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桑,儂出門!”隔壁鄰居的張?zhí)鲃咏o新鄰居打招呼。
“是啊,李太太,張?zhí)渤鲩T買菜嗎?”新鄰居也熱情的跟張?zhí)蛘泻簟?br>
在新鄰居走后,張?zhí)慌缘睦钐素缘溃?br>
“這個新搬來的吳先生,挺客氣的,文質彬彬的,戴個金絲眼鏡,見誰都主動打招呼,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的?”
“聽隔壁阿婆說,吳先生是個作家呢!基本天天都在房間里寫作,偶爾才會出來,不過人挺好的,經常給阿拉的孩子買糖果吃!
此人正是化名,又化妝的馬良。
特工不像是電影里演的那樣,整日面無表情,深居簡出,不跟人打交道,神神秘秘的。
這種人出現在身邊,別說是專業(yè)的反諜特工了,就是社區(qū)民警,甚至是朝陽大媽都能看出來這人不是啥好人。
真正的特工,必須要有正當的職業(yè),經得起查的那種。
還必須在街坊四鄰刷臉,起碼要讓鄰居知道有這么個人。
在面臨正常的檢查時起碼鄰居能做個證,不會被當做突然出現的陌生人被帶走調查。
為此到滬上的這半個月,馬良化妝后,正兒八經的到警察所完成了戶籍登記。
親自寫了好幾篇后世爛大街的《意林》《文摘》之類的公知歪屁股文章。
別說,這種歪屁股文章,什么時代都有受眾,無論是編輯還是讀者都非常認可馬良的文章。
不過短短半個月,馬良的光是稿費就高達200元,甚至報社開出了千字8元的高價。
要知道民國時期如魯迅、郁達夫、田漢、巴金、茅盾等,名家的稿酬,也不過千字6-10元的稿費。
就知道馬良的這些夾雜著一些此時民眾不了解的外國風土人情的歪屁股的文章有多受歡迎。
在外面吃過早飯之后,馬良又回到自己的三層小樓,關上門,設置好紅外警戒器后馬良來到了三樓。
在觀察了下環(huán)境后,馬良熟練的從空間中拿出一張兩平米左右的野戰(zhàn)太陽能充電毯子,放在外間的瓦片上。
這是馬良在空間里在野戰(zhàn)靜音電摩托的配套裝備箱子中找到的,想來是設計給野戰(zhàn)環(huán)境下給電摩托充電的。
野戰(zhàn)靜音電摩托,靜音,輕便,確實是對強調隱蔽的特種部隊或者是狙擊手進入戰(zhàn)場而言的最佳裝備。
但是萬事萬物都有其缺點,這種野戰(zhàn)電摩托也不例外。
新能源發(fā)展至今,基本上已經算是很成熟的技術了。
可至今沒有一個國家的軍車和坦克裝甲車用的是充電,無一例外都是各種高油耗的油車。
畢竟打仗的時候,電廠不是第一攻擊目標起碼也能排在第二,油車加油就能跑,電車上哪里去充電。
所以裝備中出現這種便攜式野戰(zhàn)充電板也不足為奇,只不過以這個不到兩平方的太陽能板給野戰(zhàn)電摩托充電還是有些雞肋。
這玩意在正常電壓下,起碼都要充四到六個小時才能充滿電,跑150-200公里距離左右。
靠這么點功率的太陽能充電板,三個大晴天能不能充滿,馬良都表示懷疑。
要是遇到陰雨天,能給手機充電都算是不錯了。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十幾輛野戰(zhàn)靜音摩托,馬良只找到三套太陽能充電裝備。
不過這玩意用來給電摩托充電有些雞肋,但是用來給電臺和軍用計算機供電就非常合適。
馬良熟練的將一個迷彩色涂裝,狼羊棒似的天線放進窗臺上的花叢里,連接好現代數字軍用電臺和軍用計算機。
之所以這么麻煩,不直接房間里的民用電線。
要知道民國的電壓和后世的電壓是完全相同的,也是220V,50赫茲的交流電。
聽起來有些魔幻,就連馬良在了解了此時的供電標準后都有些不可置信,但是這確實是真的。
早期天朝的發(fā)電設備全部來自于國外,由于引進的國家五花八門,所以電壓和頻率也大多數不一致,頻率從25赫茲到100赫茲都有。
為了結束這亂象統一標準,1935年國府頒發(fā)的多個用電規(guī)則和用電條例中明確規(guī)定:電壓為220伏,頻率為50周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頻率)。
由于220V供電方式有很多優(yōu)點,它可以節(jié)省一半的電線成本,線路損耗少。
這對對于當時剛建國還很窮的天朝而言最經濟,于是就沿用了民國的電壓標準。
也就是說馬良空間里的一切電子設備都可以用房間里的民用電,甚至不用像是現代在其他國家一樣,用好幾個轉換插頭才能正常使用。
不過作為一個專業(yè)特工,馬良不能這樣做。
當年作為思想教育的目地,教官給馬良等新人看過很多諜戰(zhàn)主旋律電影,其中最讓馬良印象深刻的就是《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李俠。
本來李俠和他的電臺躲過無數次敵人搜捕,最后卻敗在了分區(qū)斷電上,慘遭殺害。
由于用于長距離傳輸信息的大型發(fā)報機功率很大,不可能像是普通的傳輸距離只有200公里的5W小電臺一樣,長時間用蓄電池供電,必須要接到民用電上使用。
加之體積也大,不能像是5W小電臺一樣直接裝進手提箱里隨時轉移。
這么一來一旦敵人確定方位,采取分區(qū)停電,一旦電臺信號在那個分區(qū)停止,那就意味著秘密電臺就在那里。
還有一種就是通過大數據分析,此時的物價飛漲,普通人家的用電量基本就是一個月一兩度,但是大型電臺在用電量就不止這點了。
也就是說盡管此時馬良沒有對外發(fā)報,只是單純接收電報,不會發(fā)出信號被電子偵測車捕獲到。
可畢竟電臺開機就要耗電,一旦用電量相比其他鄰居偏高,必定會引起日軍反諜人員的注意。
尤其是在敵占區(qū),為此馬良只能是如此麻煩的每日都要小心的收放這一套設備。
很快在簡單調試之后,計算機在自動的按照馬良編寫的程序接收并破解所有接收到的各方勢力的電報。