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笑著說道:“媚娘,朕以為你只是精通書法,沒想到詩才的天賦也這么強(qiáng)。”
后宮的一眾嬪妃,只有武媚娘精通飛白書。
因此李世民和她討論最多的就是書法。
武媚娘娉婷行禮道:“陛下,臣妾自幼讀書,進(jìn)宮以來更是空閑,因此有大量的時間研讀文史!
“看的書多了,一來二去也能造些詩句!
腹有詩書氣自華,像她這種飽讀詩書的人,言行舉止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
李世民笑著說道:“媚娘,朕也喜好詩書,以后你多來甘露殿,我們一起交流詩詞歌賦。”
“臣妾謝陛下恩寵!
武媚娘臉上洋溢著淡淡的笑。
看到心中的白月光對父皇如此親密,李治覺得心被刀子扎了一樣。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于,邂逅的理想女子,卻是父皇的嬪妃。
哎~
李治的情緒一低再低。
等眾人稍安靜些,內(nèi)侍宣布了第二名。
“本次詩會第二名為1500號,三輪詩的成績分別為甲等中、甲等下、甲等下!
“還請1500號出來接受封賞。”
李泰的目光一直放在那個中年男子身上,他也在心中期待,期望他不要站出來。
因為詩會第一名的大才,就是連作三首甲等上詩詞的大才。
他希望這樣的大才能為他所用。
杜荷是太子的人,就讓他獲得第二名就好。
可人最怕什么,往往就會往他害怕的方向發(fā)展。
只見中年男子邁著大步往前走了幾步,隨即交上木牌躬身行禮道。
“下官是1500號王福畤,原太常寺博士,前兩日被提拔為雍州司戶參軍!
這個不顯山露水的王福畤,名氣并不大,但是他的兒子是王勃!
響當(dāng)當(dāng)?shù)某跆扑慕艿拇笤娙恕?br>
李世民微微頷首。
原來是個官吏!
想到和各部許下的獎勵,李世民疑惑問道:“王福畤,你代表的可是太常寺參加詩會?”
王福畤朝李世民恭敬行禮道:“回陛下,因為下官不屬于太常寺的官吏,因此下官是個人參加詩會!
他接著解釋道:“下官被吏部提拔為雍州司戶參軍,需后日離開長安去赴任!
“而下官又頗喜歡詩詞歌賦,因此在赴任前,前來參加。”
還有一個參加詩會的原因,他沒有說出來。
本次詩會評分人員之一的王績,是他的親叔叔。
他們叔侄在喝酒聊天時,王績看到這個侄子的才氣不錯,于是把他叫來參加詩會。
李世民笑著說道:“王福畤,你這么有才能,也別去當(dāng)雍州司戶參軍,去門下省任起居郎吧!”
王福畤臉上狂喜,他連忙點頭謝恩:“下官謝陛下隆恩!”
發(fā)了。
雍州司戶參軍只是個正七品下的官職,而起居郎是從六品上!
連升兩小級!
短短十天不到,連升兩次官職,他恨不得高歌一曲,以泄心中之喜。
而且起居郎是門下省的基層核心官員之一,負(fù)責(zé)記錄皇帝的日常行動,以及國家大事。
這屬于近臣行列。
李泰瞇著雙眼,臉色震驚地盯著杜荷,沒想到獲得詩會第一名的竟是他。
雖然痛失一員大才,但是也沒什么了不起的。
杜荷就算奪得詩會的第一名,除了帶來些許獎賞和名聲,并沒有其他實質(zhì)性的作用。
隨即他把目光放在王福畤身上,這一員大才,得爭取到魏王府才行。
前九名都封賞完,所有人把目光都集中在杜荷身上。
內(nèi)侍知道杜荷是駙馬,宣布第一名時,他的聲音尤為激昂。
“本次詩會第一名為666號,三輪詩的成績分別為甲等上、甲等上、甲等上。”
他誦讀完以后,臉帶微笑說道:“杜駙馬,還請上來接受陛下的賞賜!
杜荷把手中的木牌交給內(nèi)侍后,也朝著李世民躬身行禮,等待封賞。
看著得意的李儀和杜荷,高陽公主的一張俏臉,黑的跟鍋底一樣。
“該死的房遺愛,連杜荷都比不過!”
“真是沒用的窩囊廢!”
她在心底咒罵房遺愛的時候,壓根沒想過杜荷連續(xù)三首詩,都獲得甲等上評分的實力。
就算拿詩詞讓房遺愛仿寫,都作不出甲等上的好詩詞。
武媚娘也是眨著一雙桃花眼,一直盯著杜荷看。
她很好奇,這個超級二代子弟,當(dāng)朝駙馬,究竟能作出什么好的詩詞。
李世民苦笑地說道:“杜荷,你的賞賜,可不好定奪!”
在原來定下的獎勵中,頂多封個六七品官。
可杜荷現(xiàn)在是從四品上的秘書少監(jiān),總不能再繼續(xù)升官吧?
先不說上面沒有空缺的官職,就算是有,也達(dá)不到提拔的功績。
思考片刻,李世民捏了捏眉心說道:“這次就賞賜你綾羅綢緞千匹、金銀千貫、藏書一千吧!
杜荷嘴角一抽,還是恭敬行禮道:“臣謝陛下封賞。”
賞錢也好,以后孩子出生了也不怕沒銀子花。
至于藏書,擺在公主府也不錯,增加書香氣息。
封賞完以后,武媚娘好奇說道:“陛下,不如讓人把杜駙馬的三首詩念一下,臣妾也想看看甲等上詩篇,究竟有多好。”
“哈哈,沒問題!崩钍烂翊笮陕,隨后對內(nèi)侍下令道:“把杜荷的三首詩,念一遍!
隨著內(nèi)侍把杜荷抄的詩念出來,武媚娘和其余幾個參加作詩的人,臉上滿是欣賞和崇敬。
“杜荷,這三首詩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你能教教我們作詩嗎?”
南平公主、豫章公主、東陽公主和臨川公主等人,圍著杜荷,七嘴八舌地說道。
在大家恭賀杜荷時,李泰低聲對李世民說道:“父皇,現(xiàn)在時間差不多,孩兒先下去讓人上吃食。”
李世民滿意地看著李泰,微笑著說道:“去吧。”
他還不忘叮囑一句:“百姓那邊的食物要分配好,不能讓百姓心生不滿,更不能鬧出亂子。”
“父皇放心,孩兒早已準(zhǔn)備周全!
李泰拱手行禮后,臉色激動地走下高臺。
今日是他在百姓心中留下賢名的大好時機(jī),在魏王府的一眾幕僚的齊心協(xié)力下,早就準(zhǔn)備妥當(dāng)齊全。
為了這一個好機(jī)會,他不惜花費(fèi)大筆的銀子,準(zhǔn)備了將近萬人的吃食。
出不了丁點的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