相勸出乎他的意料,如果說李泰過去對李承乾一頓冷嘲熱諷,他倒是更好接受一些。
李承乾的坦誠相待也令他意外,如果說李承乾閉門不見或者直接趕李泰走,他倒是更愿意相信。
兩個孩子都在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替對方抗事,自己這個當?shù)牟荒茏o著他們,還要無端地給他們加碼,讓他們更難過一些嗎?
別人家的面子比自己家的里子還重要嗎?李世民決定黑起臉來,不再講什么情面,你都欺負到我兒子頭上了,我有什么不好意思跟你算賬的?
算賬說起來容易,無外乎就是加減乘除而已,其實不然,賬要怎么算,這里面的說法實在是太多了。
若是揪著高季輔不放,跟他一個人算賬,那最少也得掀他一層皮。
李世民生氣歸生氣,他還沒氣傻,說實話他這氣也就有二分是真的,八分都是裝的。
若是把那些背后對李泰不恭不敬的人全都捆一塊算賬,那就好辦了,罵他們一頓就算完活,總不能掄起大刀“咔嚓”“咔嚓”把半朝的高官都剁了吧?
李世民看著癱軟在地上的高季輔,既沒給他說話的機會,也沒跟他說話,就當他不存在一樣的對著群臣吼了起來。
“隋文帝時,一品以下的官員皆為諸王所顛躓(音志),此乃朕與公等共見。彼皆天子兒,魏王豈非天子兒邪?”
李世民氣得一捶桌子站了起來,朝堂的人有一個算一個,誰不知道前隋的時候,親王都牛成了什么樣?
那時候哪個親王拿大臣當人?皇子隨隨便便地羞辱朝臣,都不算什么新鮮事。
怎么前朝的皇子是天子兒,我李世民的兒子不算天子兒唄?你們憑什么看不起我兒子?是不是我把你們慣的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