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幾位公主,大家也有些話說,畢竟她們這些土生土長的上京閨秀,自幼跟著家中長輩,也曾多少跟公主們有交集的。
這其中李瀟安最多,畢竟李德妃是她的姑姑,她這個侄女進(jìn)宮也是家常便飯。
“晉安公主最大氣,做事情也最有氣派,很能鎮(zhèn)得住場子。永泰公主性子溫和不喜與人相爭很是好相處,至于長樂公主那心眼多的跟篩子似的,不過這人最會審時度勢,見風(fēng)使舵,你可要小心!
從李瀟安跟徐秀寧的言語中都能聽得出來,雖然對長樂公主不喜歡,但是卻沒否認(rèn)長樂公主的本事。
又想起她去伯府的事情,倒是個有趣的人。
秦芳晴說話也直,就道:“長樂公主與朝中諸多夫人關(guān)系都不錯,就連我娘那樣端方的人都夸過她!
傅元令:……
那這個功夫真不得了。
能讓諸位夫人出口夸贊而不心生厭惡,又想起皇后娘娘對長樂公主也不錯,可見她的確是有些本事。
一直吃瓜聽八卦的齊懷柔忽然說道:“說起來長樂公主我記得大約我七八歲的時候進(jìn)宮,她跟在晉安公主后面笑得甜甜的,還能把晉安公主照顧好了。那時候我就只知道跟在我娘后頭胡吃海喝的,想想真是差距蠻大的!
傅元令心想有目標(biāo)的人生,跟沒有目標(biāo)的人生本來就是截然不同的道路。
“大約也沒幾個像你這樣沒心沒肺的,我那時候進(jìn)宮就特別緊張。”秦芳晴開口說道,她們這些屬臣的家女兒,進(jìn)宮就怕給家里招禍,自然是小心翼翼。
尤其是秦家家規(guī)嚴(yán),所以秦芳晴并不喜歡進(jìn)宮。
李瀟安看著傅元令,輕輕笑著說道:“過幾日我家會設(shè)宴宴請永泰公主,你有時間去嗎?”
諸位公主回京,他們這些有姻親的人家,自然會宴請公主。
像是李家宴請永泰公主,譚家宴請長樂公主,還有徐家宴請晉安公主,這些都是合乎禮儀的人情往來。
傅元令想了想搖搖頭,“你們這算是家宴,我就不去了!
李瀟安輕笑一聲,“改日約出來私下小聚也成。”
吃飽喝足,竇朔就來接人了,在眾人戲謔的目光中,齊懷柔盡量臉不紅氣不喘的跟她們作別離開。
三人推開窗子看著竇朔扶著齊懷柔上了馬車,動作小心翼翼,眉眼之間諸多關(guān)切。
“看看今天,真是難以想象以前這人干的蠢事兒!崩顬t安特別不客氣的說道。
秦芳晴收回自己的目光,“沒有之前的事兒,也難說有沒有今天的珍惜。凡事有因才有果!
“哦,我知道,你的因果就是那繼續(xù)堅持婚約的羅家小子!
聽著李瀟安的打趣,秦芳晴難得臉一紅,瞪她一眼,“別只顧著說我,且把你自己看好吧!
傅元令看著二人你來我往,將兩位好友送走,自己獨(dú)坐在這恢復(fù)清凈的室內(nèi),一時間也有種難得幾分清閑的感覺。
可見忙得很了,跟三五好友小聚,果然是個不錯的法子。
傅元令忙著西郊的事情,肖九岐接管了造作局,還有京衛(wèi)司那邊,兩夫妻忙得腳不沾地,幾位公主駙馬回了上京,除了外家走了一趟之外,其他時候多數(shù)宴請都盡數(shù)回絕,畢竟幾位駙馬還得去西郊做苦工。
對于鹿玉坤還有孔弘義來說的確是苦工,只有楊霽英美不勝收,整日跟著傅元令不像話,畢竟男女有別,他就盯上了戚若重。
時間大部分都耗在了西郊新擴(kuò)建的工坊上,東陵府多水,建造水排倒是能讓東陵受益的東西,而且這東西也不復(fù)雜,關(guān)鍵是西郊這邊每一座水排都能安排的恰到好處,這才是楊霽英最撓心抓肝的地方。
傅元令兩夫妻一忙起來,倆孩子就見天的送進(jìn)宮,跟晉安公主的兩個孩子倒是整日的在一塊玩耍。
楊霽英整日在西郊蹲著,晉安公主并不會常去,偶爾才會以探望丈夫的名義過去看看。
多數(shù)時候,晉安公主都是進(jìn)宮陪著皇后,順便看著幾個孩子,因為肖翀的緣故,皇帝經(jīng)常往鳳儀宮去,連帶著楊暉跟楊祺見到陛下的次數(shù)也跟著增多。
等出了正月,天氣漸漸暖和起來,身上除去了厚重的冬裝換上夾棉的衣裳,大人孩子都覺得輕快起來。
皇后娘娘看著一排睡得四個噴香的孩子,臉上的笑容就沒下去過。
抬頭看著女兒正靠著軟枕喝茶,輕聲說道:“去外頭說話,別吵著孩子!
晉安公主點(diǎn)點(diǎn)頭,起身扶著母后走出去。
到了外殿,母女倆相對坐下,舒和帶著人送上茶來。
將薄紗做成的錦簾輕輕的放下,這才彎腰退了下去。
“回來這段日子里,感覺如何?”皇后娘娘笑著看著女兒問道。
晉安公主眨眨眼,好一會兒才說道:“您當(dāng)初給我的信中夸贊九弟妹,的確是沒有言過其實!
皇后輕嘆一聲,“難得的是這孩子不驕不躁的品格!
晉安公主笑了笑,“駙馬對九弟妹觀感很好,西郊那邊女兒雖然未能常去,卻也知道實屬不易!
皇后喝口茶,“這段日子下來,你有什么打算?陛下就算是讓你們多待上京,只怕后半年也得放你們回去!
“眼下女兒就想著先把東陵那邊穩(wěn)住了,去歲的蝗災(zāi)百姓流離失所,今年總得讓他們重新安置下來,不然有水匪摻和要生亂子!睍x安公主看著母后開口,“我瞧著上京這一兩年內(nèi)也無大礙,吳王……還是那么沒長進(jìn),譚貴妃一向目光短淺,做事情只顧蠅頭小利,只怕當(dāng)初給吳王招的幕僚也多是牛頭狗肉之輩!
晉安公主沒說的是,讓她最意外的是父皇的態(tài)度。
她出嫁時,父皇偏重吳王之心甚是明顯,但是這次回來楚王明顯已有平分秋色之勢。
這里頭,只怕母后費(fèi)了不少的心思。
想到這里,晉安公主看著母后,壓低聲音說道:“楚王縱然眼下不錯,但是李德妃背后的李家您有把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