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太陽系》
萬朝古代,許多皇帝才剛剛將關于水泥的制作方法的研究安排下去,天幕馬上就轉到了下一個視頻。
開幕,就是太陽系中的行星圍繞著太陽,在宇宙中以一種螺旋的軌跡前進的畫面。
【你眼前看到的,就是 太陽系,里面包含了太陽,地球,火星,木星,月球等等行星與衛(wèi)星】
【太陽系,以約每秒240KM的速度,圍繞銀河系旋轉,2.26億年轉一圈!
大秦。
“太陽系?240KM?2.26億年?”
這一個個陌生而巨大的數(shù)字,讓嬴政一時間有些頭腦發(fā)蒙。
“2.26億年?恐龍距今多少年來著?”
“銀河系又是什么東西?”
“就是說差不多從恐龍出現(xiàn)到現(xiàn)在,他圍繞銀河系轉了一圈!
“240KM倒是不算快,這樣算來……”
已經(jīng)見識過后世的350KM每小時的嬴政,下意識的覺得這個速度不快,打算計算一二,可一想到這2.26億年,又不禁打了個寒顫。
“不對。”
“每秒?”
突然注意到這次天幕給出的單位的嬴政徹底僵住了。
早就知曉后世的時間換算方法的他,自然清楚每小時為3600秒。
“他跑的那么快,朕怎么一點兒感覺都沒有?”
看著天幕上那仍在圍繞著太陽轉圈圈的地球,嬴政眉頭挑了挑,有些無法想象。
這后世的速度單位還真是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他的世界觀。
幾百千米的速度,能用秒這個單位嗎?
也就是最近通過天幕學習到了不少的知識,不然嬴政還真看不懂。
“李斯,所以,這銀河系是什么,他的一圈……有多遠?”
嬴政問出了一個問題,給李斯一下子干沉默了。
這完全是他的知識盲區(qū)。
“臣,臣這就計算一二……”
他不禁額頭冒汗,這數(shù)字單單是聽著就讓他感到頭皮發(fā)麻,不過計算起來倒也不難,只需要將240乘以3600,再乘以24,乘以365,然后再乘以2.26億,就能夠得出大致估算的距離。
“這……”
簡單的計算了一下,還不知曉是對是錯,李斯只看著后面一堆的0,陷入了沉默。
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shù)字。
大漢。
“真是精巧!
張衡兩眼放光的看著天幕上那極速運動,又達成了一個精妙平衡的太陽系,喜不自禁。
“吾所創(chuàng)之渾天說,與此不謀而合,然這太陽系圖景詳盡至此,實乃前所未見啊!
此前,最多能夠通過肉眼觀察一二天體,對天上的星星了解甚少。
即便是他,也只不過提出“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蛋丸,地如雞中黃”這般的理論,想要證明都難,更何況如同天幕這般清晰的展示。
“這銀河之廣,宇宙之大,行星之有序,真是精妙、精妙啊……”
【太陽,是一個難以想象的熱等離子體的巨大球體,它是太陽系的主宰,沒有它也就沒有地球,沒有生命,它占據(jù)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是宇宙中數(shù)萬億顆恒星中唯一一顆為我們提供溫暖和光明的恒星】
【這些光需要八分鐘,才能到達地球!
大漢。
“又是講太陽系?”
劉安看著天幕上那昏暗的宇宙,以及那光亮無比的太陽。
“后人將青陽稱之為太陽,將歲星稱之為木星!
“八分鐘?”
說著,劉安開始換算后世的時間,他不禁露出了訝異的神色,一時間感到有些出乎預料。
“要將這些記錄到《淮南子》中嗎?”
【而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比我們早五分鐘,就能沐浴到陽光!
【它是八大行星中最小的一顆,也是一顆沒有衛(wèi)星的行星,與月球相似,他的表面也被小行星和彗星撞的傷痕累累……】
大宋。
蘇軾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對天體沒有什么研究的他,就當看了個樂子。
“這水星長得和月球一樣丑哎!
“坑坑洼洼的……”
“上次,沒畫完的月球,可不可以借一下這水星的長相把它畫完?”
覺得這水星表面和月球還挺像的蘇軾,想起了此前為月球做的一副‘素顏’畫像,當時礙于天幕很快過去沒有畫完,這次看到天幕講述水星,覺得他倆長得很像的蘇軾,打算用水星的長相把月球畫完。
【在白天,水星最高溫度將達到427攝氏度,夜晚又會驟降到-173攝氏度!
【但是他卻不是太陽系溫度最高的行星!
【這個看起來發(fā)白的世界,就是金星,在厚厚的表面平靜的云層之下,是一個炎熱,地獄般的世界,和太陽系內融合一個行星都不同,因為它是太陽系內最熱的行星,平均溫度可以達到462攝氏度!
大漢。
看著天幕上那純白色的行星,司馬遷有些訝異。
“不對啊,太白金星,應該是白黃色的才對啊。”
“看了那么多次,難道是我看錯了?”
金星,幾乎是夜晚除卻月亮以外,最亮的天體了,司馬遷也對此有過許多次的觀察,他仔細看了一次又一次。
發(fā)現(xiàn)金星應該是白中透著些許黃色,雖然看不清楚,但是應該是那樣沒錯的。
【金星,有著十分濃厚的大氣層,大慶層的上方,是一層厚厚的云,云的主成分,是硫酸!
【為了探尋金星,人類將探測器降落到金星上,這才揭開了金星神秘的面紗!
【所以,我們用肉眼看到的,是云層反射的太陽光,而真實的金星,是一個金黃色的世界。】
【而有些地方顏色太深,都有些發(fā)紅了。】
【……】
大漢。
見狀,司馬遷露出了了然的表情。
原來并不是他看錯了,而是的確另有原因。
想到這里,他不禁有些興奮。
提起筆,將其記錄在《史記·天官書》中。
“太白金星,其星地色赤黃,上有硫酸后云,反射陽光,故而其眼觀色為白,古人稱之太白!
“其星甚熱,為太陽系行星之最……”
將天幕講述的東西歸納為自己的語言,看著更加完善的史記·天官書,他不禁滿意的點了點頭,準備繼續(xù)看下面的部分。
大明。
吳承恩不禁露出了思索之色。
天幕在介紹各種溫度的時候,也會在右下角處貼心的給出對比。
比如太陽表面的溫度為6000攝氏度。
地球表面的溫度為-70攝氏度到50攝氏度。
中國春夏秋冬的平均氣溫等等。
“太白金星才只有不到500度嗎?”
以前不知道也就罷了,知道了,再這樣寫,吳承恩總覺得差了點什么。
想要將溫度的概念也添加上去,一時間抓耳撓腮有點兒難受。
“人類都能承受五十度的溫度,太白金星只有五百度是否有點低了?”
“三昧真火不若就改成太陽真火!
“太陽內部的溫度的火焰,應該比表層高吧?”
“用這個太陽真火煉一煉猴子是不錯的。”
對自己的設定很是滿意的吳承恩,打算潤色一下,寫進《西游記》。
不然,怎么體現(xiàn)大圣的實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