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人才必須自己慢慢培養(yǎng)。
李壞給家丁們交代過,每刨開一些,就讓石墨堆冷卻半小時左右,然后再繼續(xù)刨。
這個步驟雖然麻煩卻也必要。
因為石墨礦石內(nèi)還有其它雜質(zhì),別的還好,聞氣味他就知道里面肯定有硫和磷,硫會產(chǎn)生各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硫等,只要攝入過量都對人體都是有害的。
他目前只能讓府里的織娘用棉布和紗布做了簡易口罩,讓家丁們都帶上。
一開始眾人還嫌棄這東西戴著不方便,在李壞三令五申,用鞭子抽了兩個隨意摘下口罩的家丁后大家才引以為戒,不敢亂摘下來。
這里是王府后山的荒山,祝家?guī)兔υ斓母G口。
這種窯本來用于燒制轉(zhuǎn)瓦,外層耐火材料就是土窯的紅土,粘土,最高溫度不過七八百度的樣子,只算勉強夠用。
足足用了兩天,李壞才將所有的石墨礦精煉過一遍。
恰好另外一邊,水力驅(qū)動系統(tǒng)在秋兒監(jiān)督下也完工了,只是工作部沒有裝上。
這是個實驗機組,所以李壞一開始就設(shè)計了很多種用途的工作部,其中一種是舉起幾百斤的水力鍛造捶,另外一種則是舂米用的舂米槽。
現(xiàn)在正好趕上,他本就萬萬沒想到會有石墨礦的,而如今有了石墨,自然一切以石墨為優(yōu)先,如果石墨投入使用,他就能煉出真正的鋼鐵,能獲得工具鋼,到時各種高精度,高強度的物品加工都不在話下。
他直接讓人將原先的石制舂槽換成鐵制橫槽,同時木質(zhì)舂捶也換成鐵質(zhì)重錘,一個舂捶足有一百多斤,而在傳動軸的齒輪上,同時能有三個舂捶被并行安裝。
這樣一來軸承的強度將接受很大的挑戰(zhàn),他花大價錢買來的鐵樺木軸承可能只夠用幾個月。
可李壞不在乎,他現(xiàn)在是孤注一擲了,只要石墨能投入使用,他甚至可以用高碳鋼柱來替換軸承,到時候別說幾年,一輩子都用不壞,物理性質(zhì)還比木質(zhì)軸承不知要優(yōu)秀多少倍。
在許多人圍觀下,他設(shè)置卡槽,只有當舂錘后端放入卡槽中后,舂錘才開始工作,否則平時都是軸承自己傳動。
大家都不明白他為什么要設(shè)計這樣的錘子,這東西用來舂米,只怕直接舂成米粉……
在李壞親自指導下,幾個家丁將舂捶后端依次放入卡槽中,利用杠桿原理,伴隨著瘆人的咯吱聲,三個一百多斤的鐵制舂捶直接被高高舉起,足足到離舂槽一米多的地方,后端脫開,然后重重落下,和下面的金屬舂槽相撞,發(fā)出巨大的響聲。
周圍人都看得嘖嘖稱奇,好幾個老工匠十分欣慰,他們做了這東西這么多天,現(xiàn)在終于見它動起來,自然滿滿的成就感,其實看到圖紙時他們就能大概猜到世子的意思,只是沒想到還真能這么用。
李壞連忙把準備好的精煉石墨塊放上去。
石墨硬度不大,在一百斤的鐵錘下,開始逐漸粉碎,飛濺的碎屑被凹槽兩邊擋住,都回落成了黑色小塊,這正是他想要的!
“世子,你要這些東西做什么?”月兒提著茶壺,像只漂亮的蝴蝶,在他身邊飄來飄去道。
李壞用黑乎乎的手在她鼻尖點了一下,小丫頭一臉嫌棄的跳開。
“這些啊,是寶貝,比真金白銀還好的寶貝!崩顗目粗⑺榈暮谏。
石墨礦本來早就存在,可國內(nèi)直到十九二十世紀才開始開采,國外也是在十八世紀左右才發(fā)現(xiàn)這種東西的妙用,歐美大國一發(fā)現(xiàn)其物理化學性質(zhì)之后,立即將其列入國家戰(zhàn)略資源,保護和限制開采。
因為它真的是一種改變世界的東西…
所以人類欠缺的從來不是什么資源,而是知識。
月兒搖搖頭,表示不明白。
李壞也不解釋,經(jīng)過水力捶擊碎的石墨礦雖然體積已經(jīng)很小,但還是達不到他想要的要求,還需要人工研磨才行。
正好這時水力驅(qū)動這種新鮮東西引來眾多人圍觀,李壞趁此機會發(fā)出通告:
府中家丁、護院女眷,還有工匠女眷,如果閑來無事可以到王府做工。
所做的伙計也非常簡單,每人自帶杵臼(一種用于研磨香料和藥材的工具,杵是橢圓的柱體,臼是容器,多為石制或鐵制),到這岸邊來,將這些黑色細石塊研磨成粉,每磨一斤便給一文錢。
李壞敢這么做是因為石墨無毒,不會對眾人造成傷害。
這下所有人都轟動了,一斤一文,那一天研磨二十斤,豈不是給二十文了!
一下子人聲鼎沸,所有人都擠著上前搶著報名,畢竟這個時代女眷能做活的地方本就少之又少,哪家沒有幾個無所事事的人。
李壞沒想到反應(yīng)這么積極,于是趕緊將嚴毢叫出來,把事情都甩給了他,讓他記錄登記,也讓他負責工錢發(fā)放,畢竟他是王府總管,賬目都是他在管的。
不過這事也給李壞一個啟示,他都忘了,市場經(jīng)濟才是王道,計劃生產(chǎn)雖然能作為短期內(nèi)必要措施,可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人們勞動的積極性,導致團體內(nèi)部的拖沓和低效率。
李壞隨即想到,看來王府也需要逐步做出些改動。
特別是眾多工匠,還有火藥生產(chǎn)的部分,之前因為考慮到這兩樣都是戰(zhàn)略資源,所以便以計劃生產(chǎn)的模式推行,看來需要慢慢做出些改變才行…
…
下午,德公再次來了,又催促他手雷的事情,讓他快點準備,早點面圣。
其實手雷李壞早就做好。
他最近在做的是手雷點火裝置,因為他突然想到,彈簧這種東西,如果單一生產(chǎn)確實成本大,不劃算,可如果說服皇帝,讓工部調(diào)動大批工匠、工人來生產(chǎn),那么成本瞬間就下降了!
而且如果一直使用點燃式,如果遇上惡劣天氣怎么辦,所以他準備做出幾個樣品出來。
彈簧也是改變世界的一種發(fā)明,這種不起眼的機械結(jié)構(gòu)能夠做到將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然后再次以動能的方式釋放。
是最簡單卻最實用的機械構(gòu)造,它的制作并不復(fù)雜,在李壞畫出圖紙后,王府工匠們很快就想到辦法做這種小東西。
當然他們的辦法卻也不簡單,工匠們一開始并不理解到底什么是彈簧。
好在李壞記得天工開物中記載過針的制作方法,便先讓工匠們按做繡花針的工藝制作,用條鐵一根,加熱成半流體狀態(tài),然后在兩端開眼,不斷抽拉成細長條,然后卷裹在半徑很小的鐵棒上,然后淬火。
可惜的是一開始材料韌性不夠,經(jīng)過淬火之后經(jīng)過幾次壓縮,瞬間就折斷了。
之后李壞又令他們換熟鐵條嘗試,雖然加熱過程難了許多,可這次果然成功了!
做出來的彈簧韌性很好,經(jīng)過幾次測試都沒有變形,可以將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儲存。
如此一來下一個步驟也就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