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點鋪那頭開業(yè)以后,買賣做得還不錯。沈清兒跟段徵軒這兩個冤家,也已經(jīng)走了。
莫千邛順利報上名,只等著十來日后,直接去‘桃李天下’考試。
為了避免那沒臉沒皮兒的章氏母女在逐鹿學院尋不到莫千邛后,會跑去萬福村。所以,許六月便將莫千邛帶到了小院里,在小院里給他收拾了一個屋子。還給他準備了筆墨紙硯和不少的書。
由于茶點鋪的經(jīng)營時間,是卯時初到申時末(早晨六點到下午五點),所以小院那頭白天十分安靜,最適合看書。
回到萬福村以后,莫里正已經(jīng)幫許六月把人都找齊全了。
包含莫里正自己在內(nèi),一共找了九個人。再加上馬奎的話,就有十個了。
這十個人都是手腳利索的主兒,沒一個是拖沓的。
所以在十一月初四那天,后山的圍墻便開始動工了。
許六月忙完了這些瑣碎的事兒后,便開始騰出手來,打算對付許家剩下的那幾口人。
畢竟,許老二那一家人,也是不消停的主兒。
倘若他們只是瞧不起啞娘娘仨,并未對她們下死手。那么,許六月是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在他們身上下功夫,著實也是浪費時間。所以那么久以來,不管許老二那一房說出來的話有多難聽,做出來的事兒有多惡心,許六月也都點到為止,不殃及他們的性命。
可偏偏……他們不懂適可而止,非要摻和到工作室的中毒事件里來,對許六月等人下死手。如此,許六月也不能讓他們好過了。
許老二已經(jīng)不能人道,許六月暫不對他下手。
許元寶呢?哪怕不是個好苗子,但也到底是個孩子,許六月也能饒了他。
至于許金氏,留著她一條性命,讓她終身當個活寡婦,也算是懲罰了,用不著許六月動手。
但許芬芳嘛……
這個姑娘,小小年紀的,卻真是壞到了骨子里。
許六月若是連她也能饒恕,那就白瞎了自己娘仨受過的委屈!
許六月順著從姚娘那里打聽來的消息,暗中牽了一條紅得發(fā)黑的紅線。
因著許芬芳在萬福村算不上什么好姑娘,而那郝家呢?在勤奮村,也是臭名遠揚。所以,樂意為她們牽紅線的媒人,極其難找。
至少,這萬福村的媒婆,是不愿意干這糟心事兒的。
至于勤奮村那頭,以前倒是有幾個媒婆相互爭口飯吃?珊髞,由于勤奮村的名聲不好,所以村子里的親事兒,就越發(fā)難說了。到了如今,只剩下一個七老八十的老婆子,時不時的,還在幫村子里的男兒郎跟姑娘家說親。
但那老婆子年紀大了,腿腳也不便。
許是因為黃泥土已經(jīng)蓋到了脖子,對銀錢看得不重。又許是因為,害怕天道輪回,不敢給郝家那樣的人家說親。故而,哪怕許六月這頭允諾了她重金,她也沒有應下許六月的要求。
對此,許六月多少有些頭疼。
若不是因為她并非勤奮村的人,又與許家人相識。那么這一樁親事兒,她鐵定要親自出馬的。
姚娘已經(jīng)觀察許六月多日了。
瞧見許六月為了許芬芳的親事兒犯愁,便在一旁提醒道:“不如,你去找找勤奮村的劉家。”
“劉家?”
許六月眸子一閃。
雖說她并不知道劉家是什么人家。但只要姚娘開了口,那就一定有突破口。
“哪個劉家?是做什么的?”
“劉家就在勤奮村的村口,正面數(shù)著,右手邊的第三家。”
姚娘雖然已經(jīng)離開了勤奮村,但到底在那里生活多年。所以對勤奮的地形和人,還是十分了解的。
“這劉家老二的媳婦兒,以前就是個媒人?珊髞,由于她不大會做人,什么親事兒都敢說。由她保下來的媒,十對有九對,這日子是過得不好的。所以漸漸的,也就沒人去找她說媒了!
說罷,姚娘又道:“這沒人找她保媒,她就沒了進項?扇兆舆是得過不是?時間一長,她干脆就不說媒了,天天跟著自家男人刨地呢。
要說起劉家啊,日子過得也不怎么樣,馬馬虎虎吧!你若允她一些甜頭,指不定能讓她重新出山,把你心頭的事兒給辦了!
“有這樣的人物在,必定得試試。”
許六月笑著謝過姚娘,便趕忙吩咐蓮花去走一趟。
還特地交待了蓮花,只要能讓那劉老二的媳婦兒點頭答應下來,那么再多的甜頭,給得也值。
蓮花前腳剛走,許六月后腳就帶著大丫和三個小妹妹去了后山。
一來,是看看后山大家伙兒的活做得怎么樣。二來,也是對后山那片竹林動了心思。
如今已是冬季了。
初冬的筍,筍體肥大,又嫩又脆,最適合用來做菜。
特別是冬月過后,冬至以前的冬筍。雖說還埋在地上,沒有冒尖兒,但若能挖出來的話,卻是最為鮮美好吃的。
許六月嘴饞著呢。
正巧這段時間她要盯著后山的圍墻和藥地那邊的圍墻,也不打算再進城去。所以趁著空閑時間,便開始惦記著冬筍了。
她和大丫各自扛著一把大鋤頭,喬花花和靈兒、許薇香呢?則扛著小鋤頭和鐮刀。
幾個姑娘去大家伙兒開始砌圍墻的地方看了看,便直接到竹林去了。
后山的這片竹林,幾乎占了半座山的面積。
竹子長得又高又壯,有些年頭了。
若是夏天過來的話,一定十分涼爽。
只可惜,現(xiàn)如今是冬季。
雖說錦州城的冬天,不像北方那樣冷得不能出門。但寒風一吹,卻也讓人打了個寒顫。
“六月姐姐,這冬筍怎么挖?”
靈兒看著眼前一大片的竹林,既興奮,又無奈。
以前餓極的時候,她也跟娘親去挖過筍子。只是她們挖的,都是冒了尖尖兒的春筍。像深埋在地底下,還沒來得及冒尖兒的冬筍,她們娘倆鮮少會挖。
沒辦法啊。
冬筍太難挖了。
都沒冒尖尖兒呢,誰知道冬筍長在哪里?胡亂一陣挖,挖上半天,也沒多少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