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將手中早準(zhǔn)備好的名冊雙手奉上,這里寫的都是遼國俘虜?shù)某蓡T,名字等。
“好!”皇上十分激動,沒有先收名冊,而是激動的一把將他拉起來,“你身著戎服,不必跪,如此赫赫之功,百余年來死在北方的景國先祖英烈泉下有知,也能寬慰了,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皇后也激動的拉住他的手問寒問暖,隨后皇帝才接過他呈上的名冊,一聲令下,早在旁邊整備的福安公公上前,當(dāng)著文武百官,眾多百姓的面打開圣旨,恭恭敬敬的高聲念道:“
皇帝詔曰:
邇安遠(yuǎn)至。敷天懷向化之心。道一風(fēng)同。率土凜來庭之義。
惟尊親之戴、世篤忠貞。今爾李壞,乃朕與皇后吳氏所出之二子之嫡子。
醇謹(jǐn)夙稱,恪勤益懋,孝行成于天性,子道無虧;
清操矢于生平,躬行不怠;
念樞機(jī)之縝密,睹儀度之從容。思文武之全,戰(zhàn)功赫赫,有留侯之智略,衛(wèi)霍之遺風(fēng)。
式崇寵秩,授以冊寶,封爾為晉親王。宜令有司擇日,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欽此。”
說著將托盤中的寶冊和新玉石親王印交到他手中。
皇上看著他,鄭重拉著他的手道:“切莫辜負(fù)朕!”
李壞感覺到老皇帝如枯柴般的手在微微顫抖,即便對于他而言,這也不是個輕松的決定。
他點點頭:“皇上放心。”
大臣們紛紛作揖,高呼皇上圣明,周圍圍觀百姓也激動的高呼“皇上圣明”!
百姓的歡呼是因為他們單純的覺得高興,在他們心目中,李壞是英雄,英雄得到該有的待遇,自然覺得高興,他們覺得李壞會是一個好官員,是天下之福。
而眾多大臣有些是真為他高興,有些則是討好了,他一回來,朝局形勢就變了…
隨后,凱旋儀式也到了高潮,那就是向皇上獻(xiàn)出俘虜。
這是最激動人心的一環(huán),這次也大有不同,因為俘虜有一個皇帝!還是北方強(qiáng)國的皇帝。
這可是景國百年沒有的盛事,為皇上獻(xiàn)上他國首領(lǐng),可以說是將領(lǐng)的最高榮耀,景國也不似漢唐,這種事就是這么稀有,一百多年來都沒發(fā)生過。
唐朝時光是蘇烈一個人就獻(xiàn)過好幾個,西突厥可汗,西域諸國國王,都被他抓到長安去獻(xiàn)給李治,可對景國來說,這簡直是天大的盛事!建國之后最隆重的盛事!
魏雨白帶人壓著以遼國小皇帝耶律惇為首的遼國皇室貴胄數(shù)百人上前跪拜皇帝。
隨后遼國的最后一代皇帝耶律惇跪在皇上面前,雙手呈送降表和裝在寶盒中的遼國玉璽。
到此時,連皇上身后站著的德公等老臣也激動得用衣袖去擦眼角淚水,他們盼這一天,不知盼多少歲月,磨死多少代人了…
皇上手臂微微顫抖,伸手接過降表和遼國玉璽,然后遞給身邊的福安公公,福安小心命人收起遼國玉璽,然后大聲對著民眾百官宣讀起遼國降表。
這降表也是魏雨白代替耶律惇寫的,因為他不懂漢字,也不知道要怎么寫,不過意思一樣,寫完之后還由蕭鴻祁翻譯成契丹文,讓耶律惇看了按下血印。
此時更是振奮人心,所有人自發(fā)的安安靜靜,一言不發(fā),等待福安讀完。
待讀完之后,瞬間人聲鼎沸,民眾激動歡呼,百官笑得合不攏嘴,互相道喜,激動欣喜的浪潮不斷向外蔓延。
慢慢的,有人高呼晉王的名字,也有人高呼皇上英明,喜極而泣,主動跪拜,越來越多人加入,眾多百姓跪了一地,慢慢居然成一種大勢。
情緒感染之下,連百官也跟著下跪,高呼皇上英明。
李壞見這架勢,也不好站著,跟著單膝跪地,他一跪,身后的新軍也跟著單膝跪下,高呼皇上英明。
皇帝高興的上前:“哈哈哈,平身,都平身!諸位愛卿,將士,朕之子民,都起來!”最后甚至在皇后攙扶之下,親自去扶起路邊的百姓,一副君民相得的景象。
李壞看著他這么高興,心里也是高興的,他最怕的就是百姓無腦將他神化,可如今功勞是新軍的,百姓卻跪皇帝,那是因為皇帝是國家統(tǒng)一的象征。
民眾心中激動,自發(fā)跪的不只是皇帝,還是景國,還有他們對景國的認(rèn)同,一旦他們愿意為自己的祖國驕傲之時,粘聚力就悄然形成了。
如此,李壞也更有信心面對數(shù)年之后金國的挑戰(zhàn)了。
…
獻(xiàn)出遼國皇室之后,還有大臣,將官等等,凱旋儀還很長。
很多人民眾,百官都激動落淚,不知不覺之間,很多人在這令他們驕傲的盛大儀式上,已將自己和國家綁在一起,帝國的凝聚力更進(jìn)一步。
而李壞也無法脫身,但他其實早在人群角落看到朝思暮想的身影,心中已按捺不住。
這一天,舉國歡慶,開元城中大街小巷都擠滿了人,獻(xiàn)俘儀式結(jié)束后,皇上高興得滿面紅光,許眾新軍將士收兵入城。
這是極大的恩準(zhǔn),景國因歷史原因,對武人向來戒備,所以禁軍調(diào)兵五十人以上就需要樞密院批準(zhǔn),出兵百人以上就需要皇上準(zhǔn)許,其防范,更別說讓禁軍入京城。
如今高興之下,居然準(zhǔn)許新軍將士入城,可以說天大恩準(zhǔn),數(shù)十年來頭一遭。
新軍入城,將士們自然高興,他們今天才出這么大風(fēng)頭,正高興呢,沒想有這么大的驚喜,居然準(zhǔn)許入城與百姓同慶。
李壞下令,讓他們先回大營,放好武器再過來,禁軍大營就在城邊上,并不是很遠(yuǎn),眾人聽令大喜過望。
德公等重臣也上前寒暄,隨后依次入城,李壞看到人群后方的詩語、阿嬌等王府眾人,但也不好過去招呼。
而且此時他怕過去被百姓圍住就沒法脫身了,只得遠(yuǎn)遠(yuǎn)的看了他們一眼,然后和諸位大臣說話。
眾多大臣自然滿是溢美之詞,溜須拍馬的不在少數(shù),變臉的更是多得不得了,當(dāng)初一直站在太子那邊,以孟知葉為首的六部官員,此時又是歌功頌德,又是圍著他拍馬討好,孟知葉本人更是寫了一篇文辭華麗的文章,拱手上前道:“今王爺之功,有過當(dāng)年衛(wèi)霍,為社稷分憂,實乃家國之福,老臣有表文一篇,恭請王爺靜聽!
孟知葉就這么立在他面前,周邊都是緊張看著他的六部官員,遠(yuǎn)處幾十步外皇上正高興的拉著康親王的手說話。
德公、何昭等人此時正和御史臺的官員在蕭鴻祁幫助下和遼國皇室對話,接收遼國皇室成員。
孟知葉選的這個時機(jī)非常微妙。
看著他一臉肅然的老臉,李壞心中升起一股寒意,臉上卻笑出來:“當(dāng)然,本王謝孟大人還來不及呢。”
孟知葉顯然是及其老道的,挑選時機(jī)恰好,而且功夫做得到位,本來他是準(zhǔn)備回京之后收拾太子連帶孟知葉、程禁等人一起收拾了。
結(jié)果萬萬沒想到,孟知葉一個理學(xué)大家,看似書呆子老古板,原來政治上這么老道敏銳,而且毫不猶豫的就把太子給賣了。
而他這時候帶著六部官員,是向自己要免死金牌來了,雖然說不上那么嚴(yán)重,但就是求好,拉近關(guān)系,表明立場的意思。
李壞向來和孟知葉、程禁等人不合,特別是他們主張的和陳鈺反之的理念,心里當(dāng)然不想,不過對政治手段總結(jié)最精彩的mao同志有這樣的高論,打擊敵人不等于到處樹敵,最嚴(yán)重的打擊只能施與最頑固和最兇殘的敵人,團(tuán)結(jié)大多數(shù),打擊一小部分,首惡必辦脅從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