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旁支兄弟
尊守義離開后,周帝看著龍案上的廢后詔書許久,終毀。
此時鳳儀殿,顧蓉與自己兒子坐在一處,坊間傳聞也是剛剛傳到她耳朵里,“這是誰傳出來的?”
“兒臣!笔捇赣顩]有隱瞞。
顧蓉震驚,“此事母后都不知曉,你如何得知?”
那日蕭桓宇見過尊守義之后即入皇宮,但在最后一刻,他沒有將遺詔跟密令的事說出去。
直到前日宮中有消息傳出來,父皇在搜尋母后罪證,他方下定決心。
“母后可知……”蕭桓宇猶豫片刻,便將那日尊守義與他說的話如實相告。
整整半個時辰,顧蓉才聽明白來龍去脈。
啪!
她將桌上擺著茶杯的托盤盡數(shù)掃到地上,美艷容顏因為大怒而顯得有些猙獰,“先帝為何!”
這個問題蕭桓宇回去之后想了很久,不得解。
“兒臣以為現(xiàn)在不是糾結皇祖父為何會有這樣的東西留下來,而是……我們要不要與尊守義合作!
“當然!”
顧蓉眼底泛起血絲,“他既告訴你遺詔跟密令之事,又將池月那個賤人的茍且行徑與你說,便是投誠!要不是他,那廢后詔書保不齊已經到這鳳儀殿了!”
“可是當初城樓對峙,他本意是想算計我!笔捇赣瞠q豫道。
“此一時彼一時!”顧蓉仍然在震驚里不能自拔,“先帝憑什么覺得賢妃的兒子能繼承大統(tǒng)?他們……他們甚至沒見過面!”
還沒等蕭桓宇開口,顧蓉氣的暴跳如雷,“那時本宮已經是太子妃,他為何要否定本宮!”
“母后息怒……”
“欺人太甚!”顧蓉狠拍桌案,“好……好啊!先帝既想讓蕭臣坐那個位子,本宮偏不如他所愿!”
“母后何意?”
“與尊守義聯(lián)手,得這天下!”顧蓉發(fā)狠道。
蕭桓宇提到戰(zhàn)幕,眼中顯出幾分愧色,“若與尊守義聯(lián)手,勢必要背叛老師,兒臣……”
“戰(zhàn)幕是先帝身邊最忠誠的老狗!倘若他知道密令的事,你以為他會向著你,還是遵從先帝遺詔!”顧蓉起身走到蕭桓宇面前,雙手握住他肩膀,“桓宇,我們賭不起!”
蕭桓宇終于是點頭,目光決絕,“母后放心,該是兒臣的東西,兒臣分毫不讓!
“好……這就好!”
顧蓉松開手,眼中流露出瘋狂恨意,“先帝好算計!難怪……難怪你父皇會討厭蕭臣,太子之位,便是他那個皇上也指不得了?”
“可他恨他的,他想對付蕭臣有一萬種方法,為何要將你變成他手里的劍!”顧蓉最恨的是這個。
“因為戰(zhàn)幕!
蕭桓宇想通了,“父皇不能容忍蕭臣,又何嘗能容忍由戰(zhàn)幕教導長大的兒臣!
一語破的,顧蓉恍然。
“那戰(zhàn)幕也該死!”“母后放心,兒臣知道該如何做!
先有沈寧被打入天牢,后有虞妃被暴出當年舊事,棋局里神經敏銳的人已經嗅察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決戰(zhàn)已經拉開帷幕。
不出數(shù)月,必有結果。
他們拭目以待……
御南侯府,后院主臥。
溫御盤膝坐在矮炕上端詳手中一經剛剛寫出來的‘大事件’,一經則在炕下輪椅上對坐,奮筆疾書。
“先帝賞過吳王一對玉如意?”溫御瞧著宣紙上未干的墨跡,“吳王要玉如意做什么?”
“給你你不要?”一經累的手酸,“溫侯能不能替貧僧寫一寫?”
“白頭翁說你這筋脈要多動動才能恢復完全!睖赜闷鹨唤泟倓倢懞玫男,吹了吹。一經撂下手中狼毫,輕輕揉捏手腕。
當日護國寺與忘憂論禪,他抱了必死之志,未曾想能留下一條命,更沒想到本該在床榻上度過余生的他竟然還有坐起來的一日,如今雙手筋脈被翁懷松接上,站起來也未嘗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且他知道為了給自己重塑筋脈,眼前溫侯廢了半身修為。
上天眷顧,讓他遇明主又遇知音,此生幸矣。
“先帝還給康平王的小兒子賜了名字,我怎么不知道?”溫御一臉疑惑看過去。
一經重新拿起紙筆,“那時你與軍師在外征戰(zhàn)!
“沒想到我們在外征戰(zhàn)的那么辛苦,先帝竟然在皇城里雨露均沾,一點兒都不為我們擔心!币唤浡劼曁ь^,“溫侯這個語氣,跟軍師很像了!
“我酸了?”溫御震驚。
“不是酸!
“還好!
“赤果果的嫉妒!币唤浿匦履闷鸺埞P,繼續(xù)將自己知道的事全部寫下來。
溫御視線回落,“康平王的小兒子叫什么名字?”
“白起。”
“叫白起?那……那是起還是沒起?”溫御開始陰謀論,“康平王不會是因為不滿意這個名字所以把先帝記恨上了吧?”
“康平王是仁善之輩,且‘起’有奮起之意,溫侯無須過分解讀!币唤浻X得不會是康平王!半y道是吳王不喜歡那對玉如意?”
一經默默寫下當日城樓與周帝一同出現(xiàn)的十位皇室宗親所有所知秘辛,最后一張宣紙上寫到蜀王。
溫御接過宣紙,“先帝對蜀王網開一面是什么意思?”
“瑯琊案你可還記得?”
溫御搖頭,“不記得!
一經頗為詫異,“此案當時轟動一時,而且……那時你在皇城,一點印象也沒有?”
溫御又仔細想了想,仍然有些模糊,“流寇殺人劫財?”
“流寇是假,乃是朝中戶部侍郎與兇犯勾結私吞賑災款項,后被人揭發(fā),前前牽扯出來的官員近二十人,但被拉到午門斬首的有十七人!
“為什么?”“有人托到蜀王蕭柄身上,他便私下偷梁換柱,換走了三人。”一經回道。
溫御皺眉,“蜀王這膽子有點大啊!”
“先帝知曉后并沒有拆穿蜀王,但卻親自下旨斬十七人,將被蜀王換進來的三人發(fā)配邊陲,且有專人看守!
溫御點頭,“先帝此舉是告訴蜀王他已知曉此事,卻未降罪?”
“正是!
“后來呢?”
“蜀王是聰明人,自然明白先帝之意,彼此心照不宣。”一經表示,“倘若先帝降罪,蜀王性命不保!
“蜀王跟先帝是?”
“旁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