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發(fā)展總會有起伏,會面臨高潮,也會面臨低谷,他這位文明的主宰,也愿意靜下心來看一個文明崛起的過程。
而且這樣平靜的求生和發(fā)展,也讓他的心境變得緩和了很多。
寒潮持續(xù)的時間,大概在三個月左右。
這個時間對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即使對于白浩和黃海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難熬的過程,不僅僅是食物的緊缺,同樣還要面對孤獨。
也就是白浩和黃海是兩個人一起求生,所以對于孤獨的感觀比較弱,對于很多獨自一人的求生者,這三個月簡直將他們熬瘋了。
更有一些人,因為沒有儲備足夠多的食物,然后硬生生凍死或者餓死在庇護所中。
僅僅這第一次的寒潮,將這個文明的人類存活數(shù)量,直接降低到了10億左右。
幾乎死掉了70~80%的人,只篩選出一批精英。
但凡是活下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己的能力,又或者是運氣非常不錯。
齊原大概查看了一番,如今存活下來的人,大概可以分為這樣幾?
第一種,求生能力非常強,原本就是從事求生行業(yè),我們熟知野外的植物,也明白捕獵的方法,所以早早就積累了數(shù)量龐大的食物,并且建造了極其規(guī)范的庇護所,輕松度過了寒潮。
第二種,已經(jīng)摸清了這里的規(guī)則,就像白浩和黃海一樣,擁有了一技之長,能夠兌換足夠的求生幣。
或許,他們在最開始的時候并沒有積累足夠多的食物,但是他們的求生幣足夠多,所以能讓他們活下來。
第三種,就是已經(jīng)和其他求生者相遇,憑借彼此配合,從而存活下來。
當然,一些人是類似于白浩和黃海,兩人極其友好的關系相處,彼此幫助協(xié)助,從而獲得更好的生活。
也有一些人,是通過掠奪別人的財富和食物,從而能夠活下來。
第四種,就是運氣非常棒,雖然自身能力不足,但是周圍的天然資源足夠多,所以也勉強能夠活下來。
絕大多數(shù)人都屬于這四類,要么運氣好,要么實力強,要么腦子好使,總得有一樣突出的地方,才能在如此嚴峻的環(huán)境下生存。
其中有不少人,在這一次寒潮過程中,不僅沒有太大損失,反而掙的盆滿缽。
白浩和黃海就是這樣的情況,三個月的時間,也就是90天,兩人掙到了150多求生幣。
如果他們將所有時間全部用來制作竹背簍,獲得的求生幣應該還能更多一些,但他們?yōu)榱宋磥砜紤],所以制作了一些陷阱,這讓收獲減少了不少。
但即使如此,這次的收獲也讓他們無比驚喜。
實際上,他們這三個月過的提心吊膽,因為他們兩人準備的食物,也就足夠兩人活三個月左右,如果時間再延長半個月或者一個月,那么他們大概率也要食物短缺,利用求生幣購買食物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地下庇護所中種植的食物,生長狀況并不是特別好,除了土豆長出了一些,木薯和根莖植物全都死了。
唯一生長出的土豆,質(zhì)量還非常一般,不僅個頭非常少,數(shù)量也僅僅只有幾斤,根本就無法滿足他們食物的補充。
這也讓兩人明白,還要在地下庇護所中種植作物,終究還是太過困難,種植業(yè)還是要在陽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