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想貼近此情景的詩詞不容易,但是隨便抄一首詩,還是沒有太大問題。
沒辦法唐詩宋詞太多,很多又是必背必考的詩詞,想忘都忘不了。
這就是站在知識巨人肩膀的快樂,出口就是傳世名詩。
沉默數(shù)息。
李世民笑說道:“杜荷,如此良辰美景,你得認真想一想才行!
“如果實在想不到貼切的詩,你就隨便作一首詩吧。”
他有預感,杜荷能作出好詩。
在作詩一道,杜荷還從來沒有讓他失望過。
杜荷端起酒樽走到欄桿前,看似看美景找靈感,實則在心里回想以前學過的詩詞。
思索許久都沒有合適的詩,杜荷的心頭也有些煩躁。
“算了,隨便念一首吧!
“《靜夜思》也不錯,有月光,又住在異地!
正當杜荷準備拿這首詩交差時,他回頭看到李世民一個人在月下獨自飲酒。
一首合適的詩,頓時出現(xiàn)在腦海里。
杜荷在心里默念一遍后,隨后走過去輕聲念道。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隨著李白的大作《月下獨酌其一》被杜荷念出來,李世民的動作一怔,整個人如同那雕塑一般。
過了許久。
李世民看了一眼天空中的圓月,又看了一眼手中的酒樽,以及地上的倒影,臉上頓時露出一抹欣喜的笑。
“這首詩叫什么?”
杜荷拱了拱手:“陛下,此詩名叫《月下獨酌》如何?”
詩仙李白所作的《月下獨酌》一共有四首詩組成,而他只記得第一首。
至于后面三首詩,連一個字都不記得。
“月下獨酌?”
李世民嘀咕兩句,隨后點了點頭:“不錯!此詩作的甚是絕妙!”
“亦是一首千古名詩!”
這混小子,果然沒有讓自己失望。
不管是讓杜荷作詩,還是讓他當輔國重臣,他都不會讓自己失望。
如果杜荷沒有司馬懿篡權(quán)的心思,他心里十分堅信,大唐江山一定會穩(wěn)定數(shù)百年,甚至是上千年!
李世民朝內(nèi)侍揮了揮手:“研墨下筆!”
“朕要把這首《月下獨酌》抄寫下來!”
負責看管筆墨的內(nèi)侍恭敬行禮,隨后快步離開涼亭。
接下來李世民當著杜荷的面,秀了一手飄逸的飛白體。
李世民得意問道:“杜荷,朕寫的這首飛白體如何?”
杜荷夸贊道:“此字飄若游龍,又宛若驚鴻,實乃世間少有的水平!”
嘴上夸著好看,實則在心里悄悄吐槽起來。
這寫的什么玩意...
文字飄逸是飄逸,可對他這種沒有書法審美的人來說,通篇就是鬼畫符。
要不是他腦子里有這首詩,都不知道上面寫的是啥內(nèi)容。
“哈哈哈~”
李世民仰頭爽朗大笑,顯然被杜荷夸的心花怒放。
接下來的一個多時辰,兩人都在涼亭下喝酒賞月,以及聊詩詞歌賦。
回去睡覺前。
李世民感慨道:“杜荷,這樣的日子,才是朕現(xiàn)在之追求和向往!
“可惜,太短暫了!
說著他朝杜荷揮了揮手,身子佝僂地走進玉華殿內(nèi)。
杜荷在原地愣了片刻,看到內(nèi)侍把大殿的大門關(guān)上后,這才在其他內(nèi)侍的帶領(lǐng)下離開此處。
...
翌日。
日上三竿之時。
杜荷在李世民的款待下,又吃了一頓美味的膳食,這才帶著侍從騎馬離開玉華宮。
回到長安的時候已經(jīng)將近晌午,杜荷直接去了一趟東宮。
明德殿內(nèi)。
杜荷把昨天晚上和李世民交談的話,詳細地轉(zhuǎn)述給李承乾聽。
聽完后。
李承乾滿意說道:“杜荷,你小子辦事就是靠譜!”
“既然父皇已經(jīng)防備長孫無忌、褚遂良和宇文節(jié)等人,后續(xù)他們耍的陰謀詭計也已經(jīng)沒有用了!
“而且父皇主動寫手諭給長孫無忌,我們也不需要費功夫敲打他。”
頓了頓。
李承乾臉色復雜道:“如果父皇能在揪出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后,立即退位給孤,這樣的結(jié)果自然最好!
“到時候孤給父皇舉行一場盛大的士卒檢閱,讓他老人家好好地過過癮!
如果30萬人不夠震撼,50萬人如何?
士卒站滿朱雀大街,長矛豎立,旌旗蔽空,那是何等的震撼!
杜荷恭維說道:“太子殿下真乃仁孝之君!”
李承乾滿意說道:“杜荷,你昨晚為孤立下大功,孤再給你加一點封地,你現(xiàn)在回去好好地歇息吧。”
才加一點?
他昨晚可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李世民面前說一番番大逆不道的話,沒想到李承乾還摳摳搜搜。
哎!
終究是錯付了。
杜荷站起來拱手道:“多謝殿下賞賜一點封地,臣先行告退。”
看著杜荷離開的背影,李承乾當即拿出大唐的疆域圖,隨后拿起筆墨將棣州點上。
“十四州了!”
“杜荷的兒子多,這點地盤才有點像樣!”
他和杜荷很相熟,通過杜荷的表情可知,那家伙不相信他會拿出一塊大地盤獎賞給他。
待他登基以后,杜荷肯定會大吃一驚。
...
翌日。
百官朝會。
長孫無忌的臉色很難看,雙眼充滿血絲且面色發(fā)白,一看昨晚就是在煎熬中徹夜不眠。
等各部主官匯報完政務(wù)后,杜荷當即持著笏板站起來稟報道。
“啟稟太子殿下,臣有本啟奏!
李承乾揮了揮手道:“說吧。”
文武百官的目光,紛紛放在杜荷的身上,他們的臉上充滿了驚愕。
難道又有大事發(fā)生?
昨日韓國公去了一趟玉華宮,究竟和陛下聊了什么事?
該不會針對關(guān)隴世家吧?
在百官心里猜測紛紛之時,杜荷朗聲說道。
“貞觀十七年,時任戶部尚書唐儉,盤查了大唐大部分近親孕育后代的情況,發(fā)現(xiàn)早夭和身體有缺陷者占多數(shù)。”
“血緣關(guān)系越稀疏,誕生的后代身體越健康!
“臣建議修改《貞觀律》,增加一條對近親的約束,違令者重罰!”
頓了頓。
杜荷提高音量道:“為了讓百姓接受和執(zhí)行朝廷下發(fā)的法令,臣建議讓長樂公主和駙馬長孫沖和離,為天下百姓做一個榜樣!”
嘩啦~
此言一出,太極殿內(nèi)頓時響起巨大的喧嘩聲。
果然韓國公在朝會上說的,全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難道陛下已經(jīng)贊同此提議?
趙國公應(yīng)該不同意吧?
如今關(guān)隴世家的處境越來越難,有長樂公主在,說不定還能讓他們得到喘息的機會。
過了十余息。
長孫無忌黑著臉站起來應(yīng)道:“啟稟太子殿下,為了支持推行此國策,臣贊同讓長樂公主和長孫沖和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