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7章
唐寧給他倒上茶,“除了賜予他們更多的神通,你還要記住一點,那就是不能輕易顯露真容!
“這個我明白”,吳悠悠說,“我是佛祖,不能輕易露面,越神秘越好,所以很多事都是若芙在做,我不出面的!
“若芙做的很好”,唐寧說,“但我要說的不是現(xiàn)在,而是以后!
“以后?”,吳悠悠不解。
“圣陀羅花在東部諸天出現(xiàn),佛祖降臨世間,身邊還有一位美麗的龍女侍者,這個消息很快將傳遍諸天”,唐寧說,“不久之后,只要人們見到若芙,就會知道是佛祖來了!
“這樣不好么?”,吳悠悠問。
唐寧搖頭,“不好!
吳悠悠納悶,“怎么說?”
“佛祖普度眾生,靠得是佛法,而佛法是什么?是神跡,是傳說,是故事,沒有這些,諸佛菩薩就無法傳播佛法”,唐寧認真的說道,“你想一下,如果哪里有事,佛祖就出現(xiàn)在哪里,那佛祖還能高高在上么?若是佛祖都不能高高在上了,那諸佛菩薩在眾生心中又該被放在什么位置呢?”
吳悠悠被說的臉一熱,尷尬的咳了咳,“那......我該怎么做?”
“你和若芙要變換形象,以不同的形象出現(xiàn)在各部族面前”,唐寧說,“而且面對不同的眾生,你們要顯現(xiàn)不同的神通,傳授不同的法門,如此眾生皆得其法,佛法才能真正創(chuàng)立,真正的傳播開來!
“就比如這人間的佛教”,她舉例道,“佛經(jīng)中記載了無數(shù)的故事,后世的僧人們就從這些故事中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立了不同的佛教流派。比如凈土宗,是以《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往生論》以及《楞嚴經(jīng)》,《華嚴經(jīng)》中的故事為根據(jù)創(chuàng)立的;密宗來源比較復雜,但修行的根本法義,則出自《大日經(jīng)》;觀音法門,出自多部佛經(jīng),大多都是以各種觀音菩薩的傳說故事為依據(jù),摘出其中的精要,形成的流派?傊碎g佛教,八萬四千法門,大多都是從佛經(jīng)里的故事中演變而來的。”
“再具體些,比如人間密教的大黑天財神法,是源自佛經(jīng)中觀世音菩薩為度化漁獵之民,滿足其貪欲,先給與后奪取,使他們向善入道的故事。后人只取這故事的前面,只強調(diào)供奉大黑天可以滿足人對財產(chǎn)的欲望,而刻意忽視后面的奪取的部分,經(jīng)過幾代的加工整理,就成了如今人間的大黑天財神法。這個故事本身不過就是個故事,但只要眾生信了,那就是佛法了。就像你在蒼云山說過的,佛法的本質(zhì),就是一個信字,至于法門和故事是不是真的,那其實都是次要的了。”
吳悠悠點頭,“我明白,你放心,我知道該怎么做了!
唐寧不放心,“真的明白了?”
吳悠悠淡淡一笑,拉住她的手,“幻靈石的法界之外,天外有天,幻靈石的法界之內(nèi),唯我獨尊。眾生要的不是真相,要的是心安,讓他們心安就是佛國,讓他們虔信,就是凈土!
唐寧會心一笑,放心了。
“我跟隨師尊,歷經(jīng)七劫”,她感慨道,“每一次重建佛界,佛祖和諸位七世佛們,都是這么做的。說穿了,佛界和天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天界講的是真實,修為要靠機緣,靠根骨,靠自身的努力;佛界不一樣,佛界會告訴眾生,你根骨不好沒關系,沒有機緣也沒關系,自身不夠努力也沒關系,你只需要信就好,只要你的信心足夠強,一切都可以有,如果沒有,那就是你的信心不夠強......佛界的諸佛菩薩,也是眾生,我也曾經(jīng)是他們中的一員,直到后來我成為了七世佛,掌控了七塊幻靈石之后,我才看透這佛界的真相。而這真相,卻是不能說的秘密,我們對此,也只能心照不宣了......”
吳悠悠笑了笑,“所以佛界必須存在,不然眾生就連點念想都沒有了;但佛界又不能過于強大,因為幻靈石制造出來的佛國畢竟有邊界,一旦過了界,幻象也就破滅了。但不管邊界里面也好,外面也好,真真假假,原本也不重要,對眾生來說,只要心安,就是彼岸。如同大人哄孩子,善意的謊言是欺騙,亦是慈悲!
唐寧點了點頭。
吳悠悠認真的看著她,“放心老婆,我都記住了。”
唐寧湊過來抱住他,幸福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