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送大明皇帝上路!”
亥時。
天色已晚,還沒有抬頭看天幕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就聽到了一聲幾乎要將他的魂都嚇丟了的高呼聲。
乾清宮附近,服侍著崇禎皇帝的眾多宮女、太監(jiān),更是被這一聲突兀的高呼,給嚇得跪地不起。
即便是天幕的動靜,也足以讓這些一直被灌輸著君臣主仆觀念的宮內(nèi)最底層們感到驚懼了。
“啪嗒……”
毛筆滾落桌臺,筆墨弄得到處都是。
天幕并不是每一個視頻都有營養(yǎng),有許多根本無用的視頻,為了不浪費時間。
崇禎也是每日按時在天幕下批改奏折,只有有用的視頻看,沒有用的……則是繼續(xù)批閱奏折,根本不看。
卻沒料到,這天幕今天直接給他來了個大的。
他才剛登基沒多久呢,這就讓他上路?
“呵呵……”
崇禎被氣笑了。
比起一開始知曉明朝要完的時期爆雷,經(jīng)過了天幕這段時間的信息‘沖刷’,崇禎皇帝已經(jīng)自覺地很有定力了,但這次還是被氣到了。
他將筆桿往桌子上一摔,氣哼哼的站起身,高傲的昂起頭,仰望著天幕,想要看看具體是怎么回事。
天幕上的標(biāo)題寫的很清楚。
《【恭送大明皇帝上路!崇禎皇帝人生的最后12小時】》
早已知曉了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的崇禎認真的注視著,生怕漏掉半點信息,他倒是要看看,天幕所說的,自己人生的最后六個時辰是什么樣。
明初。
朱元璋和他的群臣們一起觀看著天幕。
平日里觀看天幕還能聽到些動靜的群臣們,此刻鴉雀無聲,有的人甚至害怕的屏住了呼吸。
雖然天幕說了好幾次明朝滅亡的事情,但是他們對于明末的了解還是一知半解。
知曉的最多的,也就是那句,百代成史中的,什么天罰天罰天罰。
對于這位想來就是亡國之君的崇禎皇帝,自然是好奇的很。
不過比起好奇,他們更加害怕。
害怕被氣瘋了的朱元璋一怒之下遷怒。
要是那樣死的話,可死的太冤了。
“重八……”
生怕朱元璋動了火氣的馬皇后,將朱元璋的手握緊了些。
“嗯…”已經(jīng)知曉了明朝會滅亡的事情,表示自己不會動怒的朱元璋,朝著馬皇后微微點點頭,隨后又將注意力放到了天幕上。
秦漢唐。
嬴政、劉邦、劉徹、李世民等皇帝們自然也對這位后世的亡國之君很感興趣。
大明朝的事情跟他們無關(guān),但是……王朝滅亡,必然有其原因,他們想要看看,有沒有什么需要他們注意的地方,以有利于他們治理國家,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
清。
順治皇帝看著天幕,發(fā)出一聲輕輕的嘆息。
“崇禎大哥他…”
“良由有君無臣,孤立于上,將帥擁兵而不戰(zhàn),文吏噂沓而營私……”
“哎……”
他揮筆寫下崇禎二字,卻又嘆息搖搖頭,不再說什么。
在他看來,崇禎皇帝還是一位很勤奮,很能干的皇帝。
可惜時運不濟。
——天幕上,畫面開始轉(zhuǎn)動。
一個身穿龍袍的男人出現(xiàn)在了畫面里。
黃昏之下,硝煙彌漫。
身邊的一個太監(jiān)高呼著恭送大明皇帝上路。
隨后……旁白響起。
“崇禎皇帝人生中的最后幾個小時,到底經(jīng)歷著怎樣的絕望?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和崇禎談判無果,下令全線攻城。
防守北京諸門的重臣門不約而同的開門投降。
李自成廢吹灰之力,就基本掌握了北京!
明初。
朱元璋敏銳的從旁白中捕捉到了一個關(guān)鍵信息。
“北京?”
“皇帝怎么會在那?”
他俯下身,看向案桌前寫著的,被大臣們整理好,此前出現(xiàn)過的明朝的關(guān)鍵訊息。
特別是百代成史中的那幾句。
果然找到了一個極有可能相關(guān)的訊息。
“揮師燕云復(fù)家!
“標(biāo)兒,你有想要遷都北平的想法嗎?”
“怎么從來沒有跟咱說過!”
朱元璋有些生氣,自己大兒子很有可能有這種想法,竟然跟他提都沒有提過。
“爹…兒子沒想過啊……”
朱標(biāo)有些哭笑不得,不說這未來遷都北京的皇帝就是是他的子孫后代還是他,就算真的是他,那估計也是后來的他,至少他現(xiàn)在真的沒有這個想法。
“……已經(jīng)好久都沒有休息的崇禎皇帝,在皇宮內(nèi)來回踱步。
終于一個內(nèi)侍跑來跟他報告:內(nèi)城已經(jīng)陷落了。
崇禎將信將疑,問道:防守京城的大營兵何在?京營兵總部李國禎何在?
侍衛(wèi)回答,李國楨早逃命去了,大營兵也已作鳥獸散。
……”
“崇禎來到眉山,透過朦朧的雨霧,他看見北京城內(nèi)已是烽火四起,內(nèi)城確實已經(jīng)失陷!
“崇禎長嘆了一口氣,心想這大概是有史以來最可笑的首都防御戰(zhàn)了,偌大的北京城連一天都沒能守住。過去17年,他勵精圖治,朝前夕聘,從未有過懈怠,就是為了避免大明國國祚亡于他手……”
“崇禎原路返回乾清宮,找到了自己的結(jié)發(fā)妻子周皇后,說如今大勢已去,身為皇后也只能以身殉國了。周皇后痛哭道,今日和社稷同死,亦復(fù)何恨?夫妻兩人對坐,垂淚良久!
“……崇禎親手給太子、永王、定王換上衣服,系好衣帶,以父親的口吻對他們說,你們今天是王子,國都破后就是小民,各自逃生去吧!
“你們出宮后切記謹慎小心,若遇到官,老者當(dāng)呼老爺,幼者當(dāng)呼相公,若遇到平民,老者當(dāng)呼老爹,幼者當(dāng)呼老兄,呼文人為先生,呼軍人為戶長!
“……崇禎目送三位皇子走遠后,跟著來到了坤寧宮,進屋便看見了吊死在白綾上的周皇后,他已經(jīng)說不出話,只是喃喃道:好,好,十六歲的長平公主徽提在皇后的尸體旁,痛哭不已。崇禎心如刀絞,抽出寶劍朝他砍去,口中大喊,你為何要生在我家?”
“長平公主下意識用手格擋,半截手臂被寶劍斬斷,當(dāng)時就血如泉涌,昏死了過去。這位長平公主后來落入清朝手中,向順治皇帝請求出家為尼,順治不許,令他和崇禎之前選定的駙馬完婚。一年后,18歲長平公主因為思念父母,棄血而死!
“離開坤寧宮后,崇禎又來到了南宮仁壽殿,這里是他皇兄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的住所。崇禎對這位易安皇后極為敬重,視若母后,他吩咐宮女催促易安皇后趕快自縊。隨后便匆匆離開了!
“這時已是深夜,崇禎和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王承恩一起再次來到眉山。此時北京城已經(jīng)完全陷落,炮聲也停了。人們不知道崇禎在他人生最后的時刻響了些什么,只知道在18日深夜到19日子時,這位末代之君在壽星亭附近的一棵大樹下自縊而死,王承恩也隨之自縊!
“由于這個行動極為隱蔽,皇宮內(nèi)外都不知道崇禎的下落。直到3月22日,才有人發(fā)現(xiàn)了他的遺體和他的血書遺言!
“————朕登基17年,致敵入內(nèi)地四次,闖兵直逼京師,雖朕德薄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一個幾分鐘的視頻講完了。
但是觀看天幕的萬朝觀眾們,卻是久久不能平靜。
這是皇帝之死,下意識的,就會讓萬朝的許多皇帝們,感同身受,代入感極強。
特別是前面的,和明朝完全沒有半分交集的朝代,看著如此悲慘的后世亡國之君,難免多了幾分同情。
特別是,天幕上旁白對他的評價。
“勵精圖治,朝前夕惕,從未有過懈怠。”
以及他最后的遺書。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這也不像是昏君啊。
印象中的昏君,難道不應(yīng)該是秦二世、隋煬帝那樣的嗎?
為什么這樣的皇帝會成為亡國之君呢?
對于明朝、對于崇禎了解甚少的萬朝皇帝們,都不禁產(chǎn)生了這樣的疑問。
大唐。
“觀音婢……”
代入感極強的李世民已經(jīng)開始哭了。
當(dāng)他看到崇禎皇帝讓自己的結(jié)發(fā)皇后自盡,以一個父親,而不是皇帝的角度去教育自己的幾個兒子。
又去親手砍殺自己的女兒。
最后自盡,身邊只有一個太監(jiān)陪同。
其實,宣武門之變時,他也想過,一旦失敗,自己就是這般的下場。
如今看到后世的一個皇帝,在國破家亡時候的無奈和悲痛,他不由得代入了自己,哭的稀里嘩啦。
“陛下……”
從十三歲嫁給李世民起,已經(jīng)十幾年了的觀音婢,自然知曉自己丈夫的性子,知曉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這么多群臣看著,她就是想安慰,也不知道該如何說起。
只能悄悄靠近了些,低聲勸慰道:“臣妾不是還在陛下身邊嗎!
“陛下是明君,天幕都說了貞觀之治,大臣們都看著呢……”
只是,即便是和群臣一起看著天幕,代入感極強的李世民,也有些繃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