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升,驅(qū)散了夜的寒意,卻無法驅(qū)散洪都城內(nèi)彌漫的濃重血腥和硝煙氣息。
楚寧在一眾精銳驍騎和錦衣衛(wèi)的簇?fù)硐,策馬緩緩踏入這座剛剛經(jīng)歷血火洗禮的城池。
目光所及,盡是斷壁殘垣、焦黑的木梁和尚未熄滅的余火。
街道上,楚軍士兵正在清理戰(zhàn)場,將雙方陣亡者的尸體分開搬運,傷者的呻吟聲不絕于耳。
雖然城池已下,但空氣中依舊彌漫著一種壓抑和悲傷的氣氛。
“陛下!陛下!”
一聲雷吼打破了清晨的沉寂,只見冉冥頂著他那锃亮的光頭,渾身浴血,卻滿臉興奮地大步跑來,沖到楚寧馬前,轟然行禮:“末將冉冥,參見陛下!托陛下洪福,洪都城已被我軍徹底拿下!”
楚寧微微頷首,臉上并無太多喜色,只是平靜地問道:“戰(zhàn)果如何?守將耿輝呢?”
冉冥立刻興奮地匯報,聲如洪鐘:“回陛下!漢軍主將耿輝,已被末將親手?jǐn)貧⒂诔菛|街巷!”
“其麾下五萬守軍,經(jīng)清點,戰(zhàn)死約三萬余人,被我軍俘虜一萬五千人!只有大約四五千殘兵,趁夜從北門突圍逃脫了!”
這個戰(zhàn)果堪稱輝煌,以相當(dāng)?shù)拇鷥r攻克如此堅城,并幾乎全殲守軍。
冉冥臉上滿是自豪,隨即又想起一事,摸著光頭問道:“陛下,那一萬五千俘虜,是否還按老規(guī)矩,全部殺掉?”
他做了一個抹脖子的手勢。
以往對待頑抗之?dāng),尤其是核心精銳,楚軍往往采取極其酷烈的手段以震懾四方。
楚寧聞言,卻緩緩搖了搖頭。
他目光掃過那些被集中看管、面帶驚恐和絕望的漢軍降卒,眼中閃過一絲算計的光芒。
“不必。此時非彼時!
楚寧的聲音沉穩(wěn)而充滿威嚴(yán):“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大戰(zhàn)方興未艾,況且,這支漢軍能在此地堅守如此之久,其戰(zhàn)斗意志和素質(zhì)皆屬上乘,就這么殺了,未免可惜!
他頓了頓,語氣篤定:“朕,欲收服他們,化為己用!
冉冥一聽,眼睛頓時亮了,咧嘴笑道:“陛下圣明!這事兒交給俺老冉!俺這就去跟他們講講道理,保管他們服服帖帖歸降陛下!”
他晃了晃砂鍋大的拳頭,顯然他所謂的道理并不那么溫和。
楚寧沒好氣地瞥了他一眼,語氣帶著一絲無奈:
“就你這副尊容,這副嗓門,怕是道理沒講通,先把人嚇得誓死不降了,退下吧,此事,朕親自來!
冉冥訕訕地笑了笑,撓了撓頭,乖乖退到一旁。
楚寧整理了一下衣甲,在一眾護(hù)衛(wèi)的簇?fù)硐,策馬來到城內(nèi)巨大的演武場。
此刻,一萬五千名漢軍降卒正垂頭喪氣、惶恐不安地被圍在場地中央,周圍是密密麻麻、刀出鞘弓上弦的楚軍士兵。
楚寧策馬來到陣前的高臺之下,目光如電,緩緩掃過下方黑壓壓的降卒。
他運起內(nèi)力,聲音清朗而極具穿透力,清晰地傳入每一個降卒的耳中:
“大漢的將士們!”
僅僅五個字,便讓所有降卒抬起頭,目光復(fù)雜地看向這位年輕的楚國皇帝。
“朕知道,你們此刻心中充滿了恐懼、不甘,或許還有對故主的忠誠。”
楚寧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但你們可知,為何站在你們面前的是朕,而不是你們的皇帝劉秀?”
他微微停頓,仿佛在讓眾人思考,隨即開始了他的說服,亦或是威懾:“朕,楚寧,自六年前登基之日起,便立志結(jié)束這中原數(shù)百年來九朝紛爭、戰(zhàn)亂不休的局面!”
他的聲音逐漸提高,帶著一種睥睨天下的霸氣:“六年!僅僅六年!”
“朕便親率大楚鐵騎,北滅強趙,東征悍燕,西踏雄秦,南平霸晉,中原逐鹿,收服魏國,不久前,更是兵不血刃,令周國納土歸降!”
每一個王朝的名字從他口中吐出,都像是一記重錘,敲打在降卒們的心頭。
這些事跡他們早已聽聞,但此刻由這位征服者親口說出,更顯得震撼無比。
“如今天下九朝,已有六國疆土盡入我大楚版圖!唯余東南大唐,以及你們所效忠的——茍延殘喘的大漢!”
楚寧的聲音變得冰冷:“而你們大漢,經(jīng)此洪都一役,主力精銳盡喪!”
“劉秀身邊那區(qū)區(qū)十七萬兵馬,不過是臨時拼湊之眾,如何能擋我大楚百戰(zhàn)雄師?”
他斬釘截鐵地宣告:“朕踏平大漢,掃清寰宇,一統(tǒng)中原九朝,乃天命所歸,大勢所趨!無人可擋!”
演武場上鴉雀無聲,只有楚寧的聲音在回蕩,以及降卒們粗重的呼吸聲。
許多降卒的臉上已經(jīng)露出了動搖和絕望的神色。
楚寧所說的,雖然是敵人之言,卻句句戳中現(xiàn)實,讓他們無法反駁。
楚寧看著眾人的反應(yīng),知道火候已到,給出了最終的選擇,語氣平淡卻蘊含著冰冷的殺意:“現(xiàn)在,朕給你們兩個選擇!
“其一,認(rèn)清時勢,棄暗投明,歸順大楚。”
“朕可既往不咎,爾等仍可為軍,憑軍功獲取爵祿田宅,他日亦可共享天下一統(tǒng)之太平!”
“其二……”
他的目光驟然變得銳利如刀:“執(zhí)迷不悟,甘為劉秀殉葬!那么,此刻便是你們的死期!”
死一般的寂靜籠罩了演武場。
降卒們面面相覷,臉上充滿了掙扎。
對舊主的忠誠、對死亡的恐懼、對未來的茫然交織在一起。
終于,人群中一個膽小的士兵承受不住這巨大的壓力,。
“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帶著哭腔喊道:“我……我愿意歸降!求陛下饒命!”
有一就有二!
“我也愿意歸降!”
“歸降!我們愿意歸降!”
如同堤壩崩潰一般,求饒和歸降的聲音此起彼伏,迅速連成一片。
越來越多的人跪倒在地。
最終,整整一萬五千降卒,幾乎全部選擇了臣服。
或許并非真心,但在絕對的武力威懾和看似無可逆轉(zhuǎn)的大勢面前,這是他們唯一的生路。
誰都不想死,就算是再忠心的士兵在被俘虜之后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