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日。
羅云路過茶亭,本打算在此歇息片刻,卻發(fā)現亭中的石凳早已坐滿了人。
羅巖家里有事這次沒有一同前往。
羅云環(huán)顧四周,忽然注意到座位上有一位挑魚苗的人。
看到魚苗因為缺氧而昏昏欲睡,他大聲嚷道:
“哎!這是誰的魚苗?趕快挑起魚籃來搖呵;不然,魚苗就會死掉嘍!”
這番話立刻引起了挑魚苗的人的注意,他立刻起身查看自己的魚苗。
果然,由于長時間靜止不動,許多小魚翻著白肚浮了起來。
挑魚苗的人見狀,趕緊挑起魚籃搖晃起來,確保魚苗存活。
一舉兩得,他趁機坐在了那個空出的石凳上,開始了他的納涼時光。
挑魚苗的人忙碌著,沒有再去注意羅云。
羅云悠然自得地欣賞著周圍的景色,感受著微風拂面,享受著片刻的寧靜。
離開茶亭后,羅云繼續(xù)前行,他來到了著名的明山碗窯。
這里以制作碗具而聞名,吸引了眾多陶工前來謀生。
看到這些陶工們辛勤勞動的身影,羅云不禁心生同情。
他走上前去,與陶工們交談起來。
當聽到他們抱怨生活艱辛時,羅云安慰他們說:
“做了一雙又一雙,久久做來老債還。”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這些陶工們的理解和關懷。
然而,陶工們聽了羅云的話后,有些不滿,老債雖要還,但我們還想過得更好!
他們希望羅云能說出一些更積極的話來鼓舞他們的士氣。
于是,羅云立刻補充道:
“做了一盒又一盒,不會餓倒做碗客!
這句話立刻讓陶工們露出了笑容,他們感受到了羅云的鼓勵和支持。
如今,時光流轉,揭西縣城郊的姓韓人仍然以做碗為生。
他們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們憑借著勤勞和智慧,過著安穩(wěn)而充實的生活。
他們回想起羅云當年在明山碗窯留下的那句鼓舞人心的話語時,都會感到無比的溫暖和力量。……
一個寧靜而又風景如畫的小村落,羅云秀才漫步而至。
他被這里的自然美景深深吸引,決定在這里駐足幾日,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去。
閑逛中,他來到了一戶農家的門前,恰逢一位中年男子走了出來。
“老鄉(xiāng),”
羅云微笑著開口,“我被這里的風景迷住了,想要在您家借宿幾晚,可以嗎?”
那老鄉(xiāng)一口爽快的答應了。
于是,羅云便在這個熱心的老鄉(xiāng)家里安頓了下來。
感激于這位慷慨的主人提供的臨時棲息地,他決心為這家人做些事情來表達謝意。
羅云走進村中的小商店,購買了紅紙,揮毫潑墨,為這家寫了一副對聯:
門對千根竹,
家藏萬卷書。
他帶著對聯回到老鄉(xiāng)家中,并對他說:“我希望這幅對聯能給您家?guī)頃阒畾,愿您的后代都能成為讀書之人。”
老鄉(xiāng)聽了非常高興,立刻將對聯鄭重其事地貼在了自家的大門兩側。
對面的地主老財看到了這一幕.不高興了;
他擁有的一大片竹林正位于這對聯所說的“門對”之處。
心生不悅,覺得這是對他的挑釁,便命令人將那些竹子全部砍掉,僅剩下了一片凌亂的短竹樁。
羅云見狀,只是微微一笑,將對聯稍作修改:
門對千根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地主老財看到后更加氣憤,再次下令將那些短竹兜也挖掉。心想,這下看你還怎么改!
但羅云毫不氣餒,反而將對聯巧妙地調整為:
門對千根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地主老財看罷,憤怒至極,竟氣得暈了過去。
那位好心的老鄉(xiāng)則喜上眉梢,門前的竹子砍掉了,變得開闊明朗,而且對聯的吉祥寓意預示著他的家族未來定會代代出賢仕。
……
離開的途中,羅云想起了一個古老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遙遠的村莊里,住著一位富有的地主,他的家業(yè)龐大,土地廣闊,倉庫中的糧食堆積如山。
然而,他的內心卻充滿了疑慮和不安,因為他始終不相信身邊的人,總覺得他們會欺騙和背叛自己。
為了證明自己的擔憂是有根據的,他決定對自己的長工進行一系列的考驗,以測試他們的忠誠與老實。
首次考驗在一個寒冷刺骨的冬日進行。
地主命令家中最強壯的長工在院子中站立一整天,不允許動彈,即使是在寒風凜冽,大雪紛飛的極端天氣下。
那個長工名叫李勇,他沒有半句怨言,堅定地屹立在冰冷的雪地中,眼神堅毅,如同一棵不屈的樹,度過了那漫長而艱難的一天。
第二次考驗來得更猛烈,正值夏日炎炎之際。
地主命令李勇肩挑兩筐沉重的煤炭,從煤礦一直走到地主家的廚房,整夜不停歇。
李勇默默地承受著重量和疲勞,汗水浸透了衣服,滴落在熾熱的煤炭上,化作一縷輕煙。
他揮汗如雨,工作了整整一夜,直至任務完成。
第三次考驗則更加微妙且狡猾。地主故意在計算米擔時少報了一擔的數量,然后讓李勇將這五擔米搬運到倉庫。
李勇依然不聲不響,將所有米擔搬到了指定的地方。
當他發(fā)現數量有誤時,他并沒有趁機占為己有,而是如實向地主報告了錯誤,并確保所有米都被妥善存放。
經過這三次考驗,地主對李勇的表現感到非常滿意和欣慰。他認為自己終于找到了一個既忠誠又老實的長工,于是他開始更加信任李勇。
某日,地主舉家前往親戚家赴宴,將家宅全權托付給李勇看守。
李勇趁機盜取了家中最值錢的財物,裝滿了一擔。
在臨行前,他在門板上留下了一首意味深長的詩:
“一回老實雪里站,
二回老實挑煤炭,
三回老實多一擔,
四回老實挑一擔!
這首詩似乎揭示了他對前三次考驗的忠誠和老實,以及這一次他終于選擇為自己的利益采取行動。
當地主歸來,看到門板上的字句和家中失竊的景象,他憤怒至極,氣得七竅生煙,悔不當初。
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于過于相信表象,沒有看到人性的復雜性和深層次的動機。
他曾經以為考驗可以揭示一個人的本性,但最終他卻成了自己考驗的犧牲品。
這個故事流傳了很久,成為了后世關于忠誠、誠實和人性考驗的警世寓言。
告訴我們,人心難測,表面的忠誠和老實可能只是一時的掩飾,而真正的品德和忠誠是需要時間和無數考驗來證明的!
羅云想了想,也對哈,因為: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