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外。
蘇定方疑惑地低聲問道:“杜駙馬,為何義慈王會同意,把所有的士卒都派去攻打遼東城?”
雖然義慈王等人成為階下囚,但是也不能把他們逼得太狠,不然他們會誓死不配合。
倘若把居拔城的人全都屠戮掉,百濟在外的軍民就會上下一心,和唐軍死磕到底。
到時候唐軍去清剿這些城池,士卒也會增加傷亡,實在沒有必要。
杜荷笑著解釋道:“孔圣人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我一開始把要求定的很高,完不成的義慈王心里會崩潰,當我降低到最低標準時,他就會心生感激!
“這就是人性!”
如果杜荷一開始就要求百濟出兵5萬,最后義慈王他們肯定只會同意出兵兩三萬,而且他們心里還會百般不愿。
可杜荷一開口就要求出兵15萬,義慈王他們的第一想法,是去哪些城池才能湊夠這么多兵馬。
內(nèi)心會焦慮,會憤怒。
當杜荷降低要求,他們不需要額外費工夫就能做到時,他們就會痛快答應(yīng)下來。
蘇定方恍然大悟道:“定其上者得其中, 定其中者得其下,杜駙馬,末將受教了!”
不愧能成為太子最信賴的人,別看杜駙馬平時不顯山露水,他是真有本事。
換做沒本事的人來,恐怕處理的沒有杜駙馬這么好。
杜荷對蘇定方說道:“蘇將軍,城內(nèi)的百姓可讓他們自行回家,那1萬士卒將他們隨即打散安置,派遣士卒嚴加看管!
“遵命!”
蘇定方躬身行禮后,快速離開皇宮。
雖然這1萬士卒被收繳了甲胄和兵刃,可他們都是精壯男子,哪怕拿一根木棍都有威懾力。
等蘇定方離開后,杜荷的親衛(wèi)杜武小跑過來。
“老爺,卑職把偏殿整理好了,可用來當作帥帳。”
杜荷點了點頭,隨后大步走了過去。
百濟舉國投降,以及即將派遣5萬大軍北上協(xié)助攻打平壤城的消息,必須第一時間稟報給李承乾和侯君集。
大半個時辰后。
杜荷把密封好的兩封戰(zhàn)報遞給杜武,并叮囑他說道:“杜武,你帶上幾個人,快馬加鞭把戰(zhàn)報送到侯君集和太子手中!
“遵命!”
杜武沒有絲毫的猶豫,將戰(zhàn)報藏至胸口內(nèi)的衣服里,隨后小跑離開了大殿。
又過了半個時辰。
秦懷道拿著一沓詔書走了進來,他把詔書放到杜荷身前的案幾上說道。
“杜駙馬,義慈王已經(jīng)帶來臣子寫了181份詔書,還請過目!
杜荷笑著說道:“義慈王辦事,倒是挺利索!
這181封詔書的內(nèi)容都一樣,前面闡述了百濟已經(jīng)向大唐投降,后面說明他們百濟將協(xié)助唐軍去攻打平壤城。
義慈王下令,讓各城池的所有守軍,在6天內(nèi)趕到居拔城下。
隨即挑了十余封詔書查看,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問題,杜荷低聲說道。
“懷道,你帶人把所有詔書都看一遍,如果內(nèi)容都一致,就讓義慈王安排人送去各城池吧。”
“諾!”
秦懷道抱著詔書快速離開。
...
兩天后。
快馬加鞭趕路的杜武,把戰(zhàn)報送到了侯君集的手上。
“稟報侯將軍,我們老爺已經(jīng)率兵打下百濟,這是老爺讓我交給您的戰(zhàn)報!
“這么快就把百濟打下來了?”侯君集滿臉驚愕。
他們的土山還未筑好,沒想到杜荷已經(jīng)率兵把百濟滅掉。
杜武點頭說道:“侯將軍,老爺在戰(zhàn)報里都有說明,您一看便知!
“卑職還要把戰(zhàn)報送給太子殿下,您這邊可有話需要卑職帶到?”
想到李承乾,侯君集的脖子忍不住一縮。
前幾天太子已經(jīng)派親衛(wèi)過來,催促他們快點把平壤城打下來,并傳達了太子對他們幾人十分不滿的消息。
現(xiàn)在攻打平壤城還是沒有絲毫進展,如果他給太子說攻城事宜,太子心里肯定不痛快。
侯君集搖頭說道:“你直接送戰(zhàn)報給太子吧,如果太子沒主動問起,不必說我們這邊的情況。”
“遵命!
杜武恭敬地行禮后,騎馬快速離開。
半個時辰后。
在侯君集的派人通知下,李績、張亮和李道宗等人,全都知道杜荷已經(jīng)打下百濟的消息。
他們的臉上充滿著震驚、喜悅、羨慕等等復雜的神色。
唐軍統(tǒng)帥牙帳內(nèi)。
一眾將軍齊聚一堂。
李績感慨著說道:“杜荷真是一名統(tǒng)帥天才,竟然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把百濟給打下來了!”
“而且還讓義慈王派遣5萬大軍北上,協(xié)助我們攻打平壤城!”
“等土山筑好以后,就可以讓百濟的士卒去攻城了!”
杜荷給他們寫的戰(zhàn)報明確指出,要讓這5萬百濟士卒,全部死在平壤城外。
沒有這5萬士卒,百濟就好處理了。
侯君集轉(zhuǎn)頭朝張世貴問道:“張將軍,土山還有多久才能筑好?”
張士貴抱拳稟報道:“侯大總管,預(yù)計半個月左右即可!”
平壤城北城門兩側(cè)是大江,而他們腳下是平坦的沖積平原,想取土需要去數(shù)里外的山丘上挖。
因為距離比較遠,一來一回耽誤了大量的時間。
侯君集沉聲說道::“半個月太久了,一定要在10天內(nèi)把土山筑起來!”
根據(jù)杜荷預(yù)測的時間,百濟的5萬大軍,在10天內(nèi)能夠趕到平壤城。
“遵命!”
張世貴語氣凝重地回道。
...
隨著時間的流逝,每天都有百濟士卒,趕來居拔城。
北城門的城墻上。
杜荷和扶余義慈并肩站立,他們的目光都看向城下的同一個地方。
只見剛趕過來的萬余百濟士卒,排著二十余條長長的隊列。
他們一邊向前走,一邊把身上的甲胄和兵刃,交到唐軍的手中。
杜荷輕聲問道:“義慈王,等從金城趕過來的1萬士卒卸甲后,本將軍會讓他們休息一晚,明日讓人帶他們?nèi)テ饺莱!?br>
義慈王臉色沉重說道:“天將大人,這會不會有些著急?”
看到杜荷沒有回答他的話,義慈王只好舔著笑臉說道。
“全憑天將大人做主!”
卑躬屈膝的義慈王,在這一刻隱約有些后悔,早知道如此沒有尊嚴,當時就不應(yīng)該向唐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