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京都城,秋風瑟瑟。
三更的梆子聲剛剛敲過,城南的巷子里一片死寂。
賈羽一身玄色飛魚服,腰間繡春刀在月光下泛著冷芒。
他抬手示意,身后數(shù)十名錦衣衛(wèi)立刻分散,如鬼魅般隱入黑暗。
“大人,確認了,就在前面‘醉仙樓’后院!
一名錦衣衛(wèi)千戶低聲稟報,手指向不遠處燈火微明的三層酒樓。
賈羽瞇起眼睛,指尖輕輕摩挲著刀柄上的纏繩。
他們順著魏朝探子的口供,一路追查,終于鎖定了大唐和大漢探子在京都的據(jù)點。
“動手!
他一聲令下,錦衣衛(wèi)如潮水般涌向醉仙樓。
酒樓后院,幾名大漢探子正圍坐在燭光下,低聲交談。
“聽說楚國太子登基在即,這次若能帶回重要軍情,必是大功一件!”
話音才落,房門猛地被踹開!
“錦衣衛(wèi)辦案,一個不留!”
賈羽冷喝一聲,為首錦衣衛(wèi)千戶繡春刀出鞘,寒光一閃,最靠近門口的那名探子還未反應過來,頭顱已滾落在地。
鮮血噴濺在桌案上,燭火搖曳,映照出其余人驚恐的面容。
“殺!”
錦衣衛(wèi)魚貫而入,刀光劍影間,慘叫連連。
有人試圖翻窗逃走,卻被埋伏在外的弩手一箭穿心。
短短半刻鐘,后院已無活口。
賈羽踩過滿地鮮血,彎腰從一名探子懷中摸出一封密信,掃了一眼,冷笑:
“果然,他們還在打探禁軍布防!
他抬頭,目光森冷:“搜!把他們的暗樁名冊找出來!”
錦衣衛(wèi)立刻翻箱倒柜,很快,一名校尉從暗格中搜出一本名冊,雙手呈上:
“大人,找到了!”
賈羽翻開名冊,眼中寒芒閃爍:“好,很好,這下大唐的探子也跑不掉了。”
次日,城西一處不起眼的綢緞莊。
掌柜正低頭撥弄算盤,忽聽門口風鈴輕響,抬頭便見賈羽帶著一隊錦衣衛(wèi)踏入店內。
“這位大人,可是要選些上好的料子?”掌柜強作鎮(zhèn)定,臉上堆笑。
賈羽唇角微勾,手指輕輕撫過柜臺上的綢緞,淡淡道:“掌柜的,你這料子是從大唐運來的吧?”
掌柜面色驟變,手已摸向柜臺下的短刀。
“拿下!”
賈羽一聲令下,錦衣衛(wèi)瞬間拔刀。
掌柜暴起反抗,卻被賈羽身邊的錦衣衛(wèi)千戶一刀斬斷手腕,鮮血噴濺在雪白的綢緞上,觸目驚心。
“搜!”
錦衣衛(wèi)沖入后堂,很快在密室中揪出數(shù)名大唐探子,其中一人竟是禮部的一名小吏。
賈羽冷笑:“連禮部都安插了人,大唐倒是費心了!
他抬手一揮:“全部處決,尸首懸掛城門,以儆效尤!”
短短數(shù)日,京都城內腥風血雨。
錦衣衛(wèi)在賈羽的指揮下,接連搗毀三朝暗樁十余處,斬殺探子近百人。
城墻上懸掛的尸體越來越多,百姓噤若寒蟬,而大臣則暗自心驚。
錦衣衛(wèi)這么厲害,連三大王朝安排在此地的暗樁都能找到,那他們在京都城的一舉一動豈不是也在對方的掌握中?
“賈大人,魏朝的探子還未清理干凈。”一名錦衣衛(wèi)低聲提醒。
賈羽負手立于城樓,俯瞰京都,淡淡道:“不急,登基大典之前,他們一個都跑不掉!
他轉身,眼中殺意凜然:“繼續(xù)查,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五天的時間,剩下的魏國探子也被找到,并被屠戮一空。
而這時,遠在大唐的李世明也終于接到了探子的飛鴿傳書。
大唐王朝,太極殿。
殿內金爐焚香,青煙裊裊,卻驅不散滿朝文武心中的肅殺之氣。
皇帝李世明高坐龍椅,手中捏著一封密信,指節(jié)微微泛白。
他目光冷冽,緩緩掃過階下群臣,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諸位愛卿,楚皇因太傅獨孤信之死,執(zhí)意傳位于太子楚寧,你們有何想法?”
丞相長孫無極輕撫長須,笑意深沉,出列奏道:
“陛下,楚寧登基,楚軍前線將領必回京觀禮,邊境防務定然空虛——此乃天賜良機!”
他話音未落,兵部尚書侯軍集已按捺不住,大步上前,抱拳高聲道:
“楚軍近年屢戰(zhàn)屢勝,驕狂至極,必不設防!我軍若趁此時突襲,必能一舉奪回失地!”
殿內眾將聞言,紛紛附和。
大將秦穹更是雙目赤紅,猛然單膝跪地,聲音如雷:
“陛下!五萬大唐兒郎葬身楚軍之手,尉遲將軍更是戰(zhàn)死沙場!此仇不報,臣誓不為人!”
大唐何事吃虧過?
可今年和楚軍這一戰(zhàn),不但損失了五萬大軍,還損失了猛將尉遲功。
這筆賬一直壓在秦穹心中,他一直想找機會報仇!
如今好不容易等到楚寧要登基,楚軍邊境上的將領回去觀禮,他豈能放過!
他身后,數(shù)名將領齊刷刷跪倒,齊聲請戰(zhàn):
“臣等愿隨秦將軍出征,誓雪前恥!”
尉遲功兵敗被殺,不單單只是尉遲功的失敗,還是唐軍的恥辱!
然而,魏真卻眉頭緊鎖,上前一步,沉聲道:
“陛下,楚寧狡詐多謀,豈會不做防備?若我軍貿然出擊,恐中埋伏!”
他環(huán)視眾將,語氣凝重:
“楚軍近年用兵如神,楚寧更非庸主,豈會因登基大典而自毀邊防?此戰(zhàn)若敗,不僅損兵折將,更會失信于天下!”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一靜。
李世明目光微閃,指尖輕輕敲擊龍椅扶手,沉吟不語。
他當然想趁機攻打楚軍,一雪前恥。
但楚寧的狡猾,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更何況,他剛剛與楚寧達成協(xié)議,共同討伐魏國。
若此時背信棄義,不僅會失信于諸侯,更會令大唐陷入四面楚歌之境。
要么不動手,要么……不死不休!
想到這里,李世明緩緩抬頭,目光如炬:
“此事關系重大,不可輕率決斷!
他看向殿外,沉聲道:
“先探明魏國司馬逸、大漢劉掣的動向,再作定奪!”
退朝后,李世明獨坐御書房,盯著案上的地圖,久久不語。
窗外秋風蕭瑟,卷起一片落葉,飄落在“楚境”二字之上。
他伸手拂去落葉,眼中寒芒閃爍:
“楚寧……朕倒要看看,你還能得意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