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日,便是姜老太太的壽誕。三房家眷緊趕慢趕,終于在正日子之前回來了。
府上已經(jīng)忙得不可開交。大太太雖然記得三房回府的事兒,可也實(shí)在調(diào)撥不出馬車去接三房。
只得派人去租了頂幾頂轎子,去河道碼頭接三房回府。
周媽媽有些猶豫:“大太太,四房回府時,咱們都去接。還又?jǐn)[了接風(fēng)宴?扇炕貋,咱們只去租轎子去接,是不是不合適?”
大太太忙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好容易坐下來喝口水歇一歇。聽了這話,更是煩躁。
“四房?他三房拿什么和四房比?!”
“三老爺?shù)墓龠是拿我的嫁妝銀子捐來的!他們?nèi)恳姷轿,還不得客客氣氣的和我說話?!還敢挑剔什么?!”
大太太重重的把茶碗貫在桌子上,心中不滿。
她從四太太回府以后,就上桿子的去交好這個四弟妹。
可偏偏,四弟妹眼里沒她,是個拎不清事兒的人。動不動就往老太太房里鉆。
大太太氣惱,老太太屋里能有什么?讓四太太這么稀罕?無非是知道自己和老太太不和,拿老太太做遮掩,躲著自己罷了。
大太太越想越氣,若是這樣下去,只怕一番心血都要白費(fèi)。
大太太只覺得心口一口悶氣堵著。一抬頭,周媽媽和幾個丫鬟大氣都不敢出,一個個和木頭一樣站著。
大太太只覺得心煩,揮揮手:“都出去!”
三房下了船,大包小包的東西堆在碼頭,一家人等來等去,誰知只等到了府上的守門婆子和幾頂小轎。
三太太看了一眼,見只是幾臺普普通通的小轎,奇道:“怎么不是家里的轎子來接?”
那守門婆子也憨,直接說道:“奴婢也不知,只是大太太這么吩咐的,奴婢就照做。”
三太太噎了噎,轉(zhuǎn)頭看看丈夫。三老爺似乎是沒聽見一般,已經(jīng)指揮著人抬行李了。三太太無奈,只得推著兒女們上了轎子。
這抬轎子的人聽說他們是往城南的姜府去,紛紛露出詫異之色。
三太太細(xì)長的柳葉眉下,一雙細(xì)長的眼里精光四射。見狀,心中有了計(jì)較。
沒過多時,三太太這臺轎子就漸漸落在了隊(duì)伍的最后面。
見那守門婆子在頭前帶路,三太太悄悄掀開轎簾,遞出去一角銀子。
“你方才想說什么?姜府怎么了?你細(xì)細(xì)說我聽!比珜χ罱囊粋轎夫,輕聲吩咐。
那轎夫辛苦一日不過得幾個銅板,見轎中貴婦人出手大方,更是殷勤起來。幾個人把姜府這陣子傳出來的風(fēng)聲統(tǒng)統(tǒng)告訴了三太太。
三太太眉眼里透著一股精明,不過幾瞬,心中便已經(jīng)百轉(zhuǎn)千回。
等三房人和行李進(jìn)了姜府,收拾安頓妥當(dāng),天都黑了。
三房的孩子們大多都是三老爺在任上生的,對姜家老宅陌生得很。幾位少爺小姐年紀(jì)又小,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難免有人緊張有人興奮。
等三太太將這群小的哄睡著,已經(jīng)精疲力盡,桌上的膳食也已經(jīng)涼透了。
三老爺正在核對賬目,見三太太捶著腰,一臉疲憊地走過來,忙道:“坐下歇歇吧。這菜都涼了!
說著,又吩咐下人:“去把這些菜都拿回膳房再熱熱!
誰知一個丫鬟沒動彈,有些為難道:“...三老爺,膳房已經(jīng)熄火了!
三太太當(dāng)年是在老宅成親的,也在老宅住過兩年,才跟著三老爺去了任上。
聽了這話,三太太奇道:“家里的規(guī)矩改了?這主子吃剩的食盒沒退回膳房,膳房的火就熄了?”
這丫鬟搖搖頭:“回三太太,規(guī)矩沒改?擅魅毡闶抢咸膲鄢搅。大太太吩咐了,今日膳房早早就要熄火,免得明日膳房的人沒歇息好。萬一誤了老太太的壽辰,就不好了!
三老爺聽了這話,揮揮手,叫丫鬟退下去了。
三太太見屋里沒別人了,連忙拉著三老爺?shù)溃骸皝淼臅r候我打聽清楚了。前幾日老宅走水了,單單只燒了大房的地方。淑寧的閨房,和那個新入府的九丫頭的閨房都走水了。”
“我看大嫂早早就叫膳房熄火,只怕也是防著再有這種事兒發(fā)生呢。”
“哎,那些轎夫還說了....”
三老爺?shù)故菦]留意到這些,他喝了口熱茶,有些疲累:“管這些瑣事兒干嘛,左右都是大房的事情。再說還有大嫂管家呢,你操這閑心作甚?累了,睡了!
三太太看著三老爺離去的背影,不禁有些氣悶。
她是小門小戶出身。當(dāng)年嫁給三老爺?shù)臅r候,三老爺已經(jīng)有了官身。
雖說只是個縣丞,可到底也已經(jīng)是官了。人人都說她是高攀了。
等嫁入姜府以后,從下人嘴里才得知,原來三老爺這個官身,還是大老爺拿著大太太的陪嫁銀子捐的。
三太太不禁有些后悔。如此一來,自己這三房如何能在府上有一席之地?
偏偏丈夫又是個不管事兒的,每日除了上衙門點(diǎn)卯,就是逗貓遛狗,再不濟(jì)就是養(yǎng)鳥。
今日也是一樣,丈夫只顧著安養(yǎng)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什么都不關(guān)心。
三太太擰著帕子,有些不甘心。
若是她沒有孩子也就罷了。可她偏偏有一子兩女。
兩個女兒還小,還沒有定親的年紀(jì)?梢乐蠣斶@般不求上進(jìn)的模樣,只怕一輩子都要呆在那窮鄉(xiāng)僻壤之地了。
可她大兒子鵬哥兒已經(jīng)到了入學(xué)的年紀(jì),在那偏遠(yuǎn)的縣城哪有什么好書館。如此一來,她的鵬哥兒豈不是要耽誤了前程?
這次回來,也是想和大房走動走動。
若是能將她的鵬哥兒安排到大房獨(dú)苗苗所在的書院讀書,那這些委屈和不甘心,三太太也能一并忍了。
子女是債。三太太再有雄心壯志,無奈自己和丈夫都不如大房,只得依附著大房過日子。
想到這兒,三太太眉眼一轉(zhuǎn),叫來自己的貼身丫鬟麥芽,吩咐道:“給我收拾收拾,把這些冷菜都帶著,咱們現(xiàn)在就去大嫂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