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皇宮。
養(yǎng)心殿內(nèi),檀香裊裊,金絲楠木的案幾上擺著一盞青玉宮燈,燈火搖曳,將楚寧的側(cè)臉映照得忽明忽暗。
窗外已是暮色四合,最后一抹殘陽透過雕花窗欞,在殿內(nèi)的金磚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趙羽躬身施禮,鎧甲上的銅釘在燈光下泛著冷光。
他雙手呈上一疊信件,沉聲道:“陛下,目前還未發(fā)現(xiàn)和太上皇被殺一事有關(guān)的線索!
楚寧修長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發(fā)出沉悶的聲響。
他的目光落在那些信件上,眼中閃過一絲銳利。
“不過,朝中有些人倒是和大唐和大漢有所往來,這是末將查到的信件!壁w羽補充道,聲音壓得更低。
殿內(nèi)一時寂靜無聲,只有楚寧拆開信封時紙張摩擦的沙沙聲。
每一封信都被他仔細(xì)展開,逐字閱讀。
燭火跳動間,他的眉頭越皺越緊,眼中的寒意也越來越盛。
“哼!”
楚寧突然冷笑一聲,打破了殿內(nèi)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將一封信重重拍在案上:“朕才下令搜查所有大臣府邸,楊丞相和賈大人的府上就出現(xiàn)了他國信件。”
趙羽抬頭,看見年輕的帝王眼中燃燒著怒火。
楚寧站起身,明黃色的龍袍在燭光下熠熠生輝,他踱步到窗前,背對著趙羽道:
“真是愚蠢,這兩位大人不在京都城,大唐和大漢的信件怎么可能在他們的府上?”
窗外,一陣夜風(fēng)吹過,帶來御花園中桂花的香氣。
楚寧深吸一口氣,轉(zhuǎn)身時眼中已恢復(fù)冷靜:“這定是有人故意栽贓嫁禍,想要朕懷疑這兩位大人!
他走回案前,手指輕點那些信件:“趙羽,你帶著錦衣衛(wèi)盯著這兩座府邸的人,若是發(fā)現(xiàn)任何可疑之人,立即拿下!”
趙羽正要領(lǐng)命,卻見楚寧的目光落在最后一封信上,臉色驟然陰沉如鐵。
“至于這個禮部侍郎王欣德!”
楚寧的聲音冷得像冰:“一定要撬開他的嘴,找到大唐在此地和他聯(lián)絡(luò)之人!
“是!”趙羽抱拳應(yīng)道,鎧甲發(fā)出清脆的碰撞聲。
他起身退下時,注意到皇帝的手指在案幾上無意識地敲擊著,這是楚寧思考時慣有的動作。
殿門開合間,一陣穿堂風(fēng)掠過,吹得燭火搖曳不定。
楚寧獨自站在殿中,影子被拉得很長。
他盯著案上的信件,眼中閃爍著復(fù)雜的光芒。
這些栽贓手段如此拙劣,簡直像是故意為之。
“這是挑釁,是嘲諷!”楚寧喃喃自語,手指攥緊了龍袍的袖口。
他剛回來不久,合并大周王朝之后,朝中許多事情還未處理,太上皇就離奇被殺,現(xiàn)在又有人在他眼皮底下玩這種把戲。
殿外傳來腳步聲,打斷了楚寧的思緒。
宦官尖細(xì)的聲音響起:“陛下,刑部凌大人求見!
“進來!背䦟幨諗壳榫w,重新坐回龍椅上,面容恢復(fù)了帝王的威嚴(yán)。
凌浩然快步走入,官袍下擺沾著些許塵土,顯然是從案發(fā)現(xiàn)場匆匆趕來。
他跪下行禮,額頭上的汗珠在燈光下閃閃發(fā)亮:“陛下,經(jīng)過兩天一夜的查詢,微臣只查到太上皇身上的傷勢并非一般軍中之人所為,似乎是江湖眾人所用之招!
“江湖之人的招式?”
楚寧眼睛微瞇,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案幾邊緣。
他想起太上皇尸體上那些奇怪的傷口——不是軍中制式兵器造成的整齊切口,而是深淺不一、走向詭異的傷痕。
凌浩然點頭,從袖中取出一份驗尸記錄:“陛下請看,這些傷口邊緣有細(xì)微的鋸齒狀痕跡,像是某種奇門兵器所致,而且……”
他猶豫了一下:“致命傷是從下往上斜刺入心臟,這種手法在軍中極為罕見,反倒像是……”
“像是什么?”楚寧追問。
“像是江湖上青蛇劍法的路數(shù)!绷韬迫坏吐暤溃曇魩缀跷⒉豢陕。
殿內(nèi)一時陷入沉默。
楚寧起身踱步,龍袍在地面上拖出輕微的聲響。
他突然停下,轉(zhuǎn)身問道:“這也不對,那群人在現(xiàn)場并未留下太多線索,一看就是訓(xùn)練有素之輩!
凌浩然苦笑一聲:“陛下,其實在殺人打掃現(xiàn)場這方面,江湖之人比死士更為擅長。”
“他們常年刀口舔血,最擅長的就是殺人后不留痕跡!
楚寧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恍然。
他想起自己不是皇子時,曾在民間游歷,見識過那些江湖人士的手段。
確實,他們殺人不眨眼,事后處理現(xiàn)場更是駕輕就熟。
“既然有線索,那就查!”
楚寧一掌拍在案幾上,震得茶盞叮當(dāng)作響:“朕不管他們是什么人,只要他們是兇手就必須追查到底!
他走到凌浩然面前,居高臨下地命令道:“傳令各州、郡、縣發(fā)出告示,凡是有江湖中人提供線索的賞萬金!”
“是!”凌浩然領(lǐng)命退下,官靴踏在金磚上的聲音漸漸遠(yuǎn)去。
楚寧獨自站在殿中,忽然感到一陣疲憊。
他揉了揉太陽穴,走到窗前。
太上皇的死太過蹊蹺,現(xiàn)在又扯出江湖勢力,這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
正當(dāng)他沉思之際,殿外又傳來通報聲:“陛下,禮部尚書鄧弘文求見!
楚寧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衣冠:“宣。”
鄧弘文年近四旬,卻已經(jīng)有了白發(fā),但步履穩(wěn)健,他手捧一份奏折,恭敬行禮:
“參見陛下!”
“何事?”楚寧問道,聲音中難掩疲憊。
鄧弘文雙手呈上奏折:“回陛下,葬禮已經(jīng)安排的差不多,但關(guān)于葬禮時的位置安排,還請陛下示下!
楚寧接過奏折,在燈下展開。
這是一份詳盡的名單,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朝中大臣的名字,后面標(biāo)注著各自在葬禮上的站位。
他粗略掃過排名靠前的一些人——有皇室之人、六部尚書,位置安排得極為考究,既考慮了品級,又兼顧了文臣和武將的平衡。
“就按照你這份名單來!
楚寧合上奏折,遞還給鄧弘文:“記住,葬禮一定要盛大,要按照帝王的規(guī)格來。”
鄧弘文連連點頭:“微臣明白!
他猶豫了一下,又道:“不過還有一事,按照禮制,應(yīng)該給太上皇定尊號。”
楚寧聞言,不禁拍了拍額頭:“朕把這事給忘記了!
他思索片刻,“這樣吧,明日早朝商議此事!
鄧弘文躬身應(yīng)是,正要退下,卻聽楚寧又道:“等等!
鄧弘文停下腳步,疑惑地看向年輕的帝王。
楚寧走到他面前,聲音壓得很低:“葬禮上,多安排些錦衣衛(wèi)的人手,特別是靠近靈柩的位置!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銳利:“朕要看看,哪些人會對太上皇的靈柩特別感興趣!
鄧弘文眼中閃過一絲了然,鄭重地點了點頭:“微臣明白!
待鄧弘文退下后,楚寧長舒一口氣,坐回龍椅上。
案幾上的信件、驗尸記錄和葬禮名單雜亂地攤開著,就像他此刻紛亂的思緒。
他拿起那封王欣德與大唐往來的密信,再次仔細(xì)閱讀。
窗外,一陣夜風(fēng)突然猛烈起來,吹得窗欞咯咯作響。
燭火劇烈搖曳,將楚寧的身影投射在墻上,忽大忽小,如同蟄伏的猛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