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六月出了萬福村,就往獨角山去了。
她打算回竹屋看看。
前些日子萬福村有下過秋雨,也不知竹屋那頭如何。
更何況,屋子后頭的菜地,也該去瞧瞧。沒人疼沒人愛的,也不知那塊菜地怎么樣?
因著空間里還帶著胖虎和花花呢。
所以,剛剛爬到半山腰,她就停下了腳步,先把胖虎和花花放出來了。
在空間里睡了一宿的兩個大家伙,精神抖擻。
出來的時候,嘴里還不忘叼上它們昨日打到的部分獵物。
野豬嘛,是沒動的。
但死掉的野雞和野兔,它們倒是一口叼了好幾只。
許六月只叮囑了它們,在山里要注意安全,莫因為自己厲害,就大意了。至于獵物的事兒,她只字不提。
胖虎和花花雖有些舍不得許六月,但瞧著許六月還有事兒要辦,也不敢膩著她。只撒嬌叫了幾聲,便慢悠悠回了山洞。
而許六月呢?
她在目送走了胖虎和花花后,立即就上了山。
竹屋還是之前的竹屋,沒因為那幾場秋雨便有所損壞。只是落葉鋪了一層又一層,添上了幾分荒涼罷了。
后院里菜地的菜,長得出奇的好。
不管是應(yīng)季的還是不應(yīng)季的。
只要是種在靈地泥土里的菜,都長得十分喜人。
哪怕是素有‘短命鬼’之稱的豆角,也依舊生機勃勃。
那些瓜果蔬菜,長得比鮮花還討許六月喜歡。
先說說茄子吧?
矮矮的一棵茄子樹,卻能結(jié)上十七八個茄子。大大小小掛滿了枝頭,使得茄子樹有些不堪重負(fù)。
豆角呢?長得也是出奇的多。
一排的豆角藤都爬得高高的,許六月摘了好一會兒,竟裝了至少兩個籮筐那么多。
還有南瓜,更是長得好。
因為那南瓜是種在最里頭的地方,所以南瓜藤直接攀上了陡坡,蔓延到了后頭的灌木上。一棵南瓜藤,長了七八個南瓜。每一個南瓜,都跟現(xiàn)代的石頭西瓜那么大。
哦,也可以說,跟冬瓜那么大。
雖然說出來呢,有些夸張,但那就是事實。
除了長大了的南瓜外,還有很多小小的嫩南瓜和南瓜花還在生長呢。
由于許六月喜歡吃嫩南瓜,所以在摘完了那些黃了皮的成熟南瓜后,便把嫩南瓜也摘了。
順手,還把毛秀才(一種很小的西紅柿)也摘了。
毛秀才炒嫩南瓜絲,酸酸甜甜的,又清香又開胃。
許六月怕這些瓜果蔬菜再不收的話,會長過了頭。所以,便埋頭苦干,將菜地里能摘的東西,都摘完了。
等到她好不容易把活干完,再直起腰時,已是巳時中了。
于是,運起了內(nèi)力,半飛半跑地,就朝錦州城奔去。
這一次要辦的事兒,不多。
先送了一些藥材去濟世醫(yī)館。
特別是那幾朵新得到的紫芝,能換成銀錢的話,最好還是換成銀錢。誰讓許六月窮呢?她現(xiàn)在就等著那些銀錢來升級空間呢。
當(dāng)然了。
紫芝那東西,濟世醫(yī)館也吃不下太多。
畢竟藥材本來就貴,更何況紫芝這種東西?
所以啊,還是跟上次一樣。許六月先將紫芝留在濟世醫(yī)館里代賣,什么時候賣出去了,什么時候再來拿錢。
而其他的藥材呢,雖說不多,但也挺珍貴挺罕見的。
七七八八加下來,金老大夫一共給了一千二百兩。
出了濟世醫(yī)館,許六月又找了找城里的陶瓷鋪。
陶瓷鋪有自己專屬的窯窖,可以燒制出一些不錯的壇子。
許六月找陶瓷鋪定制了一批小壇子和一批大壇子。
因為要賣叉燒醬的話,需要用到的壇子很多。再去雜貨鋪幾個幾個的買,顯然不劃算。只有直接找到擁有窯窖的陶瓷鋪,與它下訂單,才能解決成本問題。
這小壇子呢,許六月先定了兩百個。
壇子不大,每個壇子的容量,差不多就是一斤左右的醬料吧。適合家里人少,而且又想嘗嘗鮮的客人。
大壇子呢,定了五十個。
剛剛好夠裝十二斤的醬料,也就是一桶的量。適合酒樓啊、客棧啊,以及人口特別多的大戶人家購買。
由于許六月訂的量對于陶瓷鋪來說,還算大。所以價格那一塊,人家給得倒還挺漂亮。
小壇子二十文錢一個,大壇子六十文一個。
這二百五十個壇子下來,也就花了七兩的銀子。
當(dāng)然了,許六月在訂壇子的時候,也是提出了要求的。如若不然,這每一個壇子,至少還能再省下兩到三文錢呢。
許六月要求,每一個壇子的壇身和壇蓋,都得分別刻上一個‘余’字兒。有了這個‘余’字兒,她才能更好更快地,將自己的招牌打出去。
至于為什么要刻‘余’呢?許六月倒沒想太多。
只是單純的因為,她不想用‘許’字兒,也不想用‘月’字兒。
偏偏,這往壇子上刻字兒的想法,也是她在路上才滋生的。所以,一時之間也想不出別的好名來。
直到入了城,經(jīng)過了自家的錢莊,許六月突然就想起了宗余。
宗余。
余。
這個‘余’字兒,就很好。
一來,取了宗余的名,也算是跟自家有了些掛鉤。二來,富余、年年有余,也是好意頭。
陶瓷鋪的掌柜表示,刻字兒自然可以。但是這刻字兒的話,價格不一樣。
許六月要在古代做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自然不會心疼那一點兒銀錢。所以,想都沒想,便答應(yīng)下來了。
并且,當(dāng)場就讓陶瓷鋪的掌柜取來了紙筆,畫了一個簡易的‘漏狗’。
一個圓圈。
圓圈里有一個‘余’字兒。
‘余’的最后一個比劃,直接連接到圓圈上。看起來,既有幾分特別,又十分簡單大方。
許六月交付了銀子,留下了自己家的地址,便離開了。
路過北市,順手買了一扎糖葫蘆。
嗯。
是一扎。
整個扎著糖葫蘆的棒子,許六月都買回去了。
沒細(xì)數(shù)有多少。
但目測,怎么也有個五六十串吧?
買回去以后,愛怎么分就怎么分。
莫說是小孩子了,就是大人們也都有份。
嘗嘗鮮,甜甜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